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农民”这个词时,大部分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当时间的指针转到新时代,中国农民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他们围绕种什么、怎么种、种了以后卖到哪里,以机械化、智能化的手段助力农业强国建设,他们便是——农业职业经理人。
来自四川崇州的王伶俐就是这样一名农业职业经理人。1990年出生的她,身高160公分,体型消瘦,第一眼看上去并不像是一个种地好手。但正是这个年轻女孩带领着当地农民一路披荆斩棘,成了当地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农二代”初长成
王伶俐的父亲是四川成都最早的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但作为“农二代”,她起初对农业的感情并不深。“高中的时候,我是想要走出去的。”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跃出“农门”是她的第一选择。
2013年,她的认识开始有了变化。那年,崇州市在天府粮仓产业园内建设十万亩高标准农田,这让她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新可能。建设高标准农田能够让小田变成大田,方便机械化、规模化的作业,规模化种植又能促进专业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让种田变得更轻松,新时代的农民不再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
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打破了王伶俐对农业的“刻板印象”。“现在党和国家对三农发展非常重视,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很多好政策,如免费培训、信用贷款和各种补贴,而且各种农业科技与机械不断涌现,为农业发展增添了强劲动能,发展农业大有可为。”王伶俐决定回到家乡。
2015年,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感召和对家乡的深深牵挂下,王伶俐毅然选择成为一名农业职业经理人。
“农业小白”变身干练“经理人”
“我是一个看着不像农民的农民。”王伶俐说。当初回到家乡时,许多人都感到疑惑,她一个大学生回来干什么?会种田吗?能把田种好吗?一个个大大的问号留在了大家的心中。
但最终,王伶俐用实打实的“战绩”打消了大家心中的顾虑。2018年,王伶俐管理的3000亩农田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2019年,王伶俐以合作社为平台,每年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支付劳动报酬近10万元,年产值超过700万元;2020年,引入大田北斗系统,仅她管理的杨柳合作社就实现了经营收入210万元;2021年,合作社不断壮大,实现入社社员达1500户,土地面积超3900亩;2022年底,合作社成员实现了每亩地分红796多元;2023年,引入现代农业服务智慧平台,亩产在上一年的高位上又增加近50斤。王伶俐用一串串数字证明了自己不仅“会干农活”,而且干得非常好。
不过,推动机械化作业的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我不想做过去产量不高、依靠人工的工作,我想依靠机械化让种田更轻松。”王伶俐说。但新老交接难免会出现观念上的分歧,买不买机器?买什么机器?怎么买?谁去买?围绕这一系列问题,王伶俐和父亲产生了争论。
“未来规模化的农业一定要通过机械化以实现现代化。”为了说服父亲,王伶俐对插秧机的效率做了深入了解,她给父亲算了一笔账:“请工人来插秧,按每人140块钱一亩地来算,如果一天插40亩地,人工费需要几千块钱。但如果开一台插秧机,就只需要一个上秧苗的人和一个开插秧机的人,他们一天的工资分别是100块和300块,那么一台插秧机插40亩地的人工费不到500块钱。”
对比之下,机械化的优势十分明显,并且根据政府的农机补贴政策,中央财政会根据插秧机型号不同补贴30%左右,成都市还会追补20%左右,那么一台十万块钱的插秧机,最终可以补贴四五万元。摆在那儿实打实的好处,王伶俐说服了大家。
然而由于缺乏经验,没有对插秧机品牌做好充分的了解,王伶俐花40万买的四台插秧机,其中一台刚下田就坏了。“当时好多人来看笑话,农业是抢时节的。10万块钱对一个农民来说,相当于几年的收入,所以当时我非常内疚自责。”王伶俐说。
但痛定思痛后,王伶俐仍觉得需要坚持机械化,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高亩产。“我觉得买机器的这个思路肯定是对的,只不过我刚开始没有经验。”王伶俐坚定地说。王伶俐此后抓紧学习,一边跟着父亲在田间地头学习种植经验,全程参与育秧、耕地、施肥、打药等田间生产流程,一边积极参与农业培训课程,学习专业农业知识。通过不断丰富理论与实践知识,王伶俐最终从一名“农业小白”转变成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农业经理人”。
2019年,她被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2023年,她又荣登全国十佳农民的名单。
“领头羊”引领“新气象”
过去,年轻人不愿回农村,农业生产面临着谁来种地的问题,农业职业经理的出现是为了解决谁种地的问题。
“早期的农业职业经理都是和我爸一样的年龄,如果没有更多的年轻人回来,传统的农业技术最终会断代。”王伶俐说。而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越来越重视,福利政策越来越好,王伶俐也依靠自身力量吸引年轻人加入“新农人”的队伍中,“如今合作社最大的不一样便是农业职业经理人越来越年轻,学历越来越高。”王伶俐说。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更多的年轻人,他们更有创新性,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农业、留在农村,王伶俐不断提高年轻人的收入,而年轻人的加入也让合作社充满活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有了人才支撑,农业种植从“靠天吃饭”变为“知天而作”。
如今,王伶俐所在合作社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农机设备高效作业,比如引入的大田北斗实现了插秧机、拖拉机的精准定位,其运行轨迹一目了然;引入智能系统,通过遥感卫星可以确定农作物的涨势。今年,王伶俐带领的团队还负责运营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成的天府粮仓智能育秧中心,建立智慧化流水线,实现了育秧全流程数字化控制,使得秧苗成苗率提高至95%以上,高出传统育秧20%,漏秧率降低10%,每亩地节约50元左右。
王伶俐说:“建设农业强国,我们必须守正创新,在传承老一辈的经验基础上,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时带动更多年轻人来从事农业。要把这些事做好,需要我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践行。”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