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蔬菜生产供应关系基本民生和物价稳定。目前,全国种植设施面积约400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占80%以上,可以说设施蔬菜产业代表了设施种植业的发展水平,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设施种植领域投资和项目建设的重点。发展设施蔬菜,可以突破气候条件限制,实现周年多茬口栽培,促进蔬菜均衡供应;能够提升土地产出率,利于破解耕地资源限制、缓解粮菜争地矛盾;同时,设施农业高投入、高产出,周年生产、周年用工,对拉动内需、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城乡就业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近年来,在科技驱动和政策支持下,我国设施蔬菜生产保供能力显著提升,设施蔬菜产量约占蔬菜总产量的30%,常年生产近30个种类,蔬菜周年均衡供应能力大幅提升。但也应该看到,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大而不强,还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
发展思路目标
发展思路。以稳定蔬菜产能、提高生产效能、调优生产结构为导向,以传统优势产区老旧设施改造、非耕地现代设施种植开发、大中城市设施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域集约化育苗(秧)中心建设为重点任务,加快实施一批现代设施种植重点项目,优化产业布局,完善设施装备,增强抗风险能力,构建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相匹配的现代设施种植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立足资源禀赋,按照不与粮争地的要求,调整优化布局结构,有序引导部分设施从高标准农田退出,适度扩大大中城市周边设施蔬菜生产,充分挖掘非耕地资源潜力,引导不同区域差异化发展。坚持建改结合,提档升级。改造提升一批老旧设施,淘汰一批性能差、效益低的中小棚,在非耕地新建一批高标准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在大中城市周边建设一批全年生产、立体种植、智能调控的高端生产设施,加快结构性能和配套装备优化,提高设施效能和土地利用率。坚持创新驱动,提高产能。加快突破设施结构、专用品种、农机装备等瓶颈,探索发展智慧农业、植物工厂、垂直农场,加快发展集约化育苗(秧)。推进机制创新,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全产业链现代化经营能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政府作用,加强规划指导、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引导各类要素向设施蔬菜产区聚集。发挥市场机制,支持企业与农民开展联建联营,构建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效益最大化。
区域布局。结合实际,确定区域发展重点:黄淮海与环渤海产区重点发展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改造老旧棚室,退出部分高标准农田,科学挖掘沿海滩涂和盐碱地发展潜力。长江流域产区重点发展塑料大棚,逐步减少塑料小拱棚。西北产区重点发展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在保护生态和不增加用水总量前提下,科学利用戈壁、沙漠等发展设施种植。东北产区重点发展日光温室,提高设施防寒保温性能。华南产区重点发展塑料大棚,提高夏季避雨遮阳和冬季保温性能。
目标任务。到2030年,累计建成500个戈壁盐碱地现代设施种植园区、200个大中城市现代设施农业标准化园区、200万亩老旧设施整县改造、6000个左右早稻集中育秧中心、300个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设施蔬菜产量占蔬菜总产量的比重达到40%,设施种植机械化率达到60%,保供能力、质量效益明显提高。2025年之前的2~3年,完成全部早稻集中育秧中心建设任务。
建设重点
实施戈壁盐碱地现代设施种植建设。到2030年,在西北地区建设300个千亩以上戈壁设施种植园区,主要布局在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8个地区;在黄淮海和环渤海地区建设200个千亩以上盐碱地设施种植园区,主要布局在天津、河北、辽宁、江苏、山东等5个省份。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全国利用非耕地发展现代设施种植面积新增100万亩以上。利用高标准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采取基质栽培技术和高效节水技术,运用企业化园区式管理模式,开展非耕地设施种植开发。
