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预制菜产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为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基础。预制菜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让农民更多分享到预制菜产业增值收益,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
当前预制菜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预制菜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这是需求拉动、供给推动、数字经济赋能、相关部门力推的结果,预制菜产业发展正为乡村振兴赋能,为农业贸易发展注入新活力。
国内预制菜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从国际经验来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消费者对预制菜即食、即热、即烹、即配食品需求增加,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目前,我国人均GDP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预制菜消费才刚刚起步,存在较大增长空间。整体来看,国内预制菜渗透率仅为10%~15%,而美日等国的预制菜渗透率已达60%以上。此外,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也为预制菜产业提供了契机,近些年一些电商平台销量增速甚至高达85%~300%。
各地通过开展预制菜推介活动,举办预制菜产业发展论坛峰会,出台预制菜支持政策,指导成立地区预制菜产业联盟,启动预制菜产业园区建设等措施,推动地方预制菜产业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419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1.3%,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增速仍保持在20%左右。
“土特产”将成为预制菜产业新增长点。预制菜产业发展不仅把“土特产”多元价值充分挖掘,还可以把小特产做成大产业,让乡村产业振兴拥有更坚实的支撑。原本一些本地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农特产品或加工产品,受限于发展条件,未能在全国广泛流通。通过地方菜系研发创新以及预制菜产业发展,将为做好这些“土特产”文章提供抓手和契机。此外,各地政府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时,也均提到鼓励挖掘具有地域特色菜品,利用本土品牌影响力,推进预制菜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预制菜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一些企业开始尝试拓展海外市场。借助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红利,预制菜企业内销外贸“两条腿”走路,一大批预制菜品牌走向国际。如国联水产预制菜已出口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新西兰、柬埔寨等多个RCEP成员国,并实现日韩预制菜出口零突破,2022年该企业RCEP市场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40%以上。预制菜龙头企业安井食品收购英国食品企业布局预制菜出口。
预制菜发展模式及成效
近年来,预制菜迅速发展,各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涌现出一批广东模式、山东模式等,为实现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产加销联盟式、农文旅融合式、产业群抱团式三种基本模式。
产加销联盟式。上中下游预制菜企业通过组建联合体,基于各自优势,相互协作,形成“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等产加销合作模式。如湖北“潜江小龙虾”和甘肃“定西宽粉”,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形成了从种养到餐饮终端的全产业链产业模式,为预制菜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典型案例模板。当地龙头企业,通过延链构建原料收购基地,以合作社为纽带,在主产区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采取统一设备、统一价格、统一运输、统一分配、统一结算的方式进行管理,保障原料供给;通过强链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建设智能化加工生产线,打造现代化工业示范园;通过补链构建销售市场网络,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经销网点,走进大型商超,借助线上平台带动销售。
农文旅融合式。依托特色预制菜产业优势,将当地乡村文化产业与乡村旅游业深度融合,围绕农业生产、生态、旅游功能,形成“预制菜+文旅”的“一二三”产融合模式。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通过打造“顺德粤港澳食品智造园”,逐步形成“现代农业+美食文旅”的顺德美食产业新链条;广西依托特色螺蛳粉产业,建设有螺蛳粉特色小镇,深入推进“螺蛳粉+小镇文化节”“螺蛳粉+生态观光园”“螺蛳粉+美食文化节”等文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带动了文化旅游等其他产业发展。根据柳州市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假期,柳州共接待螺蛳粉文化“小城文旅”游客373.38万人次,同比增长58.9%。
产业群抱团式。市县依托当地资源禀赋优势,形成“一城一业”“一城一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农业产业集群,通过集群效应产生规模经济优势、品牌溢价优势、技术创新优势,并带动相关衍生产业的再次集聚。如山东依托寿光蔬菜等国家级产业集群、潍坊国家农综区开放发展示范区,发展出“头雁企业+雁阵集群”的预制菜产业集聚发展模式,潍坊、青岛等地预制菜企业“雁阵型”产业集群已现雏形,预制菜相关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广东韶关聚焦食用菌产业全产业链,打通优质菌蔬等标准种植、加工与营销等环节,创建RCEP食用菌国际采购交易中心,已初步打造成以菌蔬类预制菜和客家特色为代表的粤北风味预制菜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推进预制菜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虽然各地为促进预制菜产业发展做了很多有益探索,但预制菜产业发展还处于比较初级阶段。该阶段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缺乏科技和人才支撑、缺少行业标准、品牌知名度较低等。解决好上述问题,需要通过全国一盘棋的综合谋划,强化市场基础建设,加强政策的扶持及做好相关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等,着力推动预制菜产业集群化、规模化,从而实现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在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基础上,成立全国性预制菜产业集群平台,使其在产业研究、产品研发、标准制定、产业培训、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指导地方建立完善覆盖预制菜全产业链的支持政策体系,保证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各地农产品资源特点,依托现有的农业优势产业区、物流园区等资源,建设预制菜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文化+美食”城市会客厅和一系列智慧餐厅,打造一批预制菜产业高地和产业集群,推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健全标准体系。目前预制菜国家和行业标准尚未出台,执行标准杂乱,难以形成安全的监管。围绕预制菜产品类别、原料生产、产品供应、加工生产与食品营养及功能等方面,建议建立全国性的预制菜产业全产业链基础通用标准体系。规范地方预制菜发展联盟在制定标准、行业规范等方面的作用,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与此同时,加快预制菜全产业链数字化标准化改造,培育预制菜智能生产应用场景,形成田间生产、精加工到消费端数据链,根据数据算法集体采购、生产和配送,促进预制菜产品管理向标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打造全国示范样板。支持各地建设预制菜产业示范园区,培育一批辐射带动性强的预制菜精深加工企业,打造一批预制菜“领航型”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加快拳头产品研发、关键技术改造、设施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推动产业链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支持协助相关企业对接国际市场,打造国际化品牌,引领提升本地预制菜品牌海内外整体竞争力。充分发挥预制菜龙头企业在双循环中的促消费、稳增长作用,买全球、卖全球。
开辟国际市场赛道。加强基础研究,对RCE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检验检疫,海关代码归类统计,潜在市场、人群等方面开展系统性研究,加强国外主要市场的农产品技术法规的研究应用,帮助指导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解决预制菜出口难题,将工业制造能力、加工优势、文化底蕴、转化为国际市场优势。积极开展国际认证认可,推进预制菜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点对标国别、产品、宗教等认证内容,建立目标市场认可的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支持企业创新参展办展方式,广泛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预制菜博览会等国内外重点展会,引导企业有效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鼓励预制菜企业寻求跨境电商出路,与亚马逊等大型电商平台合作,通过自营、代营等运营模式,自建海外仓和网络平台等方式,将产品销往全球市场。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