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化是推动垦区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北大荒农垦集团高度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形成了以收集整理史志资料、编纂农场志为基础,以建设史志馆、挖掘文化点、提升展示力为平台,以系统梳理、深入研究、大力推介北大荒精神为抓手的多管齐下的传承与弘扬农垦精神的新局面,不断推动农垦事业取得新进展。
积极推进农场志编纂
丰富农垦精神内涵
编纂农场志是传承与弘扬农垦精神的重要举措。志书是全面系统记述一定区域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资料性文献。编修志书也就是梳理精神产生的源头、演进、特征、表现、作用,对传承精神、弘扬精神和凝聚人心形成共识,对探索农垦农场改革发展道路、引领现代农业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北大荒农垦集团高度重视农场志编纂,绝大多数农场已参加完成全国两轮地方志修志,同时充分考虑农场特点,积极参与中国农垦农场志编纂。集团党建工作部作为职能部门统筹推进,集团办公室作为业务指导部门加强指导,分公司史志业务部门负责业务推进,编纂农场负责具体实施。截至目前,北大荒农垦集团前后四批共有19个农场参与中国农垦农场志编纂,其中第一批的《八五〇农场志》《绥滨农场志》已出版。《建设农场志》《八五九农场志》已完成出版流程。第二批的4个农场计划年底完成初稿。第三批4个农场有2个农场计划年底完成初稿。第四批7个农场,有6个农场计划明年底前完成初稿,1个农场计划于2025年6月完成初稿。北大荒集团113个农(牧)场具备编纂中国农垦农场志条件的农场有80个左右,皆为黑龙江垦区有代表性的农场。
在编纂农场志过程中,农场深化了对农垦历史的认识,挖掘了一批励志人物、励志故事,再现了当年恢弘的创业情景、豪迈的英雄主义气概、舍己为国的奉献精神,极大地丰富了农垦精神的内涵,诠释了农垦精神的实践及推动形成的物质成果。
有序推进史志馆、文化点建设
扩大农垦精神影响力
志书记录着精神,而展示精神的载体就是史志馆,二者相得益彰。近年来,垦区借助修志编史的良好氛围,以多种形式自发建起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农垦(场)史馆,多数场史馆“一馆多用”,成为当地爱国主义、党史教育、科普实习基地和旅游目的地。
北大荒农垦集团现有各类场史馆45个,其中北大荒博物馆展厅面积3700平方米,是国家三级博物馆,同时加挂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黑龙江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等多块牌子。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展厅面积1000平方米,被纳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八五〇农场是王震将军1955年亲手建立的第一个铁道兵军垦农场,素有“北大荒军垦第一场”的美誉。这里是王震将军点燃第一把荒火的地方,是王震将军在北大荒的第一个试验田,是以场扩场的基站,是一系列八字头军垦农场的“母亲场”,是北大荒精神发源地核心区和铁道兵军垦文化发祥地。多年来,八五〇农场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秉持绿色理念、构筑金色未来”的企业发展理念不动摇,做大做强“北大荒军垦第一场”金字招牌,将传承北大荒精神,弘扬红色军垦文化,与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形成了农文商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齐头并进的发展新格局。一是加强资料归纳整理,深挖军垦文化潜力。收集、整理建场以来有价值的文字、图片、实物,采访老同志录制口述史。邀请老同志编写创业历史故事,供职工群众和青少年学习。二是加强教育阵地建设,夯实军垦文化实力。设计了八五〇专属LOGO,将场区所有道路重新融入军垦文化元素命名,在军垦大街和铁兵路两侧新建了“铁道兵军垦第一场”“军垦号角”“文化步行街火车头”等标志性建筑,2021年投资建成了八五〇军垦开发建设纪念馆,2022年在王震将军点燃第一把荒火旧址上投资打造了军垦一号观光专列,形成了集点成线、连线成面的“红色军垦文化圈”,厚植军垦文化传播土壤。三是加强活动载体创新,提升军垦文化活力。农场不断探索红色军垦文化创新路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激发新时代军垦文化的新活力。2023年,农场在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马战村王震将军故里建设区域农服示范点,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立体文旅营销、云上博物馆互建等项目,在八五〇军垦开发建设纪念馆广场新建“王震将军名人故居文化展”。
建设现代农业样板
彰显农垦精神力量
精神的力量在于鼓舞和激发人的无限潜能与创造力,更在于把精神动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物质力量。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北大荒人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初心不改、埋头苦干、勇毅前行,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创业新路。
自力更生,建设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农垦在屯垦戍边、发展生产、支援国家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形成了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独特优势,是国家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北大荒发生了沧桑巨变,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很了不起,令人感慨。北大荒为中国人真正解决温饱问题发挥了大作用。”这就是北大荒的作用,这也是北大荒人的初心使命。
为守住中国人的饭碗,建设中华大粮仓,集团勇于开拓,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制。2018年,集团提出实施“双控一服务”降成本、以技物结合打造大基地,创建“一体两翼”提高竞争力、以产融结合建设大企业,建设“三库一中心”降风险、以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大产业,实现北大荒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集团决定用“双控一服务”模式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休制,在保持“分”的政策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将“统”的层级从农场层面提升到集团层面,将原来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提升为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从“套”到“统筹”,主要变化就是在“统”的内涵中嵌入三大功能。一是实行农业投入品统一供应,以规模优势提高家庭农场市场谈判权和对农业投入品质量的话语权;二是实行主要农产品统一经营,提高为国家掌控粮源和平衡市场供应的能力;三是提供全程数字农服,在信息化平台上集成土地承包、金融缴费、农业补贴、农业保险、农技服务、农机管理、农机调度、农资采购、粮食交易、农产品电商、政策发布解读等内容。
