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水城 “466”工作法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时间:2023-09-19 08:57:06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紧盯重点内容,强化动态监测和帮扶,以“466”工作法助推脱贫成果不断巩固拓展。

  “四个全覆盖”筑底线

  坚持业务培训全覆盖。立足学习解读新政策、新文件、新精神,以讲促学、以学促用,采取“视频培训+实地指导”双线培训模式,充分发挥视频培训辐射广,实地指导定位准的功能优势,将区乡村三级乡村振兴干部纳入培训范围,做到“应训尽训”,努力形成上下贯通,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全员培训工作格局,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干部业务能力素质。今年以来,全区共开展视频培训5次,业务指导12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手册8600册,培训测试干部1500余人次。

  坚持入户排查全覆盖。统筹乡村干部力量、驻村工作队力量、帮扶责任人力量,全方位,无死角深入农户家中开展走访排查,着力抓好“应纳尽纳”、精准帮扶、风险消除、完备资料、精准信息等重点工作,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今年以来,新识别监测对象380户1645人,消除风险38户172人,更新信息30万余条。

  坚持督查指导全覆盖。区级层面成立业务指导组和作风督导组,常态长效分片对全区30个乡(镇、街道)逐一开展督查指导,对发现问题立即现场交办,实时跟踪督导问题整改情况,全面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切实提升巩固脱贫成果工作成效。今年以来,业务指导组共开展督查120余次,覆盖30个乡镇,交办问题460个,整改完成率100%;作风督导组共开展督导12次,发现问题33个,整改完成率100%。

  坚持结果运用全覆盖。及时纠正“跑偏”“走样”问题,对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要严肃追责问责。对虚假排查、填表报数、虚假整改等作风不实问题进行线索移交。对成效明显、工作靠前的乡(镇、街道)在全区进行通报表扬。对成效不明显,工作进度靠后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并纳入年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考核负面清单。今年以来,共立案10件,正在开展初核15件,党纪政务处分1人,运用一种形态处理65人。

  “六查”联动抓落实

  强化村级排查。坚持以村(居)为主,包村领导统筹村“两委”、驻村工作队、村民小组长(网格员)等力量,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要求,全方位、无死角开展走访排查,补齐各类短板弱项,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紧扣脱贫户、“三类人员”、分散供养特困户、近两年新增低保户、残疾家庭户、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多的农户、务工不稳定户、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预警监测线索户、收入不增反降户10类重点人群,全覆盖走访排查所有农户,因户施策,着力解决农户生产生活困难、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短板,确保农户生活无忧、富裕富足。

  抓实乡级复查。坚持目标导向和成效导向,乡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从乡村振兴工作站、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保障服务中心等单位抽调业务精、工作熟、能力强的骨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重点复查村级走访排查、问题短板分析研判、补短板强弱项、解决农户生产生活困难等方面成效是否真实有效;复查乡村各工作站所补齐村级上报问题短板成效和业务工作、各类惠民政策落实成效;复查乡级无力解决的问题困难,上报区级统筹解决。目前,复查农户1358户,补齐短板437个,为民办实事899件。

  坚持部门核查。区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统筹,教育、卫健、医保、水务、民政、人资社保、农业农村等部门分块负责,组织本系统力量,核查政策落实、工作落实、问题整改成效。统筹区级层面资源力量,解决乡级上报的困难问题,补齐各类短板弱项;组建工作专班,核查乡村两级走访排查、补齐短板工作成效;组织核查本系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政策性资金兑现情况;核查各级检查、考核、暗访、调研、审计、巡视巡察等反馈问题整改成效。目前,共统筹补齐短板632个,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政策性资金兑现到位。

