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片区”带动乡村“大振兴”——山东青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调研观察
时间:2023-09-19 09:07:39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雷刘功 杨宗辉 字号:【

  “三面郁葱环碧海,一山高下尽红楼”。提起青岛,人们的第一印象大多是美丽的现代化海滨城市,但很少有人将青岛与农业大市联系起来。这片山海之地,得益于“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引领带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赋予山东“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重大使命。齐鲁样板怎么干?青岛先行先试,出台《关于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意见》,以示范片区建设作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突破口,聚力农业“强市”、主攻产业“特色”、促进“融合”发展、共建“美丽”底色。示范片区正牵引着青岛乡村的发展理念、产业结构、人居环境、治理方式以及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革。

  近期,记者踏上这片山海城相融之地,深入乡村调研采访,感受青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敢于一个“先”字

  这个“先”,就是青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上扛牢“先行”担当,增进“先发”优势。市委市政府精准把脉,敢为“人先”,提出了一系列“先试”举措,全市上下形成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先进就是一个标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期望。作为农业大省,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责无旁贷;作为省内经济大市与农业大市,青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上具备先行条件,基础扎实,义不容辞。

  舞起乡村振兴的龙头,扛鼎齐鲁样板先行区重任,青岛三农如何破题?

  下好“先手棋”。2022年初,青岛市农业农村局成立调研组,深入各区市进行乡村振兴摸底调研,既摸清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又寻找未来乡村发展的方向。经多次论证与探讨,青岛开拓思路,创新举措,提出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路数打法:以6个左右相连相通、集中连片、人文相近、产业相融的村庄为单元,科学规划、精心实施、系统推进,用3年时间高质量建设10个市级、带动建设36个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示范片区为小切口,转变发展模式、重塑发展路径,高质量打造齐鲁样板的青岛场景,培育齐鲁样板的青岛典型,蹚出一条彰显乡土味、青岛韵、齐鲁风的齐鲁样板青岛路径。

  “过去我们抓乡村振兴,用的是传统方法,一个一个的建设美丽乡村,体量小、不系统,大多是注重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的变化,乡村振兴的综合效果不佳。”青岛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局长袁瑞先谈起青岛抓乡村振兴的思路变化,“建设示范片区就是坚持‘两点论’‘重点论’相统一,以片区为载体,通过集中优势兵力、集聚资源要素,聚焦‘五大振兴’打造出示范样板,再通过复制样板,示范带动,积小胜为大胜,从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今年是青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见形象”的关键之年,为把示范片区这件事干好干实,青岛抛出“大手笔”: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部署示范片区建设行动,市两办先后专门出台指导意见和文件,对示范片区的建设内容、建设原则、建设方向等作出指导;市级财政三年平均给予每个市级片区1亿元资金奖补,每个市级片区三年给予50亩以上建设用地指标支持;每个片区由一个区市国有投资平台公司参与建设运营……一系列真金实策的推出,在全国范围内来说都属于先行先试,支持力度之大在省内乃至全国走在前列。

  今年6月,青岛召开全市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现场推进会,“观摩团”在西海岸新区和平度市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集中观摩,进乡村、入片区,看变化、谋发展,进一步明确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实践路径。不少前来观摩的干部表示:这是一次生动的“现场教学”,也是一次阶段性的“工作总结”,更是一次深入的“对标交流”。

  示范片区不是“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比出来”“赛出来”的。如今在青岛,从区市委书记到镇街书记再到村社书记,都要“打擂台”;市级层面各部门之间要“打擂”,部门内部也要“打擂”,先进的“披红挂彩”,后进的“红脸出汗”。各级各部门的“擂台赛”,强化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的鲜明导向,各级干部纷纷亮成绩、亮打法、摆问题、树目标、谈思路、列措施,迅速掀起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高涨热潮。

  “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同样要‘打擂’。9月底10月初就要进行三季度的考评‘打擂’,核心在于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干得好拿出真金白银进行奖励,干得不好核减奖补资金进行鞭策,建设滞后不仅全市进行通报批评,而且大会要作表态发言。”青岛市委农办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杜绍波介绍,在示范片区建设过程中,青岛引入“赛马”机制,把观摩评比作为“赛马”竞优的常态机制,每年按季度组织4次左右的观摩评比活动。观摩期间对示范片区建设、乡村产业项目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进行评比、打分、排位、通报,评比结果纳入全市年度考核,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以实绩论英雄,以激励促担当。“当然,赛马并不是‘一评定终身’,而是全过程动态追踪,我们将把赛马竞优机制贯穿示范片区建设的始终,全面营造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竞争氛围。”杜绍波说。

