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作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正在以打造超大城市近郊城乡融合发展样板为抓手,加快探索乡村振兴的多元价值实现路径。未来,亟需进一步统筹好城乡发展,聚焦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以新理念、新路径,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着力构建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新型城乡关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南部崛起提出的背景
北京市朝阳区农村地区面积350.5平方公里,下辖19个乡,144个村(已有10个村完成撤制),总体上呈现出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城乡高度融合发展的典型形态特征。
与农村北部、东部地区相比,农村南部地区各乡规划尚不稳定,产业资源要素匮乏,经济实力偏弱,存在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均衡问题。为此,全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下大力气破解南北发展不均衡难题,系统设计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挖掘南部发展潜力,打造成为支撑朝阳中长期持续发展的战略纵深”。在此背景下,“十四五”开年之际,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带队相关副区长及农村、规划、发改、财政等委办局负责人,深入调研,提出“南部崛起、东部跨越和北部提升”发展思路。针对南部基础薄弱地区,力争通过集中全区资源力量统筹优势,以“三个三”总体发展思路为引领,以农村南部地区典型乡为基本单元,系统谋划高质量发展思路,对于加快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推进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五宜”朝阳建设,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朝阳实践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推进南部崛起的总体思考
推动南部崛起,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在更高层面、更高规格、超常规运作,以集成思维发挥各部门、各领域政策的综合作用,加速推动优质资源要素有序向南部地区流动集聚,努力将农村南部地区打造成为全区发展新高地,与农村北部和东部地区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加快构建错位统筹、有机协同的城乡发展格局。
立足区位特点和功能定位做好系统性规划设计是关键。朝阳南部毗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利于通过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步伐,进一步深化城乡产业分工。同时也要看到区域发展差距的长期性、动态性和相对性,从整体空间划分和区域功能定位上,“一盘棋”做好顶层设计。一方面继续在疏解腾退上保持定力,加快低端产业置换;另一方面突出空间集约、产业融合和资源整合,统筹好城市化建设与产业结构发展业态、绿色空间功能拓展、城市风貌设计打造和配套服务等各个方面,推动区域生活形态、经济形态和城市形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具体项目实施上,统筹考虑分期分类推进,构建动态实施方案。
把握好区级统筹和乡村主体利益的平衡是重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政策调整完善并持续发展的过程,特别在减量发展背景下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创新,需要在区级层面持续统筹规划土地、政策、资金以及产业发展等要素资源配置,才能使存量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必须从规划管理体系构建、利益平衡共享机制等方面探索出一条资源统筹与利益平衡的实施路径,实现区乡之间的共建共享、共谋共赢,解决好发展的内生动力问题。
构建部门协同统筹推进的工作体系是保障。推动南部崛起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从区级层面加强统筹,推动规划、农业农村、发改、财政等多部门联动,形成专班推进的工作机制,在政策和资金支持方面高度匹配、相互协同,加强跨部门信息和资源的高效整合,推动更多要素和力量汇集,才能形成政策合力,加快破解区域性、系统性发展难题。同时,也要注重发挥市场化机制的资源整合作用,统筹推进城市建设、产业项目、城市有机更新等业务,可以通过系统性发掘社会单位资源,积极引入龙头企业、高校智库等高端发展要素,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和服务模式,加快构建多主体共同参与、投资方式多元化的组织形式,打造良好发展生态。
找准南部崛起的关键和路径
综合看,十八里店乡位于农村南部中间地带,周边与4个乡接壤,更具互联互通、示范带动的区位优势,是南部地区最具基础条件、最有潜力优势把握本轮南部崛起发展机遇,进而推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乡。
以十八里店乡为突破带动朝阳农村南部地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在规划建设上,要科学把握乡域发展规划特点,突出差异化、特色化;在功能导向上,通过城乡平等分工,使乡村有机融入城市功能战略定位之中,科学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推动实现城乡空间、产业、生态、人文、治理的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同时谋划好近期和长远目标,分批分步推动将十八里店乡打造成为现代化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片区。
突出区域统筹,构建城乡共融的品质空间格局。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加快完善空间规划和规划综合实施方案编制,聚焦拆迁腾退、安置房建设、转居转工等关键环节,探索由国土规划向项目谋划策划,再向项目落地建设的操作路径。统筹考虑资金安排和需求,优先安排安置房建设,把握好土地入市节奏。高标准构建联动发展轴。针对乡域内连接两大全市核心产业区的南北重要交通干道,实施拓展改造工程,高品质建设廊道景观,同步串联周边产业资源,打造南北联络交通轴、功能发展轴与形象展示轴,形成朝阳农村南部对外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高水平打造大尺度生态空间。依托“疏整促”专项行动,协同推进腾退空间复耕、复林、复绿,统筹好百万亩造林、生态绿廊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朝南万亩森林公园建设,打造大尺度集中连片的生态休闲空间。统筹规划布局绿道体系,优化植物和园林绿化设施配置,有效提升绿化环境品质和生态服务功能。探索推动公园碳汇项目开发,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的转化。高品质建设滨水廊道。依托乡域内两大水系,实施滨水环境治理和生态景观打造。重点打造萧太后河生态景观廊道,形成具有独特历史文化气息的绿色生态岸线。加强南北主要交通干道的廊道景观建设,结合绿道、慢行系统联通以及多样化生态景观等,打造体验场景,拓展生活空间,优化蓝绿共融的生态格局。促进区域交通互动联通。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加快补齐对外交通短板,畅通乡域内部路网体系,推动重点区域道路建设,构建“南北贯穿、四横五纵”的交通路网整体布局,促进区域交通的内畅外联。
