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素有“陈皮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立足新会柑、新会陈皮的资源禀赋,以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为目标,把握“新会种(zhǒng),新会种(zhòng)、新会陈”三个道地属性关键点,把“小陈皮”做成百亿“大产业”,探索出一条依靠创新驱动产业多元化、高质化发展的科技兴园新路径。2022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90亿元,带动全区7万人就业,实现人均增收约2.2万元。
构筑“大科技”创新体系
实施新会特色“科技引领”工程。出台实施《新会区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办法》(简称“科创十条”),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创新生态链。产业园及企业与30多家科研院所、12家省级以上科研教育单位设立合作平台,累计投入科研经费超1亿元。建成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8个陈皮相关研究院以及一批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陈皮村与丽宫食品联合成立“江门市丽宫陈皮研究院”,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合作,推进陈皮加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吸纳专业“乡村工匠”入盟,搭建集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等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培育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丽宫食品与华南农业大学陈皮产业技术体系团队合作,开设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新宝堂制药公司与南方医科大学成立中药新药研发中心,合作研发治疗脑血管新药和制剂。
开展“产加储”关键技术攻关
打造道地陈皮“基因库”。建成新会(柑)陈皮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苗木繁育中心,目前已收集与保存大种油身、细种油身、大蒂、高笃和短枝密叶5个品系99份以及野生种源8份。利用杂交、诱变等方法,提纯复壮茶枝柑道地品种。建立新会柑种质资源保存圃、脱毒原种保存圃、一级采穗圃、二级采穗圃和无病苗快繁圃,研发新会柑无病苗木生产标准和生产流程,运用药物脱毒、热处理脱毒、茎尖嫁接脱毒和“热处理+茎尖嫁接脱毒”等技术培育无病毒苗木。
创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技术。采取修建排灌沟系、整地改土、打窝培肥、生草覆盖、增施肥料、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建设新会柑果园,推广“旱地水利化”建园模式。研发新会柑减肥增效种植、新会柑高效水肥一体化和柑橘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以生物活力栽培技术实现化肥减量50%、产量增收25%。创新设计新会柑药肥雾喷、滴灌系统,利用动力设备和管道将药肥输送到树根、树干和叶面,实现灌溉、施肥、喷药自动化。
研发加工仓储新装备新技术。研制新会柑高频超声波清洗设备、滚筒式分选机和小青柑开口机械,实现清洗、开皮自动化加工。创新研制新风过滤、活性炭空气净化和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有效控制仓内温湿度和空气质量。研发陈皮霉变快速检测技术与装置,解决陈皮智能化仓储霉变防控问题。
数字化引领驱动产业现代化
建设新会柑智慧果园。全面建设微喷设施、自动气象站,应用水肥一体化、除草机械、农用无人机、雾炮机等智能装备,实现药肥喷淋、灌溉智能化。利用“5G+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慧柑园管理系统,监测预警病虫害虫情,全过程精准控制施肥喷药作业,有效减少肥药用量。开展建设公共监管仓示范试点,配置5G温湿度传感器、人工智能视频监控设备、仓储码芯片、探测头等智能设备,实时监控陈皮陈化及进出仓情况。
建设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创新推出广东省首个新会陈皮产业园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研发安全监管、标准化生产、产业服务等子系统,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采集经营主体、生产、流通、加工等产业核心基础数据,定制产业核心指标数据模型,构建陈皮产业大数据电子地图。建立生产、运输、加工、仓储、零售等环节数据管理中心,根据各环节动态生产数据,智能分析产销情况,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数字化监管“一张网”,实施全链条管理。
实施“陈皮+数字营销”行动。依托南方农村报开展陈皮电商品牌宣传,进驻京东“中国特产·新会馆”等6家电商平台,推动“葵客”品牌产品线上销售。建设新会电商产业园,吸引企业电商平台入驻,开展新会陈皮线上销售。搭建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新媒体直播间,开展直播带货,发展网红经济。引导陈皮经营主体参加“中国农民丰收节”“粤美乡村”等直播活动,成功打造“直播卖陈皮”“云品柑茶”等数字化营销案例。
实施数字化保护工程。构建新会陈皮“道地生产数据化、溯源监管智慧化、品牌保护系统化”数字化溯源管理平台,实施陈皮生产经营全过程溯源管理。设立电子交易账户,核定新会陈皮库存重量,实施“新会陈皮”电子身份证溯源,让陈皮源头可追溯、安全有保障。利用电子账户和证明商标实物标识,固化陈皮产量和库存量。
培育一批土专家和科技人才
出台“葵乡人才十条”。出台《新会区促进“葵乡人才”发展的十条措施》,制定《新会区“强师兴教”高层次人才引育实施方案》《新会区关于加强人才安居工作的实施意见》、“葵乡人才十条”申请指南等“N”个方案。支持科研平台建设,对新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给予补贴。
扶持培养产业乡村工匠。推行乡村工匠(新会陈皮)产业工程师全链条培育模式,举办侨都乡村工匠农事课堂精品研修活动,培育本地特色人才。首创“乡村工匠”评价标准,以新会陈皮产业专业开展乡村工匠职称评审,1393人取得乡村工匠职称,获高级职称35人。
创培“陈皮+”人才。聘任科研单位及高校30名专家,组建产业园人才智库。依托新会技师学院农村电商产业园、陈皮风味菜研发中心等平台,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计划,创新“三项工程+农村电商+预制菜”人才培养模式,助力“陈皮+”人才培育。举办7届陈皮产业发展论坛和中国陈皮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发布产业科研创新成果,赋能新会陈皮产业创新与品牌升级。
打通科技下乡“最后一公里”
集成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设立3369亩新会柑(陈皮)种植永久保护地,推广新会柑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模式,推进标准化种植全覆盖。建立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与海关部门共同打造“新会陈皮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引导每村设立“农产品质量检测室”,鼓励企业自主建设“田头检测室”。深化与中山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单位产学研合作,累计获30多项发明专利和新型专利,自主研发生产设备近100套,形成6大类35细类100余品种的系列产品规模。
创建省级科技创新示范园。支持丽宫农业在石涧田园实施新会柑低坡山地经济林水肥一体化系统示范种植项目,配套建设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控等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生产全过程精准控制和自动化作业。制定新会柑地方标准,建设新会柑种植和陈皮加工标准化体系,建成广东省新会柑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柑橘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园区9万多亩新会柑园普及标准化种植。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