  注重团长抽查。坚持县级挂帮乡(镇、街道)领导每周到挂帮乡(镇、街道)坐镇督导、坐镇指挥,督促乡村两级人员到岗到位、工作推进等情况,并入户抽查乡村两级排查复查情况是否真实,补短板措施是否精准有效,行业主管部门政策是否落实到位、业务指导是否到位。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纳入负面清单管理,直接与年度评先选优、职级晋升、提拔使用挂钩。目前,团长抽查共计开展150人次,坐镇指挥、督促指导乡村两级有力有序开展走访排查、分析研判、补齐短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统筹区级督查。坚持全区工作“一盘棋”,由区领导牵头带队,教育、卫健、医保、水务、农业农村、人资社保、民政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建5个综合督查组,聚焦督查村级排查、乡级复查工作落实情况,短板补齐情况、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政策落实和业务指导情况,各级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抽查乡村两级干部政策业务学习培训效果等重点工作,分片分级开展督查,确保全区工作整体推进,取得实效。目前,共开展综合督查120余次,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加强纪委暗查。坚持暗访暗查,进一步压实各级工作责任,倒逼工作落实。区纪委区监委组织精干力量,紧盯“四个不摘”政策落实情况,坚持“四不两直”,通过实地查看、调阅资料、随机走访、暗查暗访等方式,重点检查村级排查、乡级复查、部门核查是否按要求进行落实,各级工作人员是否严守工作纪律,对暗查发现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予以追责问责。2023年上半年,区纪委区监委监督检查发现乡村振兴领域问题108个,发现问题线索25件,目前已立案10件。

  “六访”活动补短板

  党员干部“带头访”。充分发挥全区上下党员干部“一线指战员”作用,组织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组织书记带头开展走访工作、带头深入基层调研解难题,主动倾听基层一线群众呼声,及时了解掌握基层一线群众所急所盼所求,找到破解难题的有效办法。针对走访查找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分类整理,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和责任人,并制定出详细的整改时间表、线路图,第一时间定办结时限,做到走访调研过程有处理、有效果,立行立改、即知即改,让调查走访接地气、重实效。目前,已走访15746户,慰问困难群众1578户,发现问题80个,已全部整改到位。

  村级队伍“摸底访”。以村(居、社区)为单位,组织村组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聚焦脱贫户、“三类人员”、五保户等特殊群众,围绕一超过、两不愁、“3+1”保障、就业等方面开展走访摸底。紧盯工作中的漏点、弱点和风险点,以村组为单位,建立问题信息台账,及时录入系统,并明确职能部门和人员对台账信息进行动态管理。组织村组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驻村队员重点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方面的政策、知识进行宣传,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和疫情防控知识普及率,确保不发生涉贫负面舆情,确保秩序良好、社会大局稳定。完成走访166150户,发现问题953条,整改完成率100%。

  教师队伍“家庭访”。组织全区教师开展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的家庭走访,排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是否存在辍学风险,对存在辍学风险的,压实劝返责任,落实劝返工作。对父母在外务工、因疫情影响不能回家过年的适龄儿童,认真组织学校和老师落实关心到位、管理到位、辅导到位“三个到位”关怀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慰问关怀。目前,走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家庭129796户,走访排查完成率100%,未发现有辍学风险学生。

  医生队伍“服务访”。以家庭医生团队为载体,聚焦建档立卡户患大病、慢性病人员,组织全区医务工作者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签约服务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组织全区医务工作者深入各村寨开展义诊活动,重点对卧床不起的老人、残疾人家庭、失独家庭、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免费体检和义诊,通过义诊把党的温暖和健康送到困难群众身边。采取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手册、实地宣讲等方式,对慢性病、传染病、卫生健康等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宣传,切实让建档立卡户享受到高质量医务服务,养成卫生健康的生活习惯。目前,累计完成签约服务20006人,开展义诊活动2批次,为80名困难群众上门服务,累计发放卫生健康宣传资料6500余份。

  农技队伍“技术访”。组织全区农技人员、“田专家”“土秀才”等农技人员,深入各乡(镇、街道)、各村(居、社区)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围绕区域内刺梨、猕猴桃等“八大亿元级支柱产业”,组织农业复合型专业人才深入村组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满足群众对农业实用种养殖技术需求。目前,组织农业技术队伍30支人员227名,累计开展农业技术服务725批次,农业技术培训班次50余次,培训农户3500余人。

  帮扶队伍“连心访”。按照“帮扶责任不变”的要求,组织全区结对帮扶干部,对脱贫户、监测户进行实地走访,全面摸清帮扶对象当前人口、就业、收入等情况。特别是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户、大病和慢性病患者进行重点走访,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对有困难的,及时梳理汇总,建立台账开展点对点帮扶帮助。目前,脱贫户和监测户已全部走访到位。

  水城区通过“466”工作法不断深入拓展,干部作风不断改善,“3+1”保障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短板弱项不断补齐,矛盾纠纷不断化解,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拓展,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乡村振兴局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