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徽省蚌埠市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始终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主线、以深化“一提双引”计划为抓手,持续盯重点、重统筹、强督导、抓落实,着力以农村基层组织振兴带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搭建工作落实“传动轴”。一是开展“擂台比武”。紧盯乡村组织振兴重点任务和关键指标,以提升工作效能、推动工作进位为靶向,搭建乡镇党委“擂台比武”平台,每季度对全市55个乡镇党委分类排名评比,通过比党建看发展、比乡镇看县区,推动抓乡促村、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同时,强化结果运用,将“擂台比武”成绩与干部提拔使用相挂钩,并建立末位约谈提醒制度,今年以来,先后分2次约谈提醒相关责任人18人次。二是定期调度推进。一方面,健全县区组织部门季度调度机制,采取“现场+会场”的形式,把全市农村基层党建季度工作例会开到一线,把现场观摩与工作推进有机结合,真正将“工作在一线推进、经验在一线推广”。另一方面,完善乡村组织振兴工作专班定期推进机制,建立任务、责任、时限“三个清单”,实行项目化季度调度推进,确保任务落到实处。三是强化一线督导。常态化开展农村基层党建综合调研,市委组织部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不定期深入30余个乡镇、70余个村,围绕工作制度落实、重点工作推进等方面,“解剖麻雀”式调研分析,现场指出问题、指明思路、限期整改,以点带面提升农村基层党建整体水平。
锻造乡村振兴“领头雁”。一是加强镇村班子建设。统筹开展镇村领导班子届中分析和软弱涣散村摸排工作,围绕精准“画像”、精准“把脉”、精准“开方”,全面摸排、逐个分析镇村领导班子现状,排查确定软弱涣散村整顿对象56个。落实“百县千乡”行动,从市县两级统筹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党政班子挂职,目前已覆盖67%的乡镇。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对任职不满一个任期的调动或调整,“一事一议”审核把关,保持队伍相对稳定。严格兑现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打通面向优秀村干部定向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通道并建立常态化机制。二是管好用好驻村工作队。强化日常教育,开展选派工作“六项行动”,全覆盖完成选派第一书记年度培训,坚持落实选派季度工作例会制度,让选派干部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严格日常管理,建立月报告月督查常态化机制,严把选派干部“调整关”,推动选派干部在岗作用发挥。三是推动选调工作规范化。开展选调生国情调研“帮带”活动,在落实县级领导班子成员与结对帮带选调生的基础上,积极对接院校资源为选调生联系确定课题导师。同时,结合选调生在村情况督查,采取电话询访、实地访谈等方式,加强对选调生开展国情调研报告全过程的跟踪指导和调度推进,推动选调生融入基层、深入群众。
拓展乡村发展“新路径”。一是加强项目谋划。新年伊始就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县区集体经济办组织开展1次专题调研、乡镇党委书记主持召开1次村党组织书记专题座谈会、乡镇党委组织委员逐村开展1次专题指导,推动县乡两级逐村理思路、谋项目、定目标、明举措。二是拓宽发展路径。会同农业农村部门及时总结我市“三资”清理经验启示,相关做法获评省委组织部优秀工作案例。选点推广怀远县徐圩乡、固镇县刘集镇等一批成功试点经验,在全市每个乡镇选取10%左右基础条件较好的村,积极探索开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自主经营试点,推动集体经济由经营性收入向经营性收益转变。三是强化典型引领。结合全市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推进会、乡村干部培训班,组织县乡村有关同志通过现场观摩、实地考察等方式学习“明星村”成长之路,7月初还会同市集体经济办开展了全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擂台比武”活动,进一步提升乡村干部发展能力水平。截至目前,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村均收入23.9万元,培育50万元以上强村111个。
把准基层治理“风向标”。一是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学习借鉴“四事四权”工作法,总结深化、继承完善“一组一会、五治融合”“一述两评三议事”等制度机制,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马天奇亲自牵头创新工作载体、在全市推行党建引领“243”乡村治理模式,通过明确行政村、自然村庄两级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和主体责任,组织党员询事、民主议事、组织办事、分类调事等4项重点任务,落实全程公开、定期点评、年度述评等3项举措,帮助基层厘清引领思路、规范治理内容、延伸工作触角、完善运行机制。二是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先后主持召开2次调度会,稳妥有序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基本完成建设区域各类主体评级工作,逐步推动评级结果由信贷领域向交通、文旅、商超等领域拓展,不断丰富结果运用场景。同时,深化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乡风文明评议,探索推广运用“积分制”管理,推动结果互用,实现互促共融,引导广大群众崇德向善,推动乡风文明不断提升。三是激发农村党员活力。创新实施党员“活力”工程,将联系服务群众作为农村党员“亮身份、作承诺”的重要内容,按照“居住相邻、便于活动”原则,组织9700多名有服务能力的无职党员认领矛盾调解、民事代办、信息收集等岗位,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就在家门口”“党员就在我身边”。
打好能力提升“组合拳”。一是建设实训基地。从乡村干部实际需求出发,迎合乡村干部“口味”,充分利用县委党校、蚌埠干校、本地乡村干部等资源,建立了21人的培训师资库,开发涵盖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实训课程体系,推出一批听得懂、可借鉴、能运用的“乡土课”,让参训乡村干部身临其境地体会经验、启迪思路。目前,固镇县垓下村基地已累计实训各县(区)乡村干部860余人次。二是推进主题培训。全面深化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实操辅导、细化培训方案,按照市级示范、县级重点的原则,在分级分批抓好乡镇党政正职、选派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的基础上,督促县区组织部门履行牵头责任、协调相关部门,围绕乡村振兴的实操性业务,对乡镇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所设的办、中心、站所干部按业务条线分期培训,先后举办各类乡村干部培训班50余期、受众7200余人次,农村基层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开展学历教育。实施“千名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努力通过3至5年时间,分批组织1000名以上村干部和后备干部参加学历教育,不断提高村干部和后备干部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同时,加大经费补助力度,统筹各级财政资金和留存党费对专科层级的学员培养费用进行全额补助,切实调动参学积极性。据统计,截至目前,就有328人被安徽科技学院录取、较去年增加20%。
(作者单位:李勇、查军扬,安徽省蚌埠市农业农村局;高良鑫,安徽省蚌埠市乡村振兴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