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英德市 探索“一二三”模式 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时间:2023-04-10 07:11:23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张涓涓 罗雪辉 字号:【

  在广东省、清远市的大力支持下,四年来,英德市以奋勇争先的战斗姿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出乡村振兴的“一二三”模式:“一”即抓住一个根本——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二”即实施“222”计划——守住粮食生产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2条底线、打造英德红茶和麻竹笋2大百亿产业、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综合改革2大行动;“三”即抓住三大要素保障——人才、土地、资金。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在英德徐徐展开。

  抓住一个根本

  2022年10月23日,英德市连樟村的“连樟1号”乡村品牌运营正式启动。这是连樟村在顺利完成脱贫攻坚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又一探索。连樟村树立“党建+X”工作理念,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全面加强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带领全体村民发展产业、建设乡村,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脱贫,2021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64.98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0401元。

  连樟村实践是英德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缩影。英德市总结推广连樟村党建经验,全面建立“三包三联”制度,完善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村级各类组织向党组织报告工作等制度,强化党组织对村级事务的全面领导。持续深入推进“头雁工程”,大力实施“党员人才回乡计划”“青苗培育”工程和“学历提升计划”,将农村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大学生村官、回乡创业青年等能人充实到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目前,英德各个村村干部中返乡大学生占比将近四分之一。

  实施“222”计划

  打造两大百亿产业,促进农业高质高效。英德市统筹推进英德红茶、麻竹笋、清远鸡、丝苗米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奋力打造英德红茶、麻竹笋两大百亿产业,不断完善国家级、省级、县级立体产业园布局,建成英德红茶、连樟村果菜茶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高质量推进英德红茶国家产业园和麻竹笋镇域产业园建设,并积极申报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21年,英德市入选中国百个依靠发展茶产业夺取脱贫攻坚关键胜利、推动乡村振兴的产茶县(市、区)。西牛麻竹笋核心产区西牛镇先后获评“中国优质食用笋基地乡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其中,麻竹笋、麻竹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称号。2021年,西牛镇成功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实施两大行动,促进乡村宜居宜业。一方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面子”。为了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英德市以构建美丽整洁新农村为目标;实行“市场化”“门前三包”两种模式;坚持县、镇、村上下联动;在资金筹集上,采取本级统筹一点、镇村自筹一点、社会筹集一点、农户缴纳一点的方式;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监督保障、思想保障、激励保障。目前,全市纳入规划整治的4509个自然村已全部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另一方面,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行动,改善农村“里子”。积极开展九龙镇、西牛镇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借鉴机制经验,包括“三区”“三地”耕地整合模式、农村资源开发资产收益共享连接机制“三变”改革模式、乡村振兴“六动法”党建引领模式等。强化组织统筹,高位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资产量化等各项改革任务。

  守住两条底线,促进农民富裕富足。英德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下发《市委书记、市长粮食生产工作督查令》,确保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特别是在接连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和新冠疫情后,英德市千方百计扩大生产面积,印发“英德市2022年促进粮食生产工作措施十条”,筹措农业灾后复产专项资金超过5000万元主要用于粮食生产复产工作。

  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脱贫户购买防返贫综合险,为他们生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建立了乡村振兴“四员”工作制度,设立乡村振兴金融员、乡村振兴宣传员、乡村振兴乡贤员、乡村振兴廉政监督员,发挥出专人专职的优势,扎实推进帮扶工作。

  加强三个要素保障,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加强乡村振兴人才保障。英德市大力引进农业农村高端人才,与科研院所、科研团队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成立英德红茶产业研究院,聘请刘仲华院士担任院长。与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广东工匠学院)共建“广东工匠学院英德茶产业学院”,培育复合型高素质的茶产业技能人才队伍。培育壮大乡村人才队伍,高质量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加快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和广东精勤农民网络学院培训项目。探索完善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培育机制,目前英德市获得广东省“乡村工匠”职称的人才36人。

  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实施农村耕地整合,通过集体与农户之间托管、代理、互换等方式整合土地,推动“分散变集中”。开展土地股份合作,鼓励农村集体领办或创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导农户以家庭承包地等生产资料入股,由合作社统筹管理、经营,推动“经营权变股权”。以“集约节约”推动农村宅基地改革。探索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对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农户,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结合实际给予合理补偿或内部流转,探索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采取自营、出租、入股等方式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以“同权同价”为目标探索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健全“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等所得收入扣除相关税费后,全部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加强乡村振兴资金保障。创新采取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方式,开展乡村建设,包括发行3.52亿元债券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发行5.06亿元债券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支持乡村振兴。创新“整村授信”模式,转变以往对信用户的零售模式,以“整村授信”方式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创新特色金融产品,在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创新推出“红茶贷”“竹笋贷”等产品。创新金融下乡渠道,探索设立麻竹笋产业发展风险补偿基金和贷款贴息,以西牛镇推动麻竹笋产业发展作为试点,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为麻竹笋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一二三”模式是广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巨幅画卷的一个精美缩影,也是南粤大地春潮涌动的一滴晶莹汗水。接下来,广东省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破题“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将短板变成‘潜力板’”,奋力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