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五常市,被誉为张广才岭下的水稻王国,是闻名全国的“优质稻米之乡”。近年来,五常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优质黄金水稻产区独特优势,以发展品质农业为主线,以全程监管为保障,挖掘品牌文化,提升品牌营销能力,完善品牌发展机制,构建有机生态稻米品牌体系,打造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稻米产业,为全国以品牌带动产业振兴树立了五常样板。2023年五常大米市场品牌价值高达713.10亿元,品牌强度值达930,连续8年蝉联地标产品大米类全国第一,在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上,连续三年荣获金奖,在第105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获得特等金奖,闪耀世界舞台。
建设科技集成示范基地
建立育种研发中心。与中科院合作,采用先进分子育种技术,甄选出纯度高达99.9%的“五优稻四号”原种,从源头为品牌保驾护航。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成立水稻育种研发中心,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性强的优质新品种,打牢五常大米品牌根基。
实施农业“硅谷”计划。在产业园设立科技创业基金,鼓励省内各类农业技术人才创建科技示范项目,兴办各类生产经营和服务组织。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产业园新兴产业,助力品牌价值提升。实行地校、地企合作战略,设立院士工作站。同时,开展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培训,年培训人数达1.2万人次以上。定期组织园内企业家外出考察交流,加强能力提升,推进品牌建设。与东北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联合科研攻关,重点突破稻作关键问题和核心技术。推广分子育种、纸膜覆盖除草等现代化先进技术580万亩次,科技贡献率达72.3%。
建设稻米智慧园区。在全市集中打造“物联网+”示范基地56处,总面积17.5万亩,建设农田气象监测、土壤墒情监测等系统,实时监测水稻生长态势、智能灌排等数据信息。建设农业物联网服务中心,开发水稻溯源、农业社会化、农产品电子信息、政务资源“四大服务平台”。安装监测检测设备265处,覆盖面积35万亩,其中建设数字农业基地6.8万亩,全部实现智能化管理、精准化服务。
全程推行生态种植
推行“三用三不用”绿色种植模式。全面推行水稻应用生物肥有机肥农家肥、生物制剂、纸膜覆盖和人工除草“三用”行动,将绿色生态融入品牌价值。园内绿色种植面积实现全覆盖,有机水稻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欧盟有机认证面积3万亩。全面推行水稻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三不用”行动。示范推广有机物料还田提质、深松(耕)增厚耕层、减肥减药净化土壤等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先进植保机械、测深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
强化黑土地保护。深入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秸秆翻埋、原茬旋耕、原茬搅浆还田模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对农膜、药瓶、药袋等废弃物全部实行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实施畜禽标准化养殖、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示范项目,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1%。
推进全产业链标准化。参照国际好大米标准,对五常大米种芽、秧、收、储、加、销等27个流程99道工序进行逐一细化,制定五常大米种子、环境、种植等八方面产业标准。培育一批集种、加、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做到“统一品种、育苗、种植、田间管理、收割、加工、销售”七统一标准化生产。
实施大米产业链提升工程
培育龙江稻米领军企业。出台支持稻米链主企业技改贷款担保政策,培育乔府大院、彩桥米业、金禾米业等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生产经营模式,采取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二次分配等多种形式,健全水稻基地、农户、企业三方利益共享机制,推进品牌可持续发展。鼓励和引导园区企业加快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三品一标”认证。结合产业园建设,创新民间投资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在品牌引领下集聚,形成品牌与园区共建格局。园区共培育各类知名大米品牌79个,其中黑龙江省名牌产品6个、著名商标6个。
发展稻米特色精深加工。开发出营养强化米、留胚米、胚芽米、富硒米等功能大米,推动五常大米多样化、差异化发展。鼓励支持稻米生产加工企业组建大型稻米生产、加工、销售集团,引进世界先进储藏、加工设备,提升稻谷加工工艺水平。开发生产米蛋白、米汁、乳酸、柠檬酸和淀粉糖等营养食品,以及全脂稳定米糠、米糠油等深加工产品,拓展品牌发展空间。
发展稻乡旅游。以“稻”为主题,多方位、多角度、多要素构建五常全民旅游、全季旅游、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年接待游客4.8万人,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中国稻乡·生态五常”为主题,建设特色景观景点,展示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开展休闲采摘游乐,田间生产体验。
讲好“五常大米”故事
创新品牌营销业态。建立官方主销渠道,线上与天猫和京东商城开设五常大米官方旗舰店,线下在哈尔滨市中央大街、太平国际机场建立五常大米官方体验店,提升品牌影响力。利用私人定制、田块认购等众筹手段,打造私人专属“皇家田”“一亩田”,定制式销售五常大米。目前,发展400余家,年定制销售额约2000万元左右。建成市级快递物流配送中心1家,村级服务站点261个,网上注册商铺近9000家,带动就业17000多人。电商年交易额约58.6亿元,其中网络销售额约30.1亿元。
提升品牌营销推介能力。在京津沪、江浙闽等地30多个城市建立五常大米实体直营店、专卖店、连锁店、配送中心426个,入超2159家,直接从事销售人员近3万人。在广州、深圳、上海等城市开展推介活动400余次,全方位、立体化宣传五常大米,提升五常大米在消费者心中品牌形象。
实施品牌全媒体传播推广计划。邀请央视总台,开展水稻全生长周期、稻米加工全过程宣传报道。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以及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多角度宣传五常大米品牌。建设五常大米唯一官方网站——臻米网,实时公布展示五常大米溯源企业信息,链接五常大米官方主销渠道,解决消费者买真需求。发挥地理标志产品引领作用,参加黑龙江国际大米节、哈洽会等大型展销会,向国际市场讲好五常大米故事。
挖掘五常大米文化价值。挖掘五常大米农耕文化,展示土著农耕耕作方式,推进农耕文化与一二三产业进行融合。通过文创设计赋能,开发形式新颖、有参与性和文化内涵的节庆活动,打造具有五常特色的IP旅游产品。创建五常大米博物馆,重点展示五常稻作的生态环境、种植历史、品种培育等内容以及五常市发展大米产业取得的业绩和未来发展前景。
建立健全监管和保护体系
建立品牌保护和市场监管机制。成立由市场监管局牵头,农业农村局、公安局、财政局等单位组成的品牌保护工作专班,聚焦五常大米质量安全、品牌保护和产业发展,压实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健全品牌监管机制。
搭建数字化监管平台。建设了五常大米溯源防伪平台,开发“三确一检一码”(确地、确种子、确投入品、质量检测、溯源防伪码技术)产品溯源防伪体系,实现五常大米从种子到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全程保质、保真、可溯源。
开展五常大米专项整治和商标维权行动。开展维权打假和清网行动,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冒用地标、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地理标志使用和证明商标授权,规范管理大米包装物和产品标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黑龙江省五常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