“双控一服务”提高了要素配置效率、经营规模、组织管理水平。2022年,北大荒农垦集团全要素生产率增长3.4%,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49.8%,提高18.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4.0%,第一产业全要素增长率贡献率59.2%。
新的经营体制大大提高了粮食的生产能力。2022年,北大荒实现粮食总产量225.66亿公斤,分别占全国和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的3.29%和29.07%。粮食商品量达214.38亿公斤,粮食商品率达95%。
艰苦创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北大荒集团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以满足农业农村需求为目的,以科技集成应用为基础,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业为引领,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特征,以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为方向,服务于农业强国建设的新型产业体系。
在结构优化方面,提高现代化服务业比重,加快农业产业改造升级,以区域农服中心为平台,推动传统的农产品加工、食品制造、仓储物流、金融保险等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
在技术进步方面,集中力量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实验室,通过广泛应用以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科技和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标志性前沿性创新技术,实现在关键领域从跟进、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在高效协同方面,通过推动农服平台与农(牧)场实施主体协同、科技研发与技术集成推广协同、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服协同,实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筑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
在绿色低碳方面,将“高标准农田、农机智能化、绿色生产、标准化生产、数字农服管控、投入品专业化统供”全覆盖的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全过程和各环节,深入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在自主可控方面,通过在种子等重要领域掌控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攻克“卡脖子”技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形成较强韧性和抗冲击能力。
勇于开拓,打造“三大一航母”。北大荒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嘱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三大一航母”宏伟蓝图,推进由政企合一体制向企业集团化体制改革。近年来,集团全面完成了行政职能移交、深化事业单位和办社会职能改革,实现了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社企分开,将原农垦系统的行政权力事项全部移交属地政府,撤销了全部行政机构和管委会,完成1063个事业单位和机构改革,妥善安置人员63139人,国有农场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纳入地方政府统一管理,妥善解决其机构编制、人员安置、所需经费等问题,863个农垦社区及162.3万居民全部纳入属地政府管理。构建了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北大荒集团真正成为了独立的市场主体;实施了“三大一航母”建设工程,做实大基地,夯实中国粮仓,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强大企业,增强竞争力,打造农业生产商、制造商、服务商和国际化大粮商;发展大产业,从开发农业自然资源为主转向资产资源整合、全产业链拓展优化升级为主。全面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从“中华大粮仓”迈向“绿色智慧大厨房”“国际大粮商”。2022年,北大荒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1913.1亿元,利润总额15.8亿元。“北大荒”品牌价值达1706.96亿元,稳居中国农业品牌第一。
甘于奉献,探索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早在2002年,黑龙江垦区就提出开展“场县共建”活动,作业面积达2.23万公顷。2013年,北大荒集团开展农机“三代”作业、农技推广,龙头企业拉动基地面积均达333万公顷。
2020年底,北大荒集团筹建农服集团。2021年,农服集团为农村服务面积1080万亩,带动农户12万户,为农民节本增收6.4亿元。
2022年,北大荒集团在全国粮食生产优势区成立了23个区域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了200个示范点。农服集团服务农村面积5270万亩,其中全程托管350万亩,环节托管4920万亩,带动小农户350万户,新增粮食产量21.52亿斤,为农民降低成本1.1亿元、增加收入25.83亿元;在省内,全程托管的大豆普遍亩增产50斤以上、玉米亩增产200斤以上、水稻亩增产120斤以上,在省外,全程托管的小麦、玉米亩增产100斤以上,水稻、青粿亩增产120斤以上。
2023年,计划完成服务面积7800万亩,其中全程托管800万亩,环节托管7000万亩;2027年,计划完成服务面积3.6亿亩,全程托管的面积与目前北大荒集团耕地面积大体相当,相当于再造一个北大荒。
(作者单位:胡从九、卫晋瑶、季刚,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高地,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