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浙江省乐清市清江镇北塘村,花卉园里格桑花、粉黛乱子草、百日菊等各种花卉争奇斗艳,色彩斑斓;百果园里火龙果、柑橘、葡萄等硕果满枝,果香四溢,在这片占地近200亩的“花果园”里,游客们纷至沓来,拍照打卡。
北塘村的发展是乐清市深入实施“千万工程”,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徜徉乐清乡间,抬头是“画”,入目皆“景”。特色民居错落有致、农家庭院古朴舒适、巷陌乡间干净整洁、创意墙绘多彩多姿……雁荡山下,一个个特色鲜明、诗意栖居的和美乡村,以蝶变之姿展现着宜居宜业新画卷。
“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乐清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深刻重塑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城乡融合、深化产业转型升级、深切改善农民生活,实现了乡村环境日益向好、乡村产业日益兴旺、乡村生活日益便捷、乡村价值日益凸显、农民群众日益自信。
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乐清“敢啃硬骨头,再做绣花针”,聚焦和美乡村建设这件民生实事,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20个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整合农业农村、水利、民政等部门涉农资金超20亿元,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推动和美乡村“示范引领 全域整洁”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朝着“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路径迭代升级。
美面子——从“难受”到“接受”到“享受”
环境是和美乡村的最美底色。针对乱搭乱建等“卡脖子”问题,乐清在环境整治中坚持拆整开路、以建促拆,有效利用拆后空间,美了村庄面子,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群众由原来的“难受”转变为理解拆整,由主动“接受”转变为支持建设,由最终的“享受”转变为畅想未来,拆出了整洁、拆出了文明,建出了“美丽”、建出了“幸福”,真正实现了“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最开始搞拆除违建的时候,村里大部分人都是抵触的,村里的人见到我都躲得远远的,连个招呼都不打。”回想起最初村里拆整时村民的反应,柳市镇黄华村党支部书记郑春海记忆深刻。拆整是为了让村庄摆脱“脏乱差”,追求“神形美”,需要攻克的难点、痛点有很多,其中村民的支持和参与格外重要。
“只要是能让村庄变化,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好,相信老百姓都能理解的。”出于这样的考量,郑春海开始带着村里的干部、党员率先自发拆违章,同时做好拆整软动员,上门给村民看拆整之后的建设规划、打造效果。慢慢地,村民的思想壁垒逐渐被打破了,对拆整这件事也慢慢接受,并开始自发地参与到建设中来。随着村里拆整工作的推进,村庄的基础设施慢慢好了起来,村里也一天比一天美。“村民们看到了拆整之后村庄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了实惠。现在村里有新的项目建设时,村民们都说,‘不需要提前打招呼,我们一定配合’。”郑春海说。
同黄华村情况类似,石帆街道河淇村最初也是个拆整“老大难”村。如今走在河淇村,满眼便是整洁的街道与美丽的庭院,昔日脏乱差的景象早已一去不复返。这一切都得益于河淇村的整村拆违整治。“拆整过程中我们运用天空之眼和现场查看等方式,将脏点乱点全部插旗列入拆违整治清单,做到应整尽整、应拆尽拆。”河淇村有关负责人说。针对村内道路不通畅、停车场少等现象,村里通过拆除围墙,实现“见路与建绿”。拆完更要做好建设。在拆后土地的利用上,河淇村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修道路、建停车场、建小公园,不断美化优化村庄空间环境,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走进北白象镇后西岑村,村庄道路干净整洁,村民房前屋后绿意盎然;曾经村里的废弃地、旧庭院也摇身一变成为书香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后西岑村是乐清典型的江南水乡,全村河道水域面积占全村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村里素有“六桥八景”之称,且几乎家家户户的房屋都依水而建,是乐清人均占有河道面积最多的村。“我们要把这条河保护好、开发好,做好水文章,做出后西岑的特色。”北白象镇村镇办主任吴尊慧介绍,接下来,后西岑还将陆续开发游船观光、夜光盛景、荷塘码头、游步长廊等项目,并通过河道治理、河岸绿化、亲水空间设置,以水为魂串起“西岑八景”,绘就乐清“水乡威尼斯”。
