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 农旅融合添活力
时间:2023-11-21 10:13:47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中国农村杂志社采访组 字号:【

  青山拥四围,秀水绕三方。阆中,一座千年古城,山水城相依相融,天地人和谐共生。

  近年来,四川省阆中市积极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子,坚持农业产业打底、精深加工增效、利益联结增收,依托富集的生态资源和厚重文化优势,将乡村旅游发展与现代休闲农业园区建设相结合,打出农旅融合特色牌,实现农业园区变“景区”、农产品变“商品”、农户变“商户”,农民富了起来,乡村美了起来。

  抓好特色产业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阆中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围绕粮油、水果、蔬菜、中药材以及畜禽、水产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开展包装、加工、仓储等商品化处理,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第一产业“接二连三”,打造三次产业融合的产业链。

  “要因地制宜加快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紧盯市场实际需求,持续加强产销对接,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本地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在阆中市委书记杨德宇看来,特色产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片石榴园,之前可全是荒山呢。”谈起如今的石榴园,阆中市玖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清平充满了自豪。站在观景台上,700多亩的石榴园尽收眼底,一株株石榴树整齐排列,批量采收后的石榴树上,仍有数颗挂在枝头,在这片浓绿山间点缀着。

  2019年,罗清平返乡创业,成立合作社。在江南街道千佛岩村建设以石榴园为基础,集休闲、旅游观光、石榴深加工、康养、体验于一体的新型农耕文化体验园。

  “目前,石榴园基地主要种的是突尼斯软籽石榴和酸石榴两个品种。今年有300亩首次采收,产量能达150吨,产值200多万元,算是大获丰收了。”看着漫山的石榴,回想起一路的历程,罗清平十分感慨。最开始种石榴的时候,石榴种植技术不够成熟,罗清平走过不少弯路。“虽然我们这边种石榴的自然条件可能差些,但我相信通过细心的管理与技术的学习,一定能种好。”带着这样的信念,罗清平带队赴河南等地学习石榴种植技术,并专门聘请技术指导员,指导本地技术人员学习修枝等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石榴终于种成了,而且市场反响很不错。一株石榴树大概产果20个左右,甜度最高能达到17.8,精品果最高能卖到每斤20元,合作社的石榴在质和量上实现了双优。

  一产强起来,合作社把目标瞄向了二产三产。目前,合作社已建有1000吨的保鲜库,石榴深加工产品正在研发当中。“下一步,我们还将结合石榴开花以及多籽多福的寓意,打造赏花经济与婚恋打卡地等,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对未来的发展,罗清平信心满满。

  石榴园的建设也带动起周边老百姓的就业。基地的固定用工在30人左右,到农忙时节集中采摘时用工量能达到50~70人,周边的脱贫户通过在基地务工,年收入可达1.5万元。

  “基地也被纳入江(南)天(宫)环线产业园区的统一规划。整个园区共分四部分,除石榴园外,还有以葡萄种植和葡萄酒加工为主的葡萄园,以桃、李、柑橘采摘为主的四季水果采摘园以及以蔬菜、食用菌为主要产业的返乡创业园。通过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园区的农旅融合发展。”江南街道党工委书记王九刚介绍,整个园区汇集休闲观光、餐饮娱乐、精品民宿、园艺展示、婚纱拍摄、户外拓展等多种业态。

  在阆中,镇镇有特色,村村有产业已是常态。江南街道以水果、花卉、药材等为主攻点,以园区建设为抓手,深化农旅融合,带动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致富;五马镇利用东滩坝村地势平、土壤好、交通便利的优势,发展千亩无公害蔬菜产业,以蔬菜果品采摘园为载体开创特色乡村旅游活动,拓宽价值链,推进产业旅游深度融合;玉台镇杨家沟村结合当地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按照“家庭农场+互联网”的模式,发展林下生态养殖五黑鸡,形成产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深挖旅游资源

  蹚出农旅融合新路

  初秋时节,走进天宫镇五龙村田园生活度假区,田野里,花果飘香、采摘正忙;草坪上,孩子们跑来跑去,不远处搭建的舞台也在诉说着不久前音乐节的热闹氛围,一幅恬静悠然、生态宜居的乡村美景尽收眼底……

  “以前村里环境差、没产业,也没人气,能有今天这副模样真是想都不敢想。”说起村里的发展变化,村民们感慨万千。曾经,五龙也是一个贫困村。2017年以来,在四川省政协及各级帮扶单位的支持下,五龙村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探索“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新模式,打造农耕博物馆等农旅景点13处、民宿143间,建成现代产业园3000余亩。全村500余人吃上了旅游饭,年旅游综合收入超500万元,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打卡村。

  “在进行农旅融合发展时要以农为本,在做好农业的基础上再拓展旅游附加值,决不能本末倒置。”在推动农旅融合发展这件事上,阆中思路清晰、打法明确。

  “那边是村里的柑橘园,目前种植了30亩左右,柑橘现在很好卖,往北京新发地每天要发货75~100吨。”天宫镇副镇长李斌介绍,五龙做好柑橘产业文章,柑橘亩产量达3000斤,亩均产值在1.5万~2万元。柑橘上市时,大量批发商到田间地头收购,发往三亚、北京、攀枝花。今年以来,五龙村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投入700万元,发展柑橘产业及乡村振兴配套设施建设,目标是实现农融深度融合。

  丝绸馆、农耕具馆、婚俗馆、榨油坊,在五龙村农耕文化体验馆里,爬犁、椿臼、纺织机、老式收音机……这些传统的老物件记录着劳动方式的变化,也标志着时代的变迁。“打造农耕文化体验馆,就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来展示我们老祖宗的传统文化,留住乡愁。”李斌说。据了解,农耕文化体验馆包括12个展示区,展出各类物件5000余件。通过参观,不仅能了解农耕文化,还能身临其境地感知农耕生活,感受农耕魅力。目前,文化馆主要以参观为主,下一步打算以研学作为突破口,通过室内教学+室外教学的方式,带动更多的学生来一起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同时也带动村庄持续发展。

  近年来,阆中突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绿色发展、示范村镇建设等重点工作,以产业为基础,休闲旅游为形态,乡土文化为灵魂,深挖乡村的深层价值,用好绿水青山,点燃乡村活力。天宫镇以特色文化和乡村田园为载体,通过“旅游+数字”“旅游+文化”“旅游+农业”等方式,着力把乡村打造成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富有吸引力、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目的地。飞凤镇以万亩枇杷园为基底,打造桥亭康养小镇,发展康养度假、山水田园旅游模式。如今的阆中,桥亭康养旅游小镇、五龙村田园生活小镇、雎鸠婚恋小镇、临江镇村轻奢度假小镇等休闲小镇,已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构筑起凤舞天宫乡村旅游度假区,以深度的田园体验与沉浸式的乡村旅游,唤起城市人的乡愁记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阆中正以农旅融合为抓手,挖掘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让千年古城有景更有魂,成为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

  (采访组成员:李永生、郭平稳、杨宗辉)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