  示范片区建设的扩面提速,凝聚着青岛对优化城乡关系、改善乡村面貌的殷切期望,寄托着广大农民对实现共同富裕、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青岛一马当先,以示范片区为引擎,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聚力一个“强”字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让村庄有了“抱团”优势,由“村庄”向“片区”演变,进而推进农业强镇、农业强县、农业强市的梯次升级。“数字”让青岛农业拥有赋能增效的最强大脑,“设施”让青岛农业具备转型升级的最佳装备,“品牌”让青岛农品享誉天下,“粮食”让青岛打造农业强市名符其实。

  “大歉不歉,大乱不乱,千难万难,不离崂山”。自古以来青岛就是一块区位优越、禀赋丰厚的宝地,1.1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80%以上为农村腹地,富饶丰厚的农业资源,是青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

  青岛有农业吗?年产粮食300万吨以上、蔬菜600万吨以上、果品100万吨以上、肉蛋奶100万吨以上、水产品100万吨左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位全国大中城市第六,农产品出口额稳定在400亿元左右,稳居全国城市首位……这些都是青岛农业强市建设的骄人成绩。

  点开数字农村版块,透过农业农村家庭一张图,每户农户承包地宅基地信息、每个村集体的集体经济收入情况一览无余;点开智慧畜牧板块,每日动物的屠宰数量、调入调出情况、动物开发处理曲线一目了然;点开质量安全模块,每日质量检测总数、开具达标合格证条数等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数据信息尽收眼底……“青农云脑”,开启“智慧农业生活”的每一天。

  数字化是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青岛把“数字”作为鲜明特色,推进生产智能化,打造未来农业新场景;推进监管精准化,解码智慧监管新路径;推进服务高效化,催生乡村产业新业态,奋力抢占全国数字农业“制高点”。据悉,青农云脑系统是全国农业农村系统首个集大数据平台、乡村振兴可视化和重大动物疫情调度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智能化大数据中心,兼具服务、保障、决策、监管、调度、指挥等六大功能。“通过‘青农云脑’,真正实现了‘一图速览、一屏统管、一键直达’”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副巡视员杨峰说。

  “将农林废弃果木粉碎预湿,到发酵、灭菌,培育成菌棒,然后放在菌棚里,慢慢地,菌菇就长了出来。”莱西艾泽福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侯国正介绍起香菇的培育过程。走进艾泽福吉的香菇厂房,一排排菌包整整齐齐排列着,一簇簇小菇破袋欲出。智能设计让香菇的成长拥有最舒适的温度和湿度,国内领先的食用菌环境智能控制生产流水线全过程、全自动流水作业……在这里,数字化技术赋能食用菌工厂化应用场景,产业效率与产品品质实现“双提升”。与此同时,设施农业也让农户搭上“致富快车”。艾泽福吉与镇村共富公司合作,打造食用菌产学研基地,将周边50余处农村庭院改造为菌菇房,农民利用一早一晚种植菌菇,每年增收1.5万元,实现“庭院就业、‘早晚’致富”。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青岛底子实、优势足。近年来,青岛把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作为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主渠道,大力发展设施种植、设施畜牧、设施渔业和设施食用菌等多种业态,布局科学、用地节约、智慧高效、绿色安全、保障有力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格局正加快形成,一批批低碳高产、智能高效的现代化设施农业成为青岛农业强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马家沟芹菜、胶州大白菜、崂山茶……这些耳熟能详的青岛农品,曾经是伴随无数青岛人一生的舌尖记忆,在全国也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然而,这些只是青岛优质农产品中的冰山一角。

  农业品牌已发展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让优质农产品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青岛持续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着手打造“青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以产业育品牌,以质量树品牌,以开放塑品牌,以文化润品牌,强化品牌监管、加强品牌宣传、开拓品牌市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品牌强农之路。目前,青岛拥有935个“三品一标”农产品、54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32个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187个市知名农产品品牌。“青岛农品”的品牌价值持续攀升,达614亿元。

  强农首要强粮。山东是全国产粮大省,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产量大省的产粮第一大县在青岛。近年来,青岛平度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80万亩,产量29亿斤,约占青岛市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已连续10年蝉联全省产粮大县“冠军”,连续11年获评“全国超级产粮大县”称号。

