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宜业 更有品质的发展——协同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综述
时间:2023-12-18 09:26:31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刘玉俏 字号:【

  2023年年初,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在工作布局上,强调协同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一年来,在农业农村部的指导下,各地高水平落实协同推进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一个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好画面跃然眼前。

  持续推动乡村建设

  乡村更美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各地瞄准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扎实开展乡村建设,民生项目实打实,生产生活更加便利。

  ——完善基础设施,乡村更加宜居宜业。

  “水量足、水质好!”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进洗碗池,湖北省天门市小板镇姚胡村村民谢四长脸上露出笑容。“15组有几户村民家的屋后就是水泥路,以前污水直排路边,气味难闻,施工队在埋设供水管网时,顺便帮大家完善了排水管,挖了排污沟,村民都拍手叫好。”该村党支部书记谢江平说。今年,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启动农村供水补短板工程,计划投资1450万元,对该市8个乡镇部分末端村老旧供水管网和配套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受益人口14.92万人。

  不仅在供水方面,今年以来,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完备度逐步提高。数据显示,前8个月,我国新改建农村公路9.7万公里,完成全年目标的75%,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前9个月,各地开工建设农村供水工程17089处,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接近88%。同时,农业农村部指导各地编制乡村建设任务清单,推动建立县级乡村建设项目库,乡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升级,公共服务更加便利,不断提升亿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注重环境整治,乡村更加美丽舒适。

  走进重庆市梁平区礼让镇川西村,错落有致的房屋与鱼塘、绿树、道路等构成美丽的乡村画卷。今年以来,梁平区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截至目前,新改造农村卫生厕所1839户,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有效覆盖散户新建房、旧房提升、旱厕改造等现实需求。全面实施农村垃圾分类,推动垃圾分类进镇进村,全区269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垃圾分类示范村创建,农村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杨村甸乡回龙村通过拆旧建新、亮化绿化、硬化道路等,实现了组组相通、户户相连,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我们村里专门安排了两个保洁员,每周进行三次的卫生清理工作,各家也都把门前屋后卫生搞得蛮干净,看到村里卫生环境好了,我们都觉得蛮开心。”今年74岁的周小梅说起村里的卫生环境连连称赞。

  在各地不懈努力下,全国14万个村庄得到绿化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在31%左右,91%以上的自然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农村从普遍脏乱差转变为干净整洁有序,农村居民环境卫生观念也发生了可喜变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提升公共服务,乡亲过上幸福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

  建设爱心食堂、普及农家书屋、开展定期培训、数字助力生产……各地聚焦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优化配置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加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建设,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数量、质量、覆盖面和可及性,农民生活更便利、更多彩。

  “吃住有人管,生活挺方便。”入住山东省莱西市日庄镇万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刘洪高说。日庄镇建成6个养老服务站,设立助老餐厅,让周边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市医院专家到家门口看病,不用来回奔波了。”湖北省广水市马坪镇柏林村村民黄诗明说。广水市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推动医共体服务向镇街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健康服务。

  一大批既有现代文明、又具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相继涌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初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有效缩短了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二元差距,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框架基本清晰。

  持续推动乡村治理

  乡村更和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实践中,各地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积极推行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治理方式,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健全治理体系,村民更加团结友爱。

  “我们八组有土地纠纷矛盾,解决不了,就及时向村里反映,得到了解决,效率很高,我们很满意。”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齐伯镇新寨村村民尚荣芬说。新寨村充分发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数字赋能、网格自治、群众认可的乡村基层治理之路,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3件,发现排除各类隐患点20余个,为群众解决疑难问题10余起,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

  “得到满分,领了一把铁锹。”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程河镇曹河村9月份的评比中,村民方金楼名列前茅。村里将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文明家庭等11个事项量化打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

  如今,网格化、数字化、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持续创新,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由内及外、由下至上、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的治理新模式。

  ——建设平安乡村,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不用东奔西走、四处问人,在家门口就可以问到学到政策法规,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怎么做,一清二楚。”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法律服务工作站工作人员廖民杰说。今年以来,郧西县通过律师进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安乡村建设等举措,逐渐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以前这里是又脏又乱的停车坪,现在建设成了干净整齐的美丽屋场,平时坐在长廊里晒晒太阳,搞搞社区活动,真是幸福满满!”湖南安化县清塘铺镇回春社区一位居民说道。2023年初,一位回春社区居民反映竹山组高架桥下的停车坪停车不规范,且垃圾随意丢,影响周边居民生活。收到诉求后,该镇纪委经现场核查,将停车坪整合成美丽屋场建设。这是安化县利用“网格+微信群”乡村治理新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安化县共建立759个网格微信群,入群人数30余万人,办理群众诉求6万余件,满意率99.97%。

