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天府乡村绽新颜
时间:2023-11-21 10:15:18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中国农村杂志社采访组 字号:【

  编者按: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期间指出,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摆在治蜀兴川的突出位置,更好扛起粮食、生猪、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作为农业大省,四川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如何着手?近期记者走进成都市、广安市、阆中市,看他们如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多向发力、奋勇争先。

  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成都,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良田美地,沃野千里。在四川三农发展大局中,成都“压舱石”作用显著。如今的成都,已交织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新图景。

  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四川考察,从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抓好乡村振兴等方面对四川及成都提出具体要求。

  作为常住人口超2100万的超大城市,成都“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征明显,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依然在农村。近年来,成都将公园城市乡村表达作为农村现代化的内涵要义、将农民过上美好生活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突出抓好粮食生产、都市现代农业建圈强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任务,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快形成城乡共同繁荣新局面。

  近期,我们采访组走进成都郊区市县,看粮食安全、探产业发展、赏乡村和美,解锁超大城市走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路的密码。

  “种”“技”联动

  粮仓底子牢

  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也是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四川的殷切嘱托。作为四川省粮食重要生产地的成都,坚决扛稳粮食安全“国之大者”重任,聚焦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推动规模化机械化,深入实施种业振兴,激活乡村振兴“芯”动能,夯实“天府粮仓”根基。

  “管好地、种好粮、养好猪。”在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古建桥眼中,这是农业农村工作需要抓好的三件大事。“要坚持以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成都片区为使命,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上展现新作为,在打好种业翻身仗上彰显新担当。”古建桥说。

  驱车驶入成都崇州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基地内农田连块成片,机耕道、沟渠等基础设施,让这里的农田不仅能排能灌,还能宜机作业,更能稳产高产。放眼望去,农田里大片残留的稻茬仿佛在诉说丰收的喜悦。

  “今年的水稻每亩要比去年增收200~300元,产量要增加50公斤以上。”看着眼前这片丰收的土地,担任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职业经理人十几年的王志全满眼是欣慰。如今,老王将他的火炬传给了女儿王伶俐,这个90后年轻女孩正带领着当地农民一路披荆斩棘,走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受父亲的影响,2015年大学毕业后,王伶俐回到家乡,“子承父业”,当起了一名农业职业经理人。在合作社的后院里,一排排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等各种机械整整齐齐,整装待发。“这里的机器除了拖拉机、收割机这类比较大型的、需要力气的,其他的我都会开。”对于机械化的意义,王伶俐有着自己的见解,“毕业回到家乡后,我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改变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生产方式,转为用机械来种田。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才是未来种地的发展方向”。带着这样的理念,王伶俐一直坚持探索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通过购买农机农具、筹建烘储中心、引入大田北斗系统、现代农业智慧服务平台等,不断扩大土地流转规模,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问题。如今,王伶俐管理着包括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内的4家专业合作社,管理土地面积达6500亩。不久前,她刚刚获得全国十佳农民的荣誉称号。

  2010年,崇州市以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为发源地,探索形成“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农业共营制”,很好地解决了现代农业生产中“谁来种地、谁来经营、谁来服务”的重大难题。

  今年,王伶俐带领的团队还负责运营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成的天府粮仓智能育秧中心,通过建立智慧化流水线,实现了育秧全流程数字化控制。“别小看这生产线,一年能育秧水稻苗3万亩、油菜苗1.5万亩呢!”谈起这条生产线,崇州市副市长郑宇很是自豪。通过“二段式育秧技术”与“叠盘暗化出苗技术”每小时可育秧1600盘,年育水稻3万亩,油菜1.5万亩,秧苗成苗率高达95%以上,比传统育秧高20%且漏秧率降低10%,出苗更整齐,更适宜机械化插秧作业。“以前1亩地需要4斤种子,现在只要2.5斤种子,每亩地节约50块左右。”王伶俐说。

  粮安天下,种子为基。近年来,成都自觉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围绕建强现代种业产业链,提速建设天府现代种业园和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以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支撑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

  田野里,上千亩水稻刚刚收获结束,稻田内满是金黄的秸秆。田野间,大片的向日葵花开得正好,潺潺流水顺着砌成的沟渠流去,不时有几只鸭子在水流中嬉戏。沿着田边路漫步,农家小院、青石板路、竹林小巷等景致尽收眼底。金秋时节的天府现代种业园,已然成为当下市民周边游的又一网红打卡点。