田野里,大片饱满的稻穗迎风起舞,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水面上,清澈的河水波光粼粼,满是纯洁自然的美好。很难想象,几年前樟下村里的稻田被大棚隔开,像是一个个白色补丁;河道水体浑浊,两岸杂草丛生,空守着一片好风景却没有前景。
2021年,乐清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雁荡山湿地公园项目,范围涵盖樟下、环山等村。樟下村党总支书记施敏敏意识到,雁荡山湿地公园的建设是村里的一个机遇,要守好用好村里的这片田园风光,让老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于是,樟下从田园整治开始,拆除一个个大棚,回归传统农业,用生态农业理念建设美丽乡村。紧接着,把整治重点放在了水面及河岸环境上,清理河道、整治河岸、定期巡河。如今的河道,不时可以看见鱼儿跃出水面、小野鸭在水中嬉戏。河道中央的小岛种满了油菜花,待到油菜花开的时节,站在观景平台上,成片成片的油菜花争相绽放,尽收眼底。“路宽了,景美了,这几年村里真是越来越好了。没事在活动中心拉拉二胡,跟一帮老哥们唱唱戏,生活可真是滋润。”谈起现在的生活,76岁的樟下村村民施长未脸上笑容满满。
近年来,乐清深化“千万工程”,常态化推进“三清三整三提升”行动,推动村庄“微改造、精提升”,统筹全市20亿财政资金,全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2年以来,完成人居环境点位拆整3.8万处、拆除乱搭乱建100余万平方米。“拆整”撬动了乡村发展空间,如今建成市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120个、示范村10个,累计创成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2个、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乡镇9个、未来乡村4个、特色精品村35个,高标准建设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乡村已形成一道道不同特色的“农村风景线”。今年,将加快和美乡村“串珠成链、联线成片”,点线面结合推进和美乡村联建联创。
强里子——共创“老年人”的幸福家园、传承“老祖宗”的传统文化、留住“老百姓”的淳朴民风
和美乡村建设,不仅面子美,更要里子实。在整治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乐清还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与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做好“一老一少”文章,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创新乡村治理等方式,让乡村“外在美”与“内涵美”交相辉映,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走进虹桥镇峃前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老人们有的坐在放映厅里看电视,有的在活动室里打乒乓球,还有的在棋牌室里打麻将……如今,在峃前村,幼有优教,老有颐养的生活场景初具雏形。老年人在照料中心不仅有看电视、打麻将、唱歌等丰富的娱乐活动,还能享受到远程医疗就诊、免费体检等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在照料中心对面,穿过马路就是村里的西溪文化公园,公园里的儿童乐园是小朋友们的最爱,跷跷板、滑滑梯、蹦蹦床……每当傍晚时分,小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近年来,峃前利用村庄整治和拆后空间进行整村系统规划,致力于打造老年友好型与儿童友好型村庄,修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改造提升近5000平方米的文化公园,增添占地千余平方米的儿童游乐设施项目,以“绣花针”功夫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增添美丽宜居风景。
“一老一少”,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是乐清新时代和美乡村建设中重点关注的群体。近年来,乐清用心用情解决好“一老一少”领域突出问题,持续推进居家养老扩面提质工程,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保障;建设一批儿童微乐园,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实现未来社区托育全覆盖,共建“老年人”的幸福家园,小孩子的游玩乐园。
