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里有希望——一个农村女娃与老区建设促进会的“互促”之路
时间:2023-04-10 06:56:38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张五四 字号:【

  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姑娘王玲玲,虽然是个农村娃,但她不想一辈子就在山沟沟里种地养羊、结婚生娃,可山沟沟又留住了她。

  10个年头过去,王玲玲还是农村娃,但已不是原来的“娃”。看她的农艺师技术职称证书,谁也不怀疑,这个殊荣是靠种地种出来的。同时,她还是内蒙古自治区级的“三八红旗手”获得者。

  王玲玲出生时的1985年,正是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四十年前,八路军120师在她的家乡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当年,八路军以120师的一个团为基础,加上山西牺盟会2000名进步学生,组成了大青山骑兵支队,由李井泉任司令员,姚喆任参谋长,挺进大青山,建立抗日根据地。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主要围绕当时的绥远城(现在的呼和浩特市)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和打击日寇、牵制敌人,对全国的抗日战争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她的家乡位于内蒙古武川县得胜营村,小时候她听得最多的就是八路军的故事。从小她就立下凌云志,长大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

  初春的呼和浩特市,寒冬的感觉依旧很浓。沿着当年八路军骑兵支队挺进大青山的线路,我们走进了武川县。昔日的盘山公路,已经变成了四车道的一级公路。从呼和浩特市区到武川,由过去两三个小时,如今已经缩短到了三四十分钟。王玲玲说,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那时去趟呼和浩特市里,盘山路远不说,还危险。就那么窄的路,一面是悬崖,一面是崖壁。

  武川盛产莜麦(燕麦)和马铃薯,多年来,种植品种单一仅靠卖原料度日,让这个县成了有名的“国家级贫困县”。如今,经过方方面面不懈的努力,这里已经实现了整体脱贫,一举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王玲玲是这个县里最早依托产业化富起来的农民。2010年,县林业局退休局长李积到得胜营村,带领乡亲们种树种草,创办青年育苗基地。王玲玲来到基地干活,她敬佩李积,处处以李积为榜样,李积也非常喜欢这个姑娘,常常手把手教她学技术。

  那一年,李积发现漫山遍野的药材黄芪采挖后,茎叶便被废弃了,觉得有些可惜。经过查资料和请教有关人员,李积得知黄芪的茎叶依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黄芪茶制作的上好原料。他便开始引进资金,开发黄芪茶。当第一批黄芪茶生产出来后,王玲玲主动请缨来做推销员。聪明的王玲玲看准了市里一个个酒店里的雅间。她抓住宴席还没有开始的空档,亲自给客人们沏上村里开发的黄芪茶并一杯杯端到他们面前,请人品尝。与此同时,她还给大家介绍该茶的来源和功效。

  就在此时,下乡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革命老区促进会干部听说她的经历后,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老促会干部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还能利用这个机会激发农民们的创业积极性。干部们除了鼓励她成立专业合作社,为她打开销路找门路外,还帮助她扩大生产车间,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和绿色认证,并注册了专业商标。有了王玲玲的推销带动,李积研究推广的黄芪茶,很快在呼和浩特市供不应求。第二年,王玲玲组织19户村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专门推销该茶并开始试种黄芪,她当理事长。如今,合作社已经发展到了27户村民,解决就业300多人,黄芪种植面积达到3600亩。合作社目前已经研发出各种高中低档系列山茶40多个产品和品牌,产品以电商形式销往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广州、西安、哈尔滨等二十几个大城市和地级市区,年销售额达到200多万元,利润达80万元。

  在呼和浩特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做了十年会长的刘香芸,总结前十年老促会的工作时深有感触地说:“只有发展产业化,以龙头企业来带动,才能唤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武川从养殖到种植大大小小的加工企业,几乎遍布全县各个村镇。产业化的兴起和带动,不仅致富一方,对于武川的生态建设和保护,也起着良好的作用。

  刘香芸认为,这一切都离不开农民们的认识和参与。比如,王玲玲的现身说法和宣讲,引起了一大批农民的兴趣和关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老促会“围绕摸清老区底数”,深入全市所有老区村镇开展系列调研,建立了老区台账。每年老促会都要确定一定的专题进行调研,提交调研报告20多篇。这些报告提出的许多意见和建议,都得到了市委和政府的采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刘香芸特别说,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坚持“一村一品”项目实施计划,探索充分利用“村企结对”和“科技对接”平台,突出“精准”二字,在原来的基础上,想办法再落实一批因地制宜项目进入“一村一品”,努力使每一个项目的建设都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