  天府现代种业园是以种业为牵引的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主要承载科技研发、双创孵化、成果转化、博览展示、生活配套等功能。“我们所看到的这栋建筑是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我们称之为种子保护的‘诺亚方舟’,能保存农林牧渔草种质资源约180万份(剂),保存期最长可达50年。”邛崃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书记李锦霞指着田边的一处现代化建筑向记者介绍,除这“一库”之外,园区还有“一院”(种业研究院)“五中心”(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四川省种子质量检测中心、种业科创中心、种业实验中心和种业博览中心)。

  目前天府现代种业园已初步构筑起以水稻、油菜种业为基础,畜禽、水产、蔬菜等为突破的“大种业”发展格局,全面建设中国西部现代种业发展高地。“下一步,园区还将继续完善标准化厂房、科研人员宿舍楼等配套设施,为种业企业和科研人员提供好双创孵化服务,推进研发成果就近就地转化,让我们的‘川种’金字招牌越来越响亮。”李锦霞说。

  四川是全国养猪大省,全国每出栏10头生猪中,四川就有1头。“想养猪,跟着德康就对了。”作为知名的生猪育种企业,位于成都双流区的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聚焦种猪/鸡性能快速提升、新品种和专门化品系培育,努力攻克种业“芯片”,推动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生猪育种方面,多年来德康在保持原有“好养活、肉质佳”的优势基础上,不仅在“长得快”方面表现优异,又在“生得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已形成德康特有的快长、高繁、质优品系。

  除了生猪,在黄羽肉鸡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开发上,德康同样步履铿锵。开展黄羽肉鸡的育种、养殖、销售、屠宰加工等业务,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建立基地,已形成优质鸡保种、新品系开发、种鸡苗生产和优质商品肉鸡养殖的产业链布局。

  “不跟农民争饭吃”是德康一直以来信奉的理念。德康在做大自身产业的同时,不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农户是公司的土壤,绝对要保护好农户的利益。”德康集团首席专家舒鼎铭说,德康以“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实现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带动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真正实现多赢、共赢。截至2022年底,德康集团通过“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累计带动农户6106户发展,仅2022年就支付代养费超13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4万多人。

  “只需用手机微信扫一扫,就能看到这是哪个蔬菜的种子,具有什么样的生长特性。”在彭州市天府蔬香博览园的中国蔬菜博览馆内,讲解人员正向我们介绍这里的“种子银行”。2000余种蔬菜种子被置于透明玻璃体内,绚烂夺目,像一件件艺术品一样,让人直呼震撼。不仅如此,在蔬菜博览馆内还能体验蔬菜发芽、成长、繁衍为脉络的种子生产奇迹和多样的农事场景。

  距离蔬菜博览馆不远处的天府蔬菜种苗繁育中心育苗大棚内,几名妇女坐在无土蔬菜育苗床前,认真嫁接各类蔬菜苗。只见她们左手拿镊子、右手拿苗,动作娴熟,仅几秒钟就完成了种苗嫁接工作。据了解,嫁接的蔬菜苗抗病能力强、根系发达、不易死苗,产量高,收益好。

  “北有寿光、南有彭州”。彭州在全国蔬菜产业的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彭州市全面贯彻落实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部署,按照产业建圈强链发展思路,投资1.59亿元建设4万亩高效菜粮示范区高标准农田,同时打造集种业育种、研发、博览、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天府蔬香博览园,进一步推动彭州蔬菜产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升科技水平,展示蔬菜文化。

  产村一体 乡村诗意浓

  成都在守护一方良田的同时,不断放大乡村的生态功能,拓展乡村的旅游价值,深化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以产村融合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与村庄发展,一批批看山望水忆乡愁的和美乡村在天府大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金秋十月,一走进邛崃市桑园镇张坝社区谢家坝林盘,一种清爽、惬意的感觉迎面扑来,这里天蓝、水清、草绿、花艳。游客们三三两两,或是在清澈的溪流里游泳,或是沿着溪流漫步,亦或是在露营基地露营或是野餐。眼前的这片川西林盘,以山川田园为景,俨然就是“世外桃源”。然而,很难想象,多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你看那个桥,以前还是个铁索桥嘞,涨大水的时候就被冲掉了。脚下这条路,以前都是烂泥巴,走都没法走噻。”正在村里做保洁的谢正举是土生土长的张坝村民,今年已经60多岁的他对这几年的变化,看在眼里,深有感触。“在林盘打造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就地取材、修旧如旧的思路,不搞大拆大建,保留乡村原有风貌。”张坝社区党支部书记谢刚华介绍,张坝社区一直以来坚持林盘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努力形成现代农村新型社区、农村林盘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谐相融的格局,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大花园。

