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仕龙 二十载深耕细作一粒红米
时间:2023-05-06 00:42:36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陈光凯 字号:【

  “种植有机红米,是件辛苦的活路,没有一定毅力是坚持不下来的。”“发展有机红米种植,前景广阔,市场需求大,不仅牢牢端住了饭碗,还能端住营养、端住健康!”贵州省六枝特区月亮河乡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全国劳动模范”韦仕龙说。

  自买断工龄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后,韦仕龙二十多年如一日,辛勤劳作,创新探索出了一条种植有机红米促进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发展路子,加快了本地现代化农业发展步伐。

  回家种植有机红米

  2001年,六盘水钢铁厂改制,当时已迈入中年、家住贵州省六枝特区月亮河乡大坝村的村民韦仕龙,毅然买断工龄回到家乡,一头扎进探索种植有机红米的“秘笈”中。

  月亮河乡群山连绵,月亮河水长年不断,百姓种植红米历史悠久,土壤质地、灌溉水质、气候环境等条件很适合发展有机农业。

  韦仕龙正是看准了这点,与一起长大的几个玩伴一合计,于2008年3月,筹资37万元建起六枝特区月亮河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他担任理事长,依托本地自然优势,发展起了有机红米种植。

  当年水稻种植季节,韦仕龙说服父亲,利用自家的19亩水田,全部种植当地红米。然而秋收时,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出在种子缺陷和管理不到位。

  对于农业,韦仕龙是“门外汉”。有人劝他,若在土地里能挖出“金元宝”,好多年轻人还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早点收手,另谋出路好了。可他就是不信邪,决定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寻找优良品种进行种植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且产量高、口感好、有香味的优良品种。

  做出决定后,他在学习农业科技与田间管理上下功夫。向有关专家请教的同时,购买有关书籍如饥似渴进行学习,熟练掌握有机稻种植技术及加工规程。

  知识就是力量。2009年4月,他按国家有机产品标准取土样和水样,寄到上海进行检测。3个月后,土样和水样检测报告出来了,月亮河乡土壤质地和灌溉水质各项指标达到有机红米种植标准。

  一天下午,得知六枝特区科技局有种稻叫小红米,韦仕龙风尘仆仆赶到,请求有关领导给予支持,并联合农户进行面积共30亩的小红米品种和本地红米种植对比试验。通过对比试验,本地红米口感不错,但易倒伏,小红米亩产量虽比本地红米高,但抗病能力差。两个品种都不是他的心仪良种。

  2010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韦仕龙遇到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张元虎,在张老师的帮助下,韦仕龙购来竹香稻品种进行了40亩种植试验。这年他也是白费力气,竹香稻品种亩产量倒是过得去,但米质粗糙,口感较差,同样不是理想品种。

  2011年,韦仕龙又购来竹红稻和红香稻等10多个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种植,连续进行对比试验种植了5年。2016年秋收时,他邀请有关专家现场测产、分析品种性能,最终红香稻脱颖而出,亩产450.1公斤,抗病虫能力强,口感好,有香味。

  此后,韦仕龙就把红香稻作为发展有机红米种植的当家品种,并逐年扩大种植规模,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组织方式进行发展,同时跑上跑下注册了“月亮河有机红米”商标,申办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建强有机红米基地,全力打造“月亮河有机红米”品牌。

  天有不测风云。2020年水稻收获季节,由于阴雨连绵及前期稻瘟病的影响,发展的几百亩水稻大部分霉烂在田里,造成较大经济损失。韦仕龙说:“只要群众能享受流转费,到基地打工有钱赚,自己亏损不要紧。”

  2021年,在继续发展有机红米种植面积500余亩的同时,韦仕龙创新探索“建白酒小作坊用有机红米酿酒,建养猪场用酒糟养猪,猪粪还田作为种植有机红米所需肥料”的发展模式,以发展有机循环农业为目标,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合作社经济收入总量。目前白酒和养猪场已建好,养猪5头,正在申办白酒生产许可证。

  2022年,韦仕龙流转土地扩大有机红米种植规模达1000亩,每年每亩支付流转费600元,涵盖月亮河乡月亮河村、大坝村、中寨乡木则村,涉及农户991户,其中脱贫户213户。

  带着大家一起种好地

  过去,月亮河乡耕田种地都是靠人力畜力,既费力,又费时,同时成本较高。韦仕龙探索有机红米种植发展最初几年,和其他群众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吃了不少苦头。2012年3月,韦仕龙借用原六枝特区农业局的拖拉机、收割机及插秧机等农业机械,效果很好,减小劳动强度的同时,节省时间,还提升了红米质量。

  尝到农业机械化甜头后,2013年初,他组织召开合作社理事会议研究统一意见,筹资购买了种植有机红米一整套农业机械装备。此后,发展有机红米种植,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机械化操作。如今,插秧或收获季节,只要走进月亮河有机红米种植基地,就听到农业机械的轰鸣声,农业机械在田野里穿梭,成为大山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机械化发展问题解决了,灌溉又成了问题。他积极想办法,2013年夏,争取特区农业综合项目专项资金84万元,在月亮河村和大坝村修建了3个水坝,安装了3600米的灌溉水渠,保障了有机红米基地的灌溉需求,同时满足其他群众生产用水。

  忙碌中,韦仕龙不忘发挥传帮带作用。2022年初,他建起了有机循环农业工匠场,11月底,六盘水市总工会和六枝特区总工会联合给予授牌。“自工匠场建好后,主要围绕有机水稻种植管理技术,对合作社员工及辖区种植户进行学习培训。截至目前,共举行学习培训4期80人次。”韦仕龙说。

  走进工匠场,中间摆着一张长方形会议桌,左面墙中上部挂着2017年12月28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的合影,合影上面“立足科技兴隆,围绕有机循环,开展传帮带扶,助力乡村振兴”一行红字惹人注目,挨门左边的柜台上摆满了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贵州省名牌产品、创业之星等牌子及各项荣誉证书,右边柜台摆着的几包红香米散发出阵阵清香,柜台上方墙上贴满了有机循环农业工匠场学习培训、活动、管理及安全等制度;对面墙上“科技兴农”几个大字闪闪发光。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我逐年想办法拓宽销售渠道,开办网店,在六枝和水城共建设5个超市,与成黔电商合作,每年生产出的有机红香米供不应求,远销北京、广东等地。”韦仕龙说。

  从成都远道而来的成黔电商职工说,他们3人来这里已经几天了,目的是学习有机稻种植技能的同时帮助做电商,用抖音平台直播带货,扩大有机红米销售渠道,这几天平均每天做20单,每天成交额达800元以上。

  随着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原先建的加工厂已满足不了发展需求。2022年初,韦仕龙争取特区党委政府的支持,在月亮河村办公室旁建了个大型标准日产30吨米的加工厂,完成了有机红米种植产业链上重要一环,有力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2022年9月,韦仕龙应邀到山东省德州市参加2022年“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通过激烈角逐,他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获得种养能手类二等奖。

  “合作社成立时资产37万元,如今总资产达1000万元,净资产为790万元。近几年来,常年解决劳动力就业11人,其中贫困户4人,年解决季节性务工3000个以上。”韦仕龙说。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