  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青岛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位居第一。这是青岛端牢中国饭碗的最大信心和底气。仓廪足而知禀赋,居安更应思危。今年以来,青岛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集成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等绿色增粮方式,全力打造集高产创建、快速烘干、仓储物流、加工销售、数字应用、成果展示于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化粮食生产综合示范样板。按照规划,将利用3年时间,分区域、分步骤建设10个左右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目前第一批7个“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已全面启动。

  既要“自己动手”“粮食满仓”,也要“全面平衡”“食品多样”。青岛深化科技增产、品牌增值、融合增效,全力打造“大食物观”支撑体系,确保粮食及重要农产品在自给自足的同时还能实现结余,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压舱石”。

  在农业强市这道考题上,高质量发展的青岛挥墨疾书,笔笔生花。

  主攻一个“特”字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立足于青岛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点,扬优各片区独特的资源禀赋,强化各片区特色产业的显著标识,让青岛的“土特产”带活乡土资源,突出地域特点,形成集群优势,实现了“片片有一样,片片不一样”。

  大城市带大农村是青岛的鲜明特点,山村、渔村、产粮村、蔬菜村、城中村、村改居社区等各种村庄形态并存,种养业、加工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终端农业、数字农业等各类农业业态共生,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沃土。

  “乘柿而上,向阳正红”。走进平度市崔家集“向阳红”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一排排西红柿大棚在阳光的反射下,闪耀着银光,绚丽夺目。向阳红片区的核心村前洼村,曾是一个“种粮粮不收,种菜菜不长”的洼地。后来,在村党支部书记鞠炳锦的带领下,结合当地的酸性土壤以及种植西红柿的历史,前洼村最终把目光瞄向了发展小西红柿这一产业。

  时至今日,向阳红片区已建有2400余个设施栽培大棚,种植面积达1.5万余亩,年产小西红柿5万多吨,实现年销售收入超8亿元。前洼村红火的小西红柿让周边村看到了“赚头”,纷纷加入产业发展大军。目前,崔家集镇域半数以上村庄种植西红柿,产业集群优势愈发彰显,已建设设施栽培大棚总数4300余个,实现年销售收入10.3亿元,带动村民年增收6亿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在示范片区打造的过程中,我们注重片区之间的差异化而非同质化,通过打造各美其美的示范片区,从而勾勒出美美与共的靓丽图景。”青岛市委农办秘书处处长张守杰介绍,青岛从一开始就注重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千面万象”,根据不同片区的具体情况,分类确定产业发展模式,全力打造一个联农带农富农的主导产业,同时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实现“片片有一样,片片不一样”。

  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文化产业年产值2.6亿元;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油画企业,油画作品畅销全球……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画美达尼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锚定油画产业,发展陶瓷、石刻、根雕、绘画等业态,与生态美景相融,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以服务体验为配套,打造高品质农旅综合体。在这里,一幅幅油画托起振兴梦,兴了产业,富了百姓,绿了生态。

  休闲旅游、采摘体验、露营观星。“五一”假期期间,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特色民宿更是“一房难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流清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深挖民宿“富矿”,通过与平台公司合作、将闲置宅基地打造成山海相间的特色民宿,实现村民村集体双增收。在这里,一间间民宿催开幸福花,美了田园,醉了游人,厚了家底。

  智能调控的“温光水气肥”、比传统温室高6~8倍的产量、高效精准的现代化种植,在莱西市龙水社区七星河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数字”已然成为最鲜明的“标签”。依托凯盛浩丰智慧农业产业园,以“智慧农业+数字乡村”为路径,推进“产业、乡村、旅游、治理、生态”数字化发展,打造以智慧农业、数字乡村为引领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在这里,一个个智慧棚结出了科技果,提了效率,添了活力,增了动力。

  一列列葡萄架间隔均匀,一串串青绿色的葡萄悬挂在枝蔓间,晶莹剔透、颗粒饱满。在莱西产芝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茂芝场葡萄园,村民通过承包大棚,每亩收入达10万元。集体“钱袋子”鼓起来了,老百姓也“兜里有钱,脸上有光”。在这里,一颗颗小葡萄架起共富桥,让农民尝了甜头,有了奔头,提了劲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1亿元的奖补资金主要用在支持产业发展上,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产业大升级,《青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导引》明确要求,市级示范片区主导产业比重达到片区产值的30%以上,至少培育或引进具有较强带动力的1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者农民合作社,联农带农比重达到50%以上……在推动示范片区产业发展上青岛打出“组合拳”,协同推进一揽子政策,力促产业发展有新内涵,利益联结有新机制、产村融合有新突破、产业集群有新成长,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产业振兴红利。

