“千万工程”,是20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千万工程”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是从实际出发,服务农民群众需要。浙江农村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过程中,曾经在一段时间内,乡村产业发展由于产业选择粗放、发展方式不当,严重破坏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经过100多天深入乡村基层开展研究的基础上,推动浙江全省启动“千万工程”。“千万工程”从村庄环境整治起步,为扭转人与环境不协调局面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在环境整治中,如何平衡好村庄环境整治与产业、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解始终是浙江在推进“千万工程”过程中重点探索和不断深化认识的重大问题。学习“千万工程”经验,首先要学的是“千万工程”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从当地乡村发展实际出发、从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出发、从一开始就应考虑的“可持续性”出发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千万工程”实际上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起点和预演,其过程呈现的是一幅路径选择清晰、工作重点明确的乡村振兴施工图。这其中,四个坚持是“千万工程”能一以贯之、深化实施、取得成效的基础和最重要的经验。包括坚持党的领导,统筹谋划,发挥制度优势;坚持接续发力,久久为功,强化顶层设计;坚持因地制宜,富民为先,做强做优产业;坚持问题导向,整合资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深入地看,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的过程中,各地都能根据当地资源特色,做好土特产文章,重视乡村产业发展带农就业,走好共同富裕路,是其成功的最关键内核。从解决农民群众的现实问题,即从“治理产业粗放发展导致的环境、实现乡村美丽”出发,再回归到产业发展和振兴的主流,即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并以此带动农民群众致富,这是“千万工程”之所以成功的最深层秘诀。
甘肃,特别是像陇南这样的地方,自然和人文环境优越、自然风光与传统文化并存、原生性产业发展立地条件适宜、土特产品种类丰富质量优良。在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实现资源向资产、产品向商品、优质向高效的转变,花大力气“做好美丽环境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迁越这篇大文章”。
在实现由优越环境、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过程中,重视乡村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市场特征和格局,遵从乡村产业发展规律,经营好乡村资源和产品,实现资源和产品价值最大化,极为关键。
从浙江的经验看,在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过程中,四个方面的工作极为重要。一是充分发挥乡村产业的多元发展和经营主体的优势。多元发展和经营主体不仅能带来乡村最稀缺的团队(人才)、资本、市场和信息,也能带来各种创意和畅想;他们用超越传统乡村产业形态的文创、休闲、旅游、养生、运动、培训等,给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二是不断创新乡村产业经营模式,如通过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激活村庄发展潜力;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立运营公司,推动村落景区化运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整村性、系统化、多维度经营;通过将村一级用地指标进行统一归集,实行“飞地抱团”发展等。浙江强村公司这样一种全新的乡村经营新模式的效果十分明显。新经营模式,可为乡村经营打开新思路、积累新经验。三是党建引领,促进先组团再抱团的发展。如今的乡村发展,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公共服务供给,无论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乡村公共服务及其设施的运用和管护,越来越遵循“规模效应”的逻辑。这个特征使“党建+”与上述经济发展逻辑相一致,也为“党建+”(有利于“实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规模化”)这一如今乡村普遍和全新的发展形态,找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由。浙江永嘉楠溪江沿岸分属不同乡镇的村党支部成立联合党委,协调各村发展特色,避免乡村农旅产业同质化,提供多样化农旅体验等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四是促进品牌化乡村大量涌现。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能春满园。浙江各地地方政府十分重视集群化品牌化建设,鼓励不同区域提炼价值、突出个性、彰显形象,打造多元化品牌模式,已形成了诸如红色旅游村、特色产业村、历史文化村、特色文化村、生态优势村等多元化和差异化的品牌乡村,这对浙江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嬗变,发挥了重要作用。
浙江上述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的经验,值得陇南这样的地方予以高度关注和借鉴。不仅如此,鉴于陇南这类区域市场组织发展相对滞后、距离主流消费人口较远等特点,在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时,应注意解决好四个关键问题。
一是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推动加工业与流通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有序扩容、初深加工多层次发展。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乡村生产服务业,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美丽经济不同于传统乡村产业,服务美丽经济的生产服务业的范畴也更广。为生产过程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是,为产品流通提供包装设计、带货扩销同样也是乡村生产服务业。美丽经济尤其要注重土特产品包装、储藏和流通等环节的生产服务。陕西铜川的一些县的经验表明,通过在苹果包装设计中注入当地传统特色文化元素,可以扩大50%以上的电商远程销售量,同时溢价达20%~30%。这表明注重乡村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促进土特产品生产本身同样重要。
三是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激发产业发展活力。要立足乡村原有产业基础,突出“补链”思维,通过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城乡供应链与需求链贯通。成县属于全国农村电商发展最早的试验地之一,陇南在促进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过程中,理念先进、效果良好。环县返乡大学生刘国宁把环县羊肉通过电商等平台卖向全中国,实现羊肉溢价,带动老百姓致富。这些在促进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的转化过程中都是弥足珍贵的经验。要继续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发展新业态中的作用,同时也要完善配套政策,撬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通过发挥多元主体的聪明才智,共谋美丽经济发展大业,共享美丽经济发展的利益。
四是选优产业发展方向,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要以“专业化追求效率、融合化放大效益”的县域产业发展思路,促进分散的乡村产业的集聚。同时,要科学优化县域产业空间布局,要依托县域资源禀赋,促进县与县之间、镇与镇之间产业发展功能的协调,实现差异化发展,以差异化发展不断提升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的持久力和竞争力。
此文系作者在 2023美丽乡村国际论坛(甘肃陇南)上的演讲,略有删改。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