“通过这个可视对讲,我们可以远程察看村里老年人的日常起居等情况,老人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跟我们实时沟通,有特殊情况时,我们也能第一时间发现。”在黄华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干部郑梦倩向记者介绍村里为老年人配备的可视对讲设备。黄华村是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村,在这里,老年人真正实现了幸福颐养。
“60岁以上10元2餐,80岁以上5元2餐,每餐均搭配四菜一汤”。“一日三餐”看似简单,但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颇费周章”。黄华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食堂以老年人为中心,解决老年人的吃饭负担,营养均衡,价格实惠,让老年人吃得放心又健康。离开养老中心时,记者遇见了来中心休闲的张大爷。80多岁的张大爷满脸笑容,精神矍铄,拉着记者谈起了如今的老年生活:“这里的老年人多,一起吃饭、打门球,累了就喝喝茶,写写字,开心快乐每一天。”
和美乡村建设既要见物见人,也要塑形铸魂。“老祖宗”的传统文化是乐清的宝贵财富,在和美乡村建设中,乐清各村注重注入文化底色,展现浓厚的历史文化和本土风情,让和美乡村留得住乡愁。黄华村以黄华老街、老政府、老招待所等老建筑为底打造“瓯潮里”文化街区,改造黄华招待所为“南怀瑾乡塾馆”,弘扬南师为人处世的哲学道理和教育思想;以原黄华镇政府3000平方米旧址打造乐清非遗文化产业孵化园,传承非遗文化;改造阀门厂旧址为柳市电气产业馆,充分展示柳市镇老一辈企业家的创业史、柳市镇电气之都的发展史;利用山上的废弃避灾所改建了黄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示从明清抗倭到近代抗日、解放战争的历史。
淡溪镇梅溪村以状元文化支撑产业,以宋韵文化凸显风貌,逐步通过文化变现、产业联动等方式,打造集状元文化体验、精品文创产品、乡村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状元故里·宋韵梅溪”未来乡村,上演着一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振兴蝶变”。
乡村美不美,不仅要用环境说话,更要以文明来衡量。“积分”如今是柳市镇苏吕村村民最关心的事:“积分越多,分红越高;积分越少,分红越少。我们现在都争着挣积分呢。”“积分”是苏吕村推进乡村治理、涵养文明乡风的一个“小妙招”。
苏吕村是典型的外来人口大村,村庄现有外来人口7000余人,比本村人口多一倍有余。外来人口的管理曾经给村庄治理带来巨大的挑战,怎么办?村里想到了用积分赋能的方法来激活“新老村民”参与村庄治理。参与村庄管理、参加志愿活动、举报不文明现象等等,只要村民为村庄发展做了贡献,都可以获得积分。“光有积分不行,我们让积分跟村民看得见的激励挂钩,以此来激发新老村民参与村庄建设与维护的积极性。”苏吕村党支部书记李剑峰说。
怎么奖励?一是物质奖励。新老村民都可通过积分换取一些日常物品,对于本村村民,积分情况还与其年终分红挂钩,根据村民积分获得情况在20%的比例内适当浮动。二是评优激励。对于积分高、参与村庄事务积极的,在治安积极分子、“好邻居”等各类评星表彰活动中优先考虑,同时也会优先推荐入党。三是政策激励。主要包括公交卡、健康服务卡、免费健康体检、免费校内托管、涉农项目优先安排等奖励,会优先考虑让积分高的人享受。
“小积分”让苏吕村治理动力由弱激励向强激励转变,树立了文明乡风,厚植了淳朴民风,实现了从“脏乱差”到“白富美”的华丽蝶变。
富底子——村企贤“三方联动”,“租金+股金+薪金”“三金惠民”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乐清不断探索强村富民改革有效路径,把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以村企共建联动共促守好“共富后院”,以育人才润民心激活“共富引擎”,以多重场景系统再造赋能“共富大脑”,首创“三金惠民”模式,不断推动集体经济强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
农耕乐园里,成片的稻田供游客们体验农耕乐趣,耕乐馆让人亲眼见证农耕文明的历史演变,农村生活家给人最真实的农村生活场景再现;石斛文创园内,奇幻的“石斛森林”让人叹为观止,各式各样的石斛糕点与石斛饮品让人跃跃欲试;溜溜乐园里,水溜溜、虎溜溜、溜溜塔人气爆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行走在大荆镇下山头村,仿佛置身于一座巨大的游乐园,色彩缤纷,奇趣无比。