  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天时”,本地优势资源禀赋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地利”,政策支持汇聚大量人才、资金、技术等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和”,特色产业“百花齐放”,“满园春色”的产业振兴喜人画卷在胶东大地上尽情铺展。

  促进一个“融”字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让简单的村庄相加变为深度的要素融合,以产业融合切入,带动生态、人才、文化、组织的交相融合。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示范片区建设不是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而是把鸡蛋打碎放到一个碗里,实现深度融合。

  产业兴则片区兴。在顶层设计上,与产业发展相关联的“连环招”占有半壁江山,这也折射出示范片区产业融合的思路: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内的优势产业,一定是与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

  “西有吐鲁番,东有大泽山”。平度大泽山数千年前开始种植葡萄,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和葡萄打交道,葡萄已成为了这里的文化符号,葡萄也自然成为印象大泽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产业纽带。“葡萄和我们村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做足葡萄文章,确定葡萄种植和乡村旅游为示范片区主导产业,让小葡萄撬动整个片区的大发展。”平度大泽山镇副书记刘春梅说。

  到田园会客厅里喝喝咖啡、去影视基地打卡爆款电视剧经典场景、亦或是在田园共创学堂里捧书阅读……如此田园般诗情画意的生活是如今杨家山里的常态。然而,在资源统筹、片区化发展之前,杨家山里祖上是出了名的“穷山村”。

  “片区化打造以来,我们将8个山村的山水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传统村落资源、特色产业资源等统一集中起来,做融合文章,以田园景区化、景村一体化、文旅全域化为目标,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主打‘原山原水原生态,原汁原味原生活’”。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党工委书记祝增建对杨家山里一路走来的变化十分感慨,这个昔日的穷乡僻壤,在片区化发展的“加持”下,渐渐成为乡村旅游的“网红”与“顶流”。2022年,杨家山里片区累计接待游客23万人,旅游收入达3000万元,户均增收3万元,村集体增收10%以上。如今走在杨家山里的村落之间,看到最多的是村民脸上的幸福笑容,听到最多的是“城里人有的我们都有,城里人没有的我们也有”。

  仙足山千亩桑葚,圆了中扶庄的绿水青山梦,互联网苹果、樱桃,扬了小夼村的农产品牌名,“产芝老家”胶东特色民宿,迎了四面八方客。如今的莱西市水集街道产芝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美了大地、富了乡亲的故事在不断上演。

  30多年前“莱西经验”从这里走出,走向全国。30多年后,莱西经验仍以其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滋润着这片土地。“我们将茂芝场、中庄扶、北庄扶、产芝、小夼、寨庄、谭家庄7个自然村优化调整为1个产芝湖新村,实现片区的党建融合,构建起‘镇党委-新村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组织链条,更好发挥党建统领作用。”莱西水集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曹妍介绍,产芝湖新村党委统领区域内各类组织与资源要素,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注册“产芝老家”旅游品牌,打造了开心农场、泥塑馆、民俗博物馆等旅游景点。同时,村“两委”采取“房屋入股、免费打造、五年后分红”的形式,带领村民发展民宿经济,各类乡村旅游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和群众增收100多万元,实现了党员带头干,经济有发展,模式有创新,群众有回音。

  “要把示范片区打造成‘五个振兴’的共同体,产业、生态、人才、文化、组织要互融互促。基层党组织、广大农民也要融合融入,不能政府干、农民看”。在袁瑞先看来,“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砝码。

  在顶层设计上,青岛进一步聚焦深化强村富民的谋划和推进,推动片区实现系统融合、特色鲜明。鼓励统筹资产资源,借助“股权清晰、利益共享”的共富公司、产业园区等“东风”,在特色产业区推动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和融合发展等;鼓励通过“项目+村集体”“土地入股+合作社”等实践模式,把当地的资源、特色、产品联结进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鼓励通过党建联盟、组织优化等形式,推动片区党组织的融合发展与广大农民的融合融入,以崭新姿态孕育产、村、人、文融合发展新动能。