突出功能引导,打造有机协同的产城融合组团。按照“组团式、多中心、网络化”的发展理念,赋予不同区块多元化功能,精细化打造五大功能组团。城市综合发展组团。针对组团内农民安置房较为集中的特点,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完善社区治理机制,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着力提升宜居生活品质。现代生活组团。高品质规划组团内商品房和安置房,加大周边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及环境建设力度,大力引入医疗、教育等生活配套设施资源,打造集居住、商业娱乐、商务办公、生活服务等功能高效复合的现代生活组团。充分利用组团内产业空间,引入智能制造、智能网联等数字经济产业的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现代物流服务组团。依托北京海关朝阳口岸现代物流业集聚优势,分类统筹规划乡域范围内可利用存量仓储空间改造成为保税仓库,加快构建“一主N副”保税仓库格局。生态生产生活融合组团。发挥毗邻中关村朝阳园垡头中心区的区位优势,集中发展科技商务、商业服务、高端居住等业态。用好组团内大尺度绿化生态红利,全面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利用,严格耕地储备区划定,不断挖掘和发挥都市农业复合功能,放大乡村生态优势,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融合。美丽乡村组团。针对长期保留村,按照城乡一体、标准一致,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完善现代化村庄治理体系。以“文旅+科技”为主要方向,积极盘活转化绿色空间和生态资源,统筹村域内各类空间资源要素,推进村庄的整体开发、经营和管理,以“老村改造”为基础,将现有文旅资源串点成线,打造独具特色风貌、彰显文化底蕴的美丽乡村名片。
突出要素集聚,创新人本导向的产业发展生态。着力在产业发展模式转变、产业组织模式探索以及产业空间匹配上下功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以“科技+商务”为驱动,以消费升级为抓手的城乡产业融合范式。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存量业态更新迭代。以“数字朝阳行动计划”为契机,深化校地协同,积极融入以北工大为核心的“山河湾谷”创新生态圈建设,构建创新创业新生态,赋能乡域产业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引入园区化产业建设运营模式。以乡域内现有两大连片产业空间为载体,以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智能制造、智能网联等数字经济产业为主导方向,引入相关龙头企业,推进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集中度高、关联性强、竞争力强的块状产业集群。创新集体土地开发合作模式,突出国企平台公司主导开发、引入市场专业化主体运营管理,围绕规划设计、开发建设、招商运营等环节,实施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区级统筹管理,促进集体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构建优化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围绕数据和人才两大要素,加快探索构建深度服务、资源共享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及产业资源平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公司等引领带动作用,吸引产业聚集,构建产业集聚发展新生态。同时,充分挖掘和整合园区及周边空间资源,推动产业园区向功能复合的产业社区转变。强化园区智慧化运营,构建大数据智慧服务平台,精准了解企业需求、提供服务,形成创新、创业、创投的有序联动。健全完善产业保障支撑体系。创新“政企学研”深度合作政策机制,及时制定和调整产业引导、扶持和退出政策,强化政策资源的集聚势能。拓展多渠道资金来源,吸引社会资本注入。研究制定人才激励措施,盘活重点产业园区周边人才住房、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配套资源,营造友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突出数字赋能,完善精细敏捷的城乡治理体系。遵循超大城市城乡发展规律,以数字化方式推动基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有效推进基层服务与治理现代化。推进城乡管理体系智慧化。结合网格化管理夯实数据台账,有效整合数据信息,打造一体化城市数字治理服务平台。创新打造一批应用服务场景,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便民化水平。试点推动智慧社区建设,探索建设“物联网+智慧社区”一体化综合管控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构建智慧物业管理体系、综合执法指挥体系、智慧化治安防控管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网格化。以网格为基础,完善基础数据库,通过数字赋能,建设多中心、网络化、全覆盖的共建共治共享数字化基层治理体系,打造城乡精细化治理共同体。健全多元化群体、多渠道诉求应对机制,加快完善“互联网+12345”市民精准服务体系,切实提升“接诉即办”服务水平。推动基层治理与党建业务系统的数据融合和协同联动,推进“网上议事厅”“微提案”从社区向网格延伸,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村(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联动,村(居)民积极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模式。推进应急处置体系数字化。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构建“能监测、能预警、能分析、能处置”的全流程闭环防控机制。完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建立全乡物联感知平台,围绕安全生产网格化巡查、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等重点环节,探索构建“一网统管”智慧应急体系,提升城市管理和乡村治理各领域监测预警能力,坚决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