  近年来,谢家坝林盘的发展再借东风,桑园镇政府牵手成都传媒集团旗下成都新闻国旅,成立邛崃桑园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谢家坝子精品民宿集群项目为基底,建设高品质的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今年9月,谢家坝子精品民宿集群正式揭幕,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打卡。

  “精品民宿群的打造为我们村庄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且我们推行的‘零租金入股分红’更能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谢刚华介绍,村民的闲置房屋是民宿群建设的最大资源,有意愿的村民,可以将自己的闲置房屋参与到民宿项目中,村集体统一进行改造升级,同时把集体30%股份收入的一半分红给老百姓,剩余的用于再生产。“房屋改造不向村民收一分钱,新改造后的农户房屋所有权不变仍归农户,20年租期期满后无偿交还给农户。”现在的张坝村民,最多能拿到三份收入:民宿出租或经营收入,农副产品销售收入,还有在村务工收入。“我现在每个月有两份收入呢。除了房屋租金,还在村里做保洁,一个月也能拿3000多元,生活比以前要好多了。”谈起现在的生活,谢正举满脸幸福。

  张坝社区的蝶变,是成都推进川西林盘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我们在推进林盘保护与修复的工作中,注重保留原有特色风貌,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宋峰说。如今在成都,越来越多的林盘正在上演一场“华丽转身”的好戏,拥抱“绿水青山”,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度假胜地。

  一根竹子能玩出什么花样?竹编鱼缸、竹制键盘、竹制时尚手包等各种竹编艺术品,还有竹艺公园、竹文化体验馆等特色建筑。走进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就像是走进了一片竹林仙境,这里的竹子“竹够好吃”“竹够好用”“竹够好玩”“竹够好看”。近年来,竹艺村立足千年竹林的生态本底,因地制宜把一根竹子“吃干榨净”,将竹制品向艺术品层面推进,让传统竹编焕发时代魅力,同时留住自然风光,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建设“竹编韵、天府味、国际范”的新中式林盘。

  道明竹编常用的慈竹质地细腻有弹性,是制作竹编的最佳之选。同时,它的编织技法尤其考验手艺人。在红梅竹编工作室,只见竹编技师专心致志地低头拨弄着手中的竹丝,编、插、穿、锁,一件精致优美的竹编工艺品慢慢制作了出来。“让我们很欣慰的是,现在从事竹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像这家工作室的老板,就是一名90后的小姑娘,现在可是道明竹编崇州市级非遗传承人呢。”方科口中的小姑娘是土生土长的道明人,红梅竹编工作室的主理人——肖瑶。2019年,她辞去稳定且收入不菲的工作,回到道明投身竹编事业,并于当年成立红梅竹编工作室,专注竹艺美学设计呈现和非遗竹编文化传承。目前,工作室拥有30余位经验丰富的当地竹编手艺人,带动当地老百姓近100余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年销售收入达100余万元。

  “竹艺村是一个一直生长的村庄。”方科见证了竹艺村多年的变化发展,颇有感触。依托特色竹编,竹艺村的辐射带动范围越来越大,业态也越来越丰富,获得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奖,无限符号“∞”造型的网红建筑“竹里”、竹艺公园、第五空间、竹编艺术坊等吸引全国游客争相打卡。

  环境是和美乡村的最美底色。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成都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突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绿色发展等工作重点,守好“绿水青山”,不断丰富公园城市乡村表达内涵。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到达彭州市龙门镇宝山村时,天刚下过雨,远处的山上云雾缭绕。置身村里,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走进绿野星辰帐篷酒店,“绿茵”“牧野”“辰光”“星空”4种不同主题的客房独具特色。在这里,草坪、花海、河流、帐篷都能让人远离尘世喧嚣,体验乡野乐趣。“想不到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之前是一片荒滩吧。”宝山村村委委员黄文茹对村庄的变化深有感触。改革开放以来,宝山村以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立足山地资源,顺应时代潮流,在老书记贾正方的带领下,经历了“四次创业”,走出了一条以社区治理为抓手,创新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的共同富裕之路。如今的宝山,早已从当年的那个荒山变成了真正的“宝山”,村集体经济收入过百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8万元。

  业兴人和 农民笑颜开

  和美乡村建设既要见物见人,也要塑形铸魂。成都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中,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同时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模式,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生活,不断涵养文明乡风,提升乡村“气质”。

