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谁来种地”——基于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调研
时间:2023-11-21 09:40:10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付兴军 高永泽 王晶晶 字号:【

  近期,黑龙江省委农办成立专题调研组分赴各有关县(市)乡村,通过座谈交流、入户调查、实地查看等方式,摸清现状、分析问题,结合黑龙江粮食生产的特点,谋求“谁来种地”治本之策。

  家庭经营是粮食生产的主要形式。据调研,全省农户粮食播种面积占总面积的六成左右,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耕种占三成左右。农业从业人员数量持续减少,农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较高。黑龙江耕地集中连片,经营规模50亩以上的土地面积达1.53亿亩,越来越多农户接受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3.69万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1.51亿亩次。

  农业机械装备水平较高。全省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大型农机装备拥有量全国第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种地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22年,黑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77元,其中经营净收入9698元,占比5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6个百分点。土地支撑着农民的“钱袋子”。

  通过调研发现,回答好“谁来种地”问题,需未雨绸缪,从机制体制等方面发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加快构建农民稳定增收的保障机制。调研发现,种粮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认为“只要有钱赚,地就有人种”。要让农民种粮有钱赚,既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又要加快构建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收益保障机制,保证农民种地积极性。积极稳妥改革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通过价格支持稳定农民收入预期。完善农业补贴制度,逐步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强化农业保险的政策属性,逐步扩大覆盖范围,为种地农民保驾护航。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通过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劳动力的依赖,以此来应对劳动力老龄化和从业者数量逐年减少的问题。鼓励农业机械科技创新,制定激励政策,支持新科技在农业机械化中的应用。因地制宜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生产能力。推广各种先进生产技术,强化推广体系建设,鼓励专家学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着力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土地托管服务是提升农业规模经营水平的必由之路,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有效途径。积极完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机制。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保障新型经营主体合法权益,严防因地租上涨而中止履行流转合同行为,适当控制土地流转规模,坚决避免强行整村整乡土地流转,对种植大户超大规模流转土地进行规范,加强对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的监管和风险防范。

  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回答“谁来种地”之问,核心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要建立政府、企业、院校等相结合的多元化培训体系,确立农企和院校的培训主体地位,制定长效培训计划,拓宽高素质农民来源,以激励机制鼓励农民、大学生、社会青年等多层次人员主动参与。坚持以市场化、农场化、科学化为指向,加快高素质农民的科技、机耕、管理等技能培训,逐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加快重塑集体经济组织“统”的功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破除“户自为战”的组织比较优势。鼓励通过“清化收”,发展“村投公司”,利用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农带农富农机制,赋予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新内涵,带动小农户高效种地产粮。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委农办)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