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大要点
时间:2023-04-10 07:13:50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张照新 字号:【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是实现强县富民,确保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举措。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准确把握乡村产业的构成和成长路径,深刻理解发展和演进逻辑,分析当前存在的关键症结,瞄准转型方向和趋势,加快乡村产业体系构建,提升发展质量。

  准确把握乡村产业的

  构成和成长路径

  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地域特色鲜明。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融合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为各地发展乡村产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要立足本地的特色资源,将资源变成产品,做成产业。具体来说,构建乡村产业体系,要从三方面发力。

  以农业为基点,健全产业链。这是乡村产业的基础内容和发展重点。新世纪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持续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尤其是推动农业产业区发展产后加工和流通,健全现代产业体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则聚焦农业大县,提出支持农业大县聚焦农产品加工业,引导企业到产地发展粮油加工、食品制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则进一步细化了要求和举措,提出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统筹布局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特别是针对餐饮消费新趋势,文件还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拓展农业主产区的产业发展空间。

  开发农业多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发展休闲农业。随着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升级,乡村的生态涵养、休闲体验和历史文化传承价值凸显,为乡村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进一步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持续细化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要求和举措,2018年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2020年提出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2022年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这些政策的落实推动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成为乡村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结合县域地理区位,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开展协作配套。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向县域延伸,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2022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强化县城与邻近城市发展的衔接配合。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则对2022年文件的思想进一步具体化,提出要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向县域梯度转移,支持大中城市在周边县域布局关联产业和配套企业。并且提出具体措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和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农高区托管联办县域产业园区。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将为城市产业向县域转移,加快县域与邻近大中城市产业配套带来机遇。各地应根据自身的地理区位和资源条件,通过承接和协作配套,形成自身的优势产业,打造特色鲜明的的县域产业体系。

  此外,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这既顺应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农民现代化生活条件,同时也将推动乡村的产业业态更加丰富多样。

  深刻理解乡村产业的

  发展和演进逻辑

  乡村产业发展是一个资源逐步开发和产业不断迭代升级的过程。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要洞察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演进的内在要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优化,为其发展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化农村改革,要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创新。贯彻落实文件要求和部署,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畅通城乡要素流通,加快乡村产业资源优化配置。乡村产业的发展,是引入现代的理念、要素和技术对乡村传统资源的再发掘、再配置和再开发。一方面,需要深化农村改革,尤其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用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制度,为传统资源的优化配置、盘活利用提供制度基础;另一方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市各类要素进入乡村的渠道。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同时,把农村转变成为各类要素自由流动的开放型社区,为城市的人才、资金进入乡村创造更加公平的环境,从而推动乡村传统资源与城市现代要素的优化重组,激发乡村产业的发展活力。

  优化政策保障体系,让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乡村产业发展是众多经营主体在市场竞争中通过不断探索、不断筛选,优胜劣汰的过程,并通过互动适应不断演进和迭代升级。不同经营主体经营管理能力有差别,有些能够更好适应市场,实现盈利,有些则难以应对市场变化,则会被淘汰。优化政策保障,一方面是完善普惠性的政策体系,让各类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等诸多举措。另一方面,减少竞争性项目和各类典型和示范评选,尤其是避免给各类典型给予特殊支持政策,不但不利于公平竞争,而且容易诱导企业倾向于政策套利,从而损害整个行业的市场秩序。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促进乡村产业协调发展。乡村产业是一个产业系统,既包括种类繁多的农产品,也有特色产业、休闲旅游、乡村服务业,同时还有各类产品的上下游诸多环节。乡村产业的发展,既是规模不断扩张的过程,也是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特别是各产业的上下游,也是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如生产基地规模的扩大,将会推动产后加工流通的发展;而产后加工流通的扩张,同样会带动上游原料基地的发展。但是各环节协调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发展过程,因此在推动乡村产业的过程中,政府和部门既要做好规划,引领产业有序发展,同时又不能超越阶段,盲目冒进,尤其是避免对产业发展行政干预,造成资源和资金的巨大浪费。

  找准乡村产业发展的

  方向和关键症结

  党的十九大以来,推动产业振兴成为各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乡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对于巩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乡村产业发展中也存在质量效益水平偏低,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与产业振兴的要求距离尚远等问题。由此,深入分析乡村产业当前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制约,明确未来转型升级的方向,是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乡村产业绿色化数字化转型。绿色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乡村产业由于自身技术能力、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原因,绿色转型相对滞后。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绿色发展高度重视,持续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绿色发展则是和美乡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并要求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厕所粪污、易腐烂垃圾、有机废弃物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这些政策的落实,将推动乡村产业的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数字化转型既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自身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现实选择。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对此做出了一系列部署,提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要求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在实践中,一方面要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开展业态创新,发展各种新产业、新模式。另一方面,要破解现实存在数字烟囱,强化各类数据的整合与共享,让数据要素真正发挥作用。

  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乡村产业集群集聚。优化空间布局,是发挥集聚效应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乡村产业集群集聚发展,2017年以来,大力发展各种农产品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今年一号文件又提出: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统筹布局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与此同时,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全局,文件提出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县城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重点镇集聚功能,强化县城、镇与村联动,打造城乡联动的产业集群。

  打造全方位服务体系,增强乡村产业发展能力。与城市产业主体相比,乡村产业无论是技术水平、人员素质,都与城市产业有很大差距,面对变化万千的市场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中西部刚刚实现脱贫地区,其乡村产业刚刚起步,生存的压力都是巨大的。破解这一难题,关系到脱贫攻坚成果能否巩固,关系到规模性返贫这个底线能否守住。破解这一症结,需要两方面发力。一方面需要构建全链条的服务体系。乡村产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乡村产业,不仅需要生产、加工、绿色环保等方面技术支持和指导,更需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品牌建设、金融会计、法律政策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因此应重视乡村产业的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县城的服务中心功能,根据本县的乡村产业特点,健全县城相关的技术创新、质量检验检测服务、仓储物流服务等各类中心建设。构建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相结合的服务体系。要增强县城各职能部门、乡镇和村的公共服务的能力;同时要大力发展商业服务体系,引导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进入县域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农业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乡村产业振兴要着力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牢记这个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在带动农户、服务农户中发展壮大自己,形成企业和农户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则是完善支持政策,健全服务体系,增强农户的发展能力,让农民成为发展主体,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