  “我们十八湾村虽然道路弯,但工作不弯,直接到老百姓的院落里”。谈起如今的青白江区城厢镇十八湾村,村党委书记万孝成激情满满,打开了话匣子。这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典型案例村,村道干净整洁,村民安居乐业,村里的萤火虫基地、乐田露营基地等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十八湾村,这个“车头”就是“我是党员我带头”。“这是我们的意见征集本,村民们对村庄发展有任何意见建议都可以提出来,我们村的老党员‘照单全收’,并针对具体问题或者是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处理。”万孝成说,除了意见征集本,在村党群服务中心的自动查询机上,村务公开、信息公开、党务公开等信息一目了然,“村里干了什么事我们都要对村民们透明公开,让大家心里有数,这也是对我们的监督。”从带动老百姓捐林盘地、捐钱、投工投劳,到开展院落改造、环境治理、林盘整治等,十八湾村的党员始终冲在前,为村庄发展铺平道路。

  乡村美不美,不仅要用环境说话,更要以文明来衡量。如今在成都的乡村,门前有家训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有的村院墙上还张贴院规民约,成立院落管理委员会,以此来让村民们形成接受监督、互相监督的氛围。

  “有什么矛盾,就到老书记这里来说一说。”在十八湾村,有这样一间庭院,专门用来解决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它被称为“老书记乡情话苑”。老书记乡情话苑是本村老书记刘义坤将自家院坝打造的人民调解室,主要是倾听村民的烦心事,开展调解服务。自成立以来,解决矛盾超25起,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疏导心结,同时,还定期举办家庭教育、健康讲座等活动20余场次,切实解决了服务村民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了家庭和谐与村庄稳定。如今,村民间矛盾越来越少了,万孝成笑称,“现在老书记的生意都淡了”。

  十八湾村通过久久为功抓乡村治理,涵养了文明乡风,培育了淳朴民风,乡村治理的效果也直接反映在产业发展及乡村旅游上。据了解,今年以来,十八湾村接待游客10万人次,依靠农旅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0多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双增长”。

  在双流区黄水镇白塔社区瞿上新村,一间咖啡馆在调解村民矛盾上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来的时候还怒气冲冲,到这儿一坐,咖啡一喝,气都消了一半了。”走进乡野慢咖,白塔社区党委书记肖道全向记者讲起了这间咖啡馆的妙用。“最开始这里是喝茶、喝咖啡的地方,后来我们把它也打造成矛盾调解中心。村民们有矛盾不再是对簿公堂,而是坐下来通过喝喝咖啡、喝喝茶来解决,这个环境无形中将压力化小,让大家能心平气和地来化解矛盾。”除此之外,白塔社区有一支微网格员队伍,他们把了解群众需求、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政策福利、化解矛盾难题等作为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让小网格促进基层治理能力大提升。

  在白塔二组,有这样一个百年院子,曾经,它因无人打理、脏乱差被评为“最差院落”。后来,社区下定决心要用30天改变这座院子的脏乱差状况,由社区居委干部包户、网格综治队巡查、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参与、保洁公司协力,通过做好环境净化、空间序化、节点美化重点工作,实现了华丽转身。如今的帅家院子,既有传统川西林盘朴素静谧的风貌,又有现代化的餐饮业态,慕名打卡的食客络绎不绝。

  近年来,白塔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在社区发展治理上着力推动党建链接群众、生态链接价值、产业链接村民、发展链接治理、文化链接生活“五链”融合,以产业发展打基础,以乡村治理添活力,以文化赋能促发展。2022年,白塔社区集体经济收益近400万元,向全体股民分红30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万元。如今的白塔社区,三步一景、五步一画,村美、人和、业兴、家富成为现实。

  “惟德实实,富贵何常。”《蚕丛国诗》中的这句诗,写出了瞿上城源远流长的文明风尚。作为古蜀农耕文化的发祥地,白塔社区历史悠久,而这也是白塔的宝贵财富。在和美乡村建设中,白塔将千年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新貌,展现浓厚的历史文化和本土风情,让和美乡村留得住乡愁。“这是我们复制的‘八角井’,也叫诸葛井,目的是倡导居民饮水思源、崇德向善。”肖道全介绍,白塔社区在发展中用好瞿上城、蚕丛祠、东汉崖墓群等历史遗迹资源,将传统历史与文化融入社区的建设当中,上演着一场文化传承与保护创新的蝶变。

  推门见绿、抬头赏景、移步闻香……放眼天府大地,处处是希望的田野、农民的笑脸。在乡村振兴的这片良田沃野上,成都正耕耘着更多的希望,酝酿更大的丰收。

  (采访组成员:李永生、郭平稳、杨宗辉)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