  腰包鼓了、盼头有了、日子美了、群众笑了,这是片区融合效果的最直观体现,更是人民幸福指数、满意指数的最佳彰显。

  共建一个“美”字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有力抓手。示范片区带来乡村发展的华丽蝶变:青岛乡村开始由“小美”到“大美”,由“外美”到“内美”,由“个美”到“共美”。

  “石头房、石板路、石门楼、石院墙随处可见,行走在大泽山镇响山潘家村,古风古貌的村庄与一桩桩老民居,透露着拙朴厚重的独特气质,带着浓郁的乡愁,展现沧桑的历史”。

  “不搞大拆大建,不拆一户一树,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汁原味”是各示范片区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并流连忘返的“秘诀”。“农村就是农村,不要种植名贵苗木,不能新上大理石石板、瓷砖墙和不锈钢门窗,而是在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微整治、精提升,彰显乡土味、三农情。”在抓村庄“面子”建设这件事上,青岛思路清晰、打法明确。

  “水源之地·乡村记忆”。今年“五一”期间,城阳棘洪滩街道东毛西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每天都吸引上万人前来打卡。绿带绕碧水,人在画中行。在这里,邂逅诗画般的田园风光,感受诗境般的乡村生活。走进即墨区龙泉街道莲花田园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一种清爽、惬意的感觉迎面扑来。游客们三三两两,在河畔打水枪或是垂钓,在草地露营或是野餐,在河边漫步或是骑行。眼前的这片田园乡村,俨然就是“世外桃源”。

  环境是示范片区成为“示范”的“敲门砖”与“试金石”。在片区打造过程中,青岛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力促片区内村庄风貌的相对一致性,突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绿色发展、示范美丽村庄建设等工作重点,守好“绿水青山”,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

  在崂山区沙子口街道流清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曾经的小渔村东麦窑、西麦窑正在上演一场“华丽转身”的好戏,一改往日“穷山恶水”,拥抱“绿水青山”。漫步在东麦窑村,看看露天电影,喝喝啤酒,赏赏海景,十分惬意。近年来,东麦窑乘民宿东风,打造“仙居崂山”等民宿品牌,结合崂山茶、王哥庄大馒头、海鲜等当地特色产品,推动民宿与周边美食、文化、商贸等产业融合,带动集体经济壮大。“我们村要颜值有颜值,要内涵有内涵。现在村里人人有事可做,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谈起东麦窑村的发展变化,村党支部书记李绍亮愈发自豪。

  乡村的外在美是示范片区的面子和底色,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和乡村良好乡风的改善更是示范片区建设的精神源泉。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改变的不仅仅是片区内村庄的面貌,而且深刻改变了农民的精神世界,农民自身的素质与价值不断提升。

  “互敬互爱,勤俭持家”“诚信为本,善良做人”……在东麦窑村,家家户户门口挂着的家风家训跃然醒目。良好的家风家训支撑起村庄好风气,扬起村民的精气神。“随着村子的发展越来越好,村民们的思想与精神面貌更向上了,对党也更加感恩,整个村的向心力、凝聚力更强了。”对于村民的变化,李绍亮感受颇深。

  文明乡风的培育不能只靠口号,更要靠办法。在胶州市洋河镇艾山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这里的村民对于乡村共建、共荣的意识越来越强。通过开展卫生整治情况量化积分,建立“艾心银行”积分兑换机制,全面开展“洁净庭院”评比,签订“门前三包”等活动,唤醒“主人翁”意识,让农民“唱主角”,更好地实现了村庄常治长效。

  “面子美,里子更要美”。青岛持续探索新时代深化拓展“莱西经验”新路径,创新基层党建统领、德育银行、道德积分等乡村善治新做法,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生活,不断涵养文明乡风,提升乡村“气质”。

  “现在农民看问题的角度更通达了。”青岛市委农办秘书处二级调研员孙同周对示范片区打造以来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深有体会,示范片区打造以来,各村人气越来越旺,环境越来越美,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更重要的是,算长远账的多了,算眼前账的少了。通过示范片区建设,青岛正实现对村民由以管理规范为主到自我约束为主的生动转变。

  示范片区的建设还在悄然改变着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示范片区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受到感染,基层干部作风能力也有了极大提升。等靠要少了,躺平少了,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崂山区委副书记徐志向说。

  产业之基不断夯实、生态之美愈发彰显、共富之路越拓越宽、群众面貌焕然一新,在青岛的山乡沃野,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成色越来越足,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正托起广大农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