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作出的新的重大部署。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谈谈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几点思考。
建设农业强国的提出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2017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的贺信指出:“要立足我国国情,遵循农业科技规律,加快创新步伐,努力抢占世界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牢牢掌握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主动权,为我国由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提供坚实科技支撑。”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把农业强国建设正式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十二个方面的强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海洋强国和人才强国,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也提及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交通强国,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建设海洋强国,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大意义
党中央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及时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意义十分重大。
一是丰富和完善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作为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农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共涉及13个方面的强国建设。这一系列的强国建设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完整战略体系。
二是进一步凸显了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和战略地位。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石,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目前还不是农业强国。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体现,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农业强国建设的进程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和质量。
三是反映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界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必须建成农业强国。从世界各国发展情况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并不一定意味着农业强国的建成。尽管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但只有少数国家可被称为农业强国。建设与我国大国地位相称的农业强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国际农业领域处于领先和优势地位。这既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四是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前进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农业强国认识的逐步深化和系统化,丰富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科学内涵,展示了建设与我国大国地位相称农业强国的信心与决心,明确了在不断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过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在加快建设其他十二个方面强国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农业农村发展和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目标和任务。
中国式农业强国的主要特征
农业强国突出“农业强”,农业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在世界农业发展或农业某些重要领域中处于领先和优势地位,发挥引领作用和重要影响。根据有关专家研究,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可概括为“四强”,即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农业竞争力强。农业供给保障能力主要反映农产品产能(土地产出率、抗御自然风险能力)、农产品人均占有量等水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主要反映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种质创新与品种改良、农业机械化(劳动生产率)、生产经营主体、专业技术人才等状况;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反映农业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包括耕地和水资源保护利用、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化肥和农药有效利用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指标;农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农产品成本收益、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抗御市场风险能力(金融保险支持、统筹国际国内市场)等方面。
在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建设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农业强国,既要具有各个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也要体现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主要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满足14亿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土地“三权”分置)、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解决人均资源量少、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缩小工农、城乡、地区差距)等。
建设农业强国的逻辑关系
农业强国虽有具体的建设内容和公认的基本特征,也有一系列综合性、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但仍是动态性概念,其内涵、特征和指标随时代发展而动态变化。要统筹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三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相互交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过程,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把三者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中。同时,三者各有侧重,乡村振兴突出解决城乡差距问题,是变发展滞后的乡村为兴旺发达的乡村的过程,基于区域角度、国内比较,具有特定性,局限于城镇以外的区域。农业现代化是变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的过程,基于产业角度、历史比较,具有广谱性,无论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都需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是变农业落后的国家为农业强大的国家,基于国家角度、国际比较,具有选择性,并非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具备建成农业强国、强省、强市、强县的条件、能力和必要。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