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第43个世界粮食日,以“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粮食之本。不让任何人掉队”为主题,强调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有水无肥一半谷,有肥无水望天哭。”自古以来,水资源对于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纵观历史长河,从大禹治水到李冰修建都江堰,从舀水陶罐到龙骨水车,我们的祖先不断探索和创新水利技术,以更高效的方式利用水资源支撑农业生产。 一部治水史,不仅证明了古人对农业与水资源关系的深刻认识,也展现了华夏民族治国理政、长治久安的智慧。
步入新时代,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开创性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新时代治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水是命根子。无论是城镇化还是乡村振兴,无论是发展工业还是发展农业,都离不开水。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下一步发展目标,都要把水考虑进去,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合理、高效利用好水资源,是中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积攒的经验,是新时代端牢中国饭碗的保障。要答好粮食安全这道“底线题”,就必须处理好水利与粮食生产的关系。
然而,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我们对水资源的依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用水要求也更高。一方面,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需求日益多元化,传统的粮食观正向大食物观转变,保障粮食安全不再局限于水稻、小麦等主粮,还纳入了水果、肉、蛋、奶、鱼等“副粮”,保障种植业、养殖业等领域的高效用水已成为确保粮食安全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我国仍是水土资源分布不平衡的国家,从资源总量上来说,我们用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养活了近20%的人口,水资源处于紧绷状态;从分布范围来看,我国64%的耕地分布在秦岭—淮河线以北,但该地区的水资源仅占全国约19%。保障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对水资源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用系统、发展的眼光审视粮食安全问题,践行大食物观,以更加科学全面的举措合理利用和调配水资源,更加高效地利用每一滴水。
用好水之利器,保障粮食安全。践行大食物观要求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紧密相连的生命共同体,以有序合理的方式向山水林田湖草要食物。因而,在利用水资源时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以水定地,统筹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关系,科学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通过综合评估,合理开发,统筹各方水资源,处理好开源与节流、存量与增量、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另外,用好水之利器,还需要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目前,智能灌溉系统、土壤湿度监测技术和雨水收集系统等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特征的智慧农业系统正在不断发展,不仅确保了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最大程度地提高水资源投入产出效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水是农业的生命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石。只有珍惜并合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我们的农业才能持续繁荣,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在开局之年这个世界粮食日,让我们再次重视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关键作用,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人民幸福生活,建设美好家园而奋斗。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