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回乡,山东潍坊都吉台村支书赵术亭和我一起,冒雨去看了南台上的学屋。
学屋,是儿时都吉台村那些长辈们对学校的称谓。我的求学之路就是从这所乡村学屋起步的。
都吉台是古老的。早在1800多年前汉文帝封刘昂为平昌侯时,都吉台就是平昌故城,这在司马迁的《史记》、郦道元的《水经注》中都有记载,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也做过多次考证。但都吉台有现代意义的学校不满百年。上世纪二十年代,赶上新学潮流,村里办了“尚友学堂”,1931年改为诸城县立第五小学,1937年正式改称为都吉台小学。学校是新式的,学屋和办学条件却很是落后。先是把一家地主的私塾变成学屋,后来又把斗鸡台上的关王庙建成南台学屋,但那个学屋在战火中被毁了。
新中国成立后,小学一直在村中心的中山祠办学。我初入小学的时候,就是在中山祠的一个偏房。那里只有在砖垛搭上长条木板的所谓课桌,我们要自己带小马扎当课椅。后来,村里又在“斗鸡台”上建了新的学校,大家都叫南台学屋。
我就是在这所学校学会了“山石田土”“日月水火”,知道了刘文学、张高谦等英雄名字,还背熟了毛主席的诗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但最无奈的还是“学屋”的屋太差,在中山祠时,房子低矮,光线昏暗,到南台后,我们的新教室,有桌椅了,但窗户没有玻璃。直到我离开都吉台村,学校面貌都没有大的改变。
十几年前,赵术亭担任了都吉台村支书,他对我说:“咱村的学屋已经被鉴定为危房了。”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总想着应该为解决这个问题做点事情。
此后不久,在北京全国侨联开会,遇到了老朋友——香港金龙科技集团董事长胡国赞,他当时还是世界胡氏宗亲会的会长,菲律宾的华人侨领。他正在和全国侨联副主席乔卫推动支持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把都吉台小学的困境告诉了他们,胡先生表示他可以做一些事情,乔卫副主席说全国侨联公益基金会可以支持,我喜出望外。后来,全国侨联主席林军同志也关注到这个事,落实的步伐就快了起来。
2011年,胡国赞先生不顾年近80岁的高龄,到都吉台小学考察。都吉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学校破旧不堪的现状让他动容,他当即表示捐款200万元,建一座全新的教学楼。他将款项捐给全国侨联基金会,基金会全额立项拨付给都吉台小学。在全国侨联、潍坊侨联、诸城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一切都进展得极为顺利。一年后,一座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这在当时是全石桥子镇唯一有教学楼的小学。乡亲们,老师们,还有上学的孩子们都十分高兴。
我和都吉台学屋的感情是与生俱来的,而我和胡国赞先生的交往,却是以改革开放为媒介的。
初次认识胡国赞先生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是一个人人都为招商引资出力的年代。胡先生作为香港金龙科技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在济南市市中区顺河街投资兴建了济南第一座商业写字楼——金龙大厦。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为大厦题写了名字,还带领省各大班子领导参加了开工典礼,我也和一批省直部门的负责人前来祝贺,我们知道了胡国赞先生。
后来,胡先生因在山东有众多投资项目被选为山东省政协常委,我因担任山东省青年主席也被选为山东省政协常委。每次省政协常委会都是我们见面叙谈的机会。
胡先生是福建安溪人,1958年响应国家开发山区的号召,举家迁往三明山区。20世纪70年代末,又举家迁往香港。就胡先生的创业历史和资产事业来讲,他并不是一个大亨,甚至不是一个什么大老板。但他成长的历史和对福建安溪、三明的感情,使他成为一个爱国向善的人。我和他交往的二十多年中,参加他最多的活动就是捐资助学。
1997年,我担任泰安市市长,他向泰安一中捐资100万元。2008年,他应邀到合肥参加徽商大会,为绩溪县捐资120万元建设希望小学。2011年,他又捐了100万元为利辛县的贫困学生设立奖学金。此后,他又多次向六安市、阜阳市、宿州市、蚌埠市、合肥市以及西藏等地中小学捐款。我离开安徽后,看到中国新闻网的一篇报道,胡先生及其任会长的世界胡式宗亲会为安徽累计捐款达5500多万元。有一次和香港《大公报》社长姜在忠先生叙谈,他特别赞美胡先生捐助内地教育的善举。他说这些年胡先生年事已高,五个子女分别在世界各地打理着企业,每年都拿出相当数量的款项供胡先生在内地捐助教育。
胡先生在香港曾被推举为香港保良局总理,保良局是一个照顾老人,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公益团体。胡先生2008年在北京被评为“中国改革功勋人物”,2010年获得“世界杰出华人企业家勋章”。
去年8月12日,还是新冠疫情肆虐期间,我在北京获悉胡先生病逝的噩耗。
胡先生的去世,在福建、山东、安徽、北京、江苏、江西、香港和新加坡、菲律宾等地区都引发了很大反响,大家都为之悲痛,追思他的高尚情操。全国侨联等方面都发电发文悼念。我也向世界和平促进会及胡先生家人发去了慰问唁电。
斯人已去,善行流芳。学屋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像胡先生这样爱国爱乡、施善助学的精神,将会激励一代又一代学子积极上进,学以报国。
(作者系原国家林业局局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