坚持以水、以生态承载力定产的原则。甘肃酒泉对传统耕地及戈壁设施种植主要蔬菜品类用水试验和监测结果显示,露天耕地种植果菜类年均亩用水量1093立方米、单位水分生产率4.57公斤/立方米(1立方米水对应的蔬菜产量);戈壁日光温室年亩用水量为650立方米、单位水分生产率14.53公斤/立方米;钢架大棚年亩用水量为850立方米、单位水分生产率6.12公斤/立方米。发展设施生产要随时算账,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容量,兼顾露地蔬菜与设施蔬菜用水需求,实现增减平衡,不能因发展设施蔬菜突破了生态底线。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要重点完善园区骨干灌排、电力设施、主干路网等公用工程建设,配齐产地预冷设施、分级包装车间、集约化育苗中心、标准化基质厂等生产辅助设施建设,保障园区的正常生产运营。
建设大中城市设施种植标准化园区。重点在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大中城市郊区及周边区域,建设200个百亩以上的现代设施种植标准化园区,带动大中城市蔬菜自给水平提升。其中,36个大中城市各建设2~4个,其他大中城市各建设1~2个。建设规模连片的现代设施种植标准化园区,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向园区集中、科技要素向园区集聚,探索推广一批国内外领先的设施农业新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示范带动全国设施种植提档升级。
突出高端先进生产设施示范带动。充分发挥大中城市市场空间大、投资能力强、技术资源足等优势,北方地区开展果菜周年设施生产模式示范,南方地区开展叶菜周年设施生产模式示范,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开展立体植物工厂生产模式示范。完善新基建、培育新业态。发挥大中城市都市农业产业融合、业态创新等优势,加强交通、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园区,拓展设施农业多元功能,推进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设施农业先进业态。
推动现代设施农业改造提升。聚焦设施规模在50万亩以上的山东、江苏等20个重点省,兼顾其他省份,整县推进老旧设施改造提升200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00万亩、塑料棚改造100万亩,推动设施结构与环境控制设备向大型化、宜机化、智能化转型。包括推进标准化温室设施建设,加快老旧设施结构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在推进改造过程中,要立足各地自然条件和气候特征,遵循因地制宜、资源节约、高效实用的原则,推广与区域相适应的设施改造模式。目前,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正组织专家编制《设施蔬菜棚型结构与工艺技术图册》,后续将印发供各地参考,还将举办设施蔬菜培训班,做专题培训。同时,各地在推进改造中也有一些好的经验,可以相互借鉴。如陕西以改棚、改水、改土、提高机械化自动化为重点的“三改一提”模式,北京以改墙体、改骨架、改后屋面、更换采光面覆盖材料、提升装备水平为重点的“三改一换一提”模式,同时为调动生产主体积极性,北京市财政对老旧设施改造的奖补比例超过50%。
建设现代设施集约化育苗(秧)中心。水稻方面,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双季稻生产大县,建设6000个左右早稻集中育秧中心。蔬菜方面,在蔬菜播种面积千万亩以上的山东、河南等16个蔬菜大省和10个设施蔬菜重点省,建设300个年育苗能力5000万株的集约化育苗中心,新增750万亩蔬菜需苗量,有效解决小农户育苗难、成本高、质量差的问题。早稻集中育秧中心重点建设播种出苗车间、育秧温室大棚,配套浸种池、催芽室等育秧设施设备。集约化育苗中心重点建设日光温室、大跨度保温塑料大棚和连栋玻璃温室等设施,配置自动化播种线、全自动嫁接机、自动分级移栽机等工厂化育苗装备,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建设以全程自动化为特色的连栋温室潮汐式物流运输苗床生产模式。
保障措施
强化协调推动。部省密切配合,做好任务下达、组织实施、跟踪调度等工作,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强化政策支持。完善财政、金融、保险、用地等相关政策,全方位强化政策保障。强化科技支撑。聚焦品种选育、智能装备研发、病虫害防控等领域,强化跨学科协同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强化指导服务。集成配套设施栽培技术模式,强化技术培训指导,提升设施生产管理水平。强化宣传引导。总结推广各地典型经验做法,宣传解读创新案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营造良好氛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