  建设治安智慧防控系统、推动法律进乡村、推进平安志愿活动……各地持续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不断创新举措,全方位守护乡村平安,促使农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极大提高。

  ——注重文明乡风,精神更加充实幸福。

  “农民节日农民办、农民节日为农民,这次我们秧歌队代表西管区来比赛,不为别的,就是要展现一下咱当代农民的精气神儿!”参加完秧歌项目的比赛,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白浮图镇安陈庄村农民曹桂香兴致勃勃地逛起了集会,成武县贯彻落实“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两节四集四赛系列活动方案要求,持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走出了一条文化先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打竹板震天响,咱们姐妹齐上场,说说江西新风尚,讲讲江西十提倡。喜事新办要提倡,少讲彩礼情意长……”清脆响亮的快板声飘扬在江西省德兴市铜矿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空。2023年,德兴市将移风易俗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点内容,常态化开展“时代新风进万家”、移风易俗文艺演出下基层、集体婚礼等主题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累计开展移风易俗类文明实践活动1500余场,受众10余万人次。红白理事会、光荣榜、文明积分……在各地精神文明建设的滋养下,乡村大地处处刮起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农村生活品质。

  2023年以来,各地不断深入乡村治理工作,加快建设善治乡村,逐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扎实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乡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协同推进乡村建设治理

  风貌更新了

  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在各地高水平协同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不懈努力之下,乡村不断呈现出新风貌、新风尚,充分展现出乡村的生态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绘就了一幅幅景美人和的靓丽乡村新图景。

  ——以建设促治理,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2023年以来,地处秦岭深处的陕西省太白县聚力推进“数字乡村”平台建设,借助先进的智慧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生产和乡村治理装上“智慧大脑”,通过“数字乡村”云平台实现了“数字乡村”大数据的汇总和融合,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治理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水平。

  江苏省常熟市辛庄镇潭荡村将喜宴堂与文明实践站相结合,利用拆违土地,投资260万元建设了占地800平方米可容纳500人的新风礼堂。将新风礼堂与移风易俗、乡村治理相结合,规范婚丧嫁娶行为,合理约定宴席规模、标准,倡导喜事新办、小事不办、宴席简办,收费与“星级文明户”、优秀志愿者评选挂钩,对于优秀典型给予优惠,形成了人人争当文明户的良好氛围。

  各地持续推进乡村建设,以普惠性、基础性、托底性民生设施的建设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加强和平衡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宜居宜业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不断为乡村治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促进乡村全面、协调发展。

  ——以治理促建设,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以前这里是泥土路,一遇下雨稍不留神就会摔倒。”重庆市开州区竹溪镇竹溪村村民李开发说。李开发提到的这条路是竹溪村群众进出村的必经道路,以前因路况差,严重影响大家出行。竹溪村通过百姓议事亭商议,决定发动群众捐款硬化公路。如今,路面硬化,出行更安全了。2023年以来,竹溪镇以乡村自治、网格治理、乡村文明建设为抓手,采取议事亭中议一议、大事小事亭中解,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基层治理新路径,为推进乡村建设奠定了扎实群众基础。

  一束光照亮另一束光,一把火点燃另一把火。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琅塘镇成立“琅塘星”志愿服务队,围绕安全巡查、环境保护、卫生清洁、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等8个方面开展工作,参与打造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九法、星星点灯公益计划、家情家事档案馆等品牌服务项目,形成“大事众为、好坏同评、事事共管”的治理新格局。各地通过理顺家庭自治与国家治理、社会自治、法治、德治之间的关系,促进乡村善治,不断激发乡村建设和发展的内生动力,为乡村建设提供保障。

  协同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既是处理好乡村发展中硬件和软件的关系,也是处理好乡村发展中建设好与经营好的关系。推动两者协同并进,本质上是要实现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乡村发展“两条腿走路”,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质量,增强乡村治理效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大田翻碧浪,沃土尽生辉。如今,放眼广袤的乡村大地,处处透着精气神,展示着新变化、新气象、新干劲。随着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不断协同推进,农村发展前景必将更加广阔,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画卷必将一步步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