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粮食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2022年,我国水产品产量超过6800万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渔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稳定水产养殖,积极发展远洋渔业,提高渔业发展质量。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我国是一个14亿多人口的国家,民以食为天,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除了吃粮食,吃陆地上的食物,还要靠海吃海。水产品的营养价值很高,提高我们国民的身体素质,把水产搞上去,把蛋白质搞上去很重要。耕海牧渔,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大有前途。随着生产力发展,把远海深海养殖搞起来,把渔业‘种子工作’这一篇文章做精做好,对我们的粮食安全可以起到一个很重要的压舱石作用。”
设施渔业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集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为一体的高效渔业生产方式。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设施渔业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在确保水产品稳定供给、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渔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池塘养殖面积超过4500万亩,产量超过2600万吨,占全国水产养殖总产量的近一半。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水体近1亿立方米。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并推广应用重力式网箱,目前已发展到2万多口,成为深远海养殖最主要最成熟的养殖模式。“十三五”以来,在政策引导、科技进步、市场需求带动下,深远海养殖加速发展,特别是桁架类网箱、养殖工船等大型养殖装备发展迅猛,山东、广东、福建、海南等沿海省份掀起了建造大装备,挺进深远海的热潮,陆续建造运营了“深蓝1号”“德海1号”“澎湖号”“福鲍1号”“经海系列”等40多个标志性桁架类网箱和1艘10万吨级“国信1号”养殖工船,2022年深水养殖水体4398万立方米,产量39万吨(占海水养殖鱼类产量1/5),比“十三五”初期分别增加3.3倍和2.4倍。我国沿海的17个主要渔场沿岸均分布有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已初步形成覆盖重点省区、重要渔区和台风路径海域的沿海渔港布局。设施渔业已成为未来渔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加快设施渔业建设,十分必要,潜力巨大。
总体思路
以巩固提升设施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扩产能、调结构、优布局为导向,以加快池塘标准化改造、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开发盐碱地水产养殖、推进深远海养殖、提升渔港基础设施为重点任务,加快实施一批现代设施渔业重点项目,积极拓展设施渔业空间,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全面提高设施渔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保障水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更好满足人民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要。
建设重点
本轮规划和方案中设施渔业支持的重点包括池塘标准化改造、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盐碱地水产养殖、深远海养殖、沿海渔港。
一是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以优化传统养殖区水域滩涂利用方式、加快绿色高效集约养殖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一批池塘和工厂化集约化设施渔业养殖场,推广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工厂化循环水、室内鱼菜共生等设施养殖模式。淡水池塘和工厂化集约化设施渔业养殖场建设区域主要布局在:上海、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内蒙古、河南、宁夏、陕西、新疆、黑龙江、吉林以及河北、天津、江苏、浙江、山东、辽宁、广东和广西的内陆地区。海水池塘和工厂化集约化设施渔业养殖场建设区域主要分布在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地区。规划到2025年建设140个池塘设施渔业养殖场和60个工厂化设施渔业养殖场;到2030年建设340个池塘设施渔业养殖场和152个工厂化集约化设施渔业养殖场,带动全国池塘标准化改造1700万亩,新增现代工厂化养殖水体1500万立方米。
二是盐碱地水产养殖。充分运用水产养殖科技和水土一体化工程技术,科学布局田塘结构,加强技术集成和应用,有效推广盐碱地池塘养殖、“以渔降盐治碱”渔农综合利用模式等,养殖池塘符合标准化池塘要求,养殖尾水做到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主要布局在东北生态养殖区、华北综合养殖区、西北增效养殖区、华东提质养殖区、西藏生态保育区以及沿黄高质量发展带。规划到2025年,建设25个盐碱地设施渔业养殖场;到2030年,建设60个盐碱地设施渔业养殖场,带动盐碱地设施渔业养殖面积约3万亩。
三是深远海养殖。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深远海养殖将坚持市场主导、科学布局、科技引领、绿色生态、安全发展、稳打稳扎、循序渐进建设现代海洋牧场、“蓝色粮仓”,保障安全性,提升技术性,守住生态性,注重经济性,以技术成熟、经济适用的重力式网箱为主,桁架类网箱为辅,养殖工船为补充。建设联农带农益农机制,改良推广适合渔民小规模海上养殖的现代化设施,发展“1+N”的桁架类网箱、重力式网箱以及管理平台组合发展等综合养殖模式,带动渔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积极发展渔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规划到2025年,建设40个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到2030年,建设99个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带动深远海养殖水体约500万立方米。
四是沿海渔港。支持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建设防波堤、拦沙堤、码头、港区道路等水陆域建筑物和港池航道锚地疏浚、陆域形成及通讯助航、系泊、消防、污染防治等配套设施。重点在东南沿海区建设中心渔港47个、一级渔港60个,在黄渤海区建设中心渔港13个、一级渔港20个。到2025年,建设完成45座中心渔港和40座一级渔港。到2030年,建设完成60座中心渔港和80座一级渔港。
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严格落实《“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和《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18-2025年)》等要求,推动设施渔业发展列入地方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好现行渔业发展相关支持政策,统筹推进项目实施。发展设施渔业多样化融资方式,推动渔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加强与财政、科技、生态环保、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有效保障设施渔业用地(水)、用海、环保、财政、金融等发展需求,共同推动设施渔业加快发展。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整合科研资源,建立研发平台和技术创新联盟,加强设施渔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养殖设施装备迭代升级、水质处理、自动精准投喂、远程监测管控、池塘养殖精准管控与高效起捕、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新装备研发,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制定完善设施渔业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引导设施渔业规范化发展。加大对设施渔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强化渔业设施装备知识培训,壮大设施渔业人才队伍。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遴选一批先进、高效、适用的设施装备技术,发挥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作用,开展设施渔业养殖技术模式集成和示范推广,打造设施渔业发展样板。总结设施渔业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树立典型,扩大影响,营造推进设施渔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