“金山头、银山头,嫁女不嫁下山头”。曾经,下山头村是一个“三无”村,没有环境、没有产业、没有资源。如今,在村企共建的铁定溜溜石斛主题乐园项目带动之下,村民挣上了“三金”。为解决农村居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收益不高等问题,本着“项目可以亏,不能亏了老百姓”的原则,下山头村创建了“租金+股金+薪金”的“三金惠民”合作模式。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水田每亩每年可以拿到1000元、旱地每亩每年240元的租金,每隔5年递增10%的租金收入;公司获利后,每人每年还能获得股金分红;另外,村民可以到村里和企业里工作,赚取薪资报酬。“三金”模式,让下山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近3年增长29倍、人均收入近3年翻一番。
谈起下山头村如今的华丽蝶变,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曾经担任过该村村委会主任、知名美妆品牌“珀莱雅”的创始人方玉友。一株仙草名扬天下,保卫健康带民致富。铁皮石斛一直是乐清的“致富草”。2013年,方玉友怀揣着“把家乡建设好”的理想,回乡投身村庄建设,把目光瞄准了发展铁皮石斛产业,出资成立了浙江聚优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石斛田园综合体核心区项目。而后,经过和镇村干部的几番探索,创造了“三金”模式,打造铁定溜溜乐园,实现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曾经的穷山村,摇身一变,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和企业利润“三丰收”。
在“千万工程”与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推进的过程中,乐清有一批像方玉友这样既出钱,又出智、出力的群体,他们投身于农业农村、乡村建设各领域,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是共同富裕的推动者。近年来,乐清越来越多民营企业以各种方式投身共同富裕建设中。在他们的助力下,乐清深化“千万工程”,乡村面貌不断焕新。2022年至今,乐清新建村庄建设项目796个,项目投资额达13.7亿元。
“没什么兴趣爱好,唯一的兴趣爱好是介绍村庄。”如今的北塘村,是村党委书记苏德生眼中最大的骄傲。苏德生还有个外号,“倒贴书记”。2008年在外经商的苏德生回到家乡开始担任村主任——2010年起,担任“一肩挑”干部。回到村里后,苏德生前后已为村庄的各项建设投入2亿元,因此被称为“倒贴书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苏德生的带领下,北塘村建起了集观光农业、采摘、农家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园区,村民收入翻了翻,村庄也美得像个大花园一样。
乐清被誉为“中国电器之都”,各类的电子企业层出不穷。在这一大背景下,村企联动已成为带动乐清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庄环境变化的一股重要力量。村企共建,以企带村、以产兴村,最终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石帆镇大界村,大久野宿露营基地如今已逐渐成为温州市内广为人知、排行前列的露营基地。“想不到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之前是一片脏乱的泥浆地吧。”石帆街道党政办主任陈贤强对大界村如今的变化颇有感触。大界村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山清水秀,风光优美,很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等农旅融合项目。找准了发展方向后,村里引入了第三方公司,将一片25亩的废弃地规划建设为露营基地,每到周末,基地帐篷供不应求。据了解,露营基地直接带动村集体土地收益翻了25倍,村集体每年可至少获得30万元的土地流转租金。
村企共建还体现在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上,在峃前村,90余家企业为这个小山村每年带来了1300万元的村集体收入。峃前村也创新推出“园区+村居”新型治理模式,建成村企友邻中心,为企业提供会议举办、矛盾调解的场所,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形成“党建共谋、村企共赢、发展共兴”的生动局面。此外,乐清还充分发挥国家先进电气产业集群优势,推动工业企业与山老区村社结对,通过“设备下乡+来料进村+技术入户”相结合的方式,累计打造家门口的“共富工坊”85个,就近吸收就业3000余人,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
目之所及为碧水绿树,耳之所闻是欢声笑语,身之所感乃怡然幸福,和美乡村的动人画卷在乐清这片“醉美之城”定将越绘越美,越绘越精彩!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