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7日,由农业农村部科教司指导,中央农广校、中国农民体协与重庆市农委、重庆市潼南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在重庆市潼南区举办。
本届论坛设置了“数字乡村、农村金融、农民体育+”等三个分论坛和农民教育培训战略研讨圆桌会;发布了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宣介了农民教育培训典型案例,农民学员代表分享了成长成才故事;同期举办了培育成果展、农产品展示、现场观摩等活动。各省农业农村部门有关负责人、农民教育培训机构代表、高素质农民代表等超过500人现场参加,近百万人次在线观看。
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发布
为了全面反映我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情况,持续跟踪其发展趋势,本届论坛发布了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和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组织编写的《2023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简称《报告》)。
“《报告》总结了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情况,对全国30个省、163个区县、近万名高素质农民开展问卷调查,掌握了2022年高素质农民发展基本情况,重点测算了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研究提出了促进高素质农民发展的对策建议。”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党委书记、中国农民体育协会秘书长刘明国介绍,总体来看,2022年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发展呈现八个特点。
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效显著。2022年国家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共培养高素质农民75.39万人。面向广大农民积极开展农业农村科技普及和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提升农民素质素养。云上智农APP高素质农民注册用户超过700万人,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辐射超1.85亿人次。
农民职业教育积极推进。2022年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启动实施首届涉农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名课名师”资助项目,发布了100组“名课名师”。全国涉农职业院校通过调整专业结构、更新教学标准、创新培养模式,积极促进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需求有机衔接。全国农广校2022年农民中职教育招生4.1万人,在校生6.5万人。
高素质农民发展态势良好。2023年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为0.5228,相比于2022年上升了2.99%。以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时间节点建立理想值,2023年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得分为72.19分。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发展指数领先,西部地区居中,东北地区相对滞后。
高素质农民队伍结构持续改善。高素质农民队伍相对年轻,平均年龄为45岁。高素质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0.6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1.95%。高素质农民新生力量充足,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新生力量加入高素质农民队伍,占比达49.25%。
高素质农民产业水平保持稳定。大部分高素质农民从事传统的种养业,其中20.86%的高素质农民从事休闲业、社会化服务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59.79%的高素质农民为规模农业经营户,平均土地经营面积为167亩。50.37%的高素质农民实现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生产。52.35%的高素质农民通过加入合作社或与农业企业建立生产经营关系提升组织化程度。
高素质农民收入水平有所降低。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2022年高素质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均纯收入为3.27万元,较2021年有所下降。尽管如此,该收入仍然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万元)的1.62倍。
高素质农民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71.76%的高素质农民对周边农户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主要是为周边农户提供农业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农产品。24.99%的高素质农民获得县级及以上荣誉或奖励。15.98%的高素质农民担任村干部,4.96%的担任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高素质农民发展环境仍需优化。农民教育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发展中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如基层普遍存在培训对象重合、内容交叉等问题;高素质农民在获得贷款、购买农业保险、享受城镇社保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聚焦多层面多角度
探讨交流经验
11月5日,本届论坛召开农民教育培训战略研讨圆桌会。会议建议,新时代新征程,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在组织领导、投入力度、机构建设、管理方式、评价制度等方面协同发力,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补齐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短板。
11月6日,“建设数字乡村,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分论坛举办。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千万工程”创造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用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多元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可持续内生动力。农业农村部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及智慧农业建设,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智慧农业加快普及,农村电商蓬勃发展,数字乡村建设深入推进。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乡村振兴局局长刘贵忠表示,重庆将高度重视数字人才引育工作,健全“政、产、学、研、用”协调创新机制,汇聚高端人才。未来5年,重庆全市农广校体系将开展数字乡村人才培训200场次,培育数字新农人超两万名。
“数字科技赋能,助力农村普惠金融”分论坛上,专家们共同探讨金融资本助力乡村人才振兴话题。会议建议农村金融有效促进了农业农村快速发展,各级农广校等培训机构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主体力量,将加大对农村金融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全方位提高农民素质素养。
“发挥‘体育+’作用,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分论坛上,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李伟国表示,发展农民体育要充分体现乡村特色。要坚持农民主体,让农民多参与。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关键环节和突出短板,靶向发力、精准施策,让农民体育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丁东表示,随着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的转变,体育所具有的健康促进、社会教育、文化传承、经济推动等功能价值更加凸显,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助力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论坛期间,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主办单位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群体部、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对在赛事宣传报道中给予大力支持的人民日报社体育部、新华社体育部、农民日报社文化生活部、中国农村杂志社、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闻中心等优秀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扬。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