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华容县莲花堰村 以文化人 以德载物 以和为美
时间:2023-01-16 02:05:40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编者按: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革除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倡导喜事新办、节俭养德的文明风尚,让文明乡风融入农村生产生活各方面,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举措。2022年,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文件,向社会推介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为治理农村陈规陋习、培育乡村文明风尚提供参考借鉴。本期特别报道刊登部分典型案例,以期为地方培育文明乡风提供借鉴与思路。

  莲花堰村坐落于洞庭湖畔,地处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三封寺镇东北部。近年来,莲花堰村秉持农村发展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的理念,抓实文明乡风建设,以文化人、以德载物、以和为美,绘出美丽乡村新画卷。

  把方向、抓关键,激活新动能

  坚定党建“主心骨”。党员干部带头干。组织党员学习家风家训,带头遵纪守法、带头文明节俭办事,将党员干部带头革除陋习、推动移风易俗作为合格党员的重要标准,在“红黄榜”公示,树立示范榜样。先进模范带动干。广泛开展文明家庭的创建评比和“孝子、孝媳、好媳妇、好婆婆”等道德模范的评选活动,设立善行义举榜,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改陋习、树新风活动。组织开展弘扬“好家风好家训”主题活动,引导农民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营造氛围大家干。发放人情新风《倡议书》《移风易俗工作指导手册》,通过村村响、宣传车、快板说唱、文艺宣传队巡演等形式,教育启发群众自觉革除陈规陋习、主动践行文明新风。依托“线上+线下”双重平台,采取“广播喇叭天天讲、微信工作群实时发、宣传公示栏定期发”的模式,耐心转变群众观念。

  抓好三只“战斗队”。建强“两委”班子队伍。通过经常性学习、培训,不断提升村“两委”干部综合素质,转变村“两委”干部工作作风,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都率先做到,着力打造党组织引领、群众共建的工作格局。培优自治协会队伍。以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为载体,打造生态宜居共同体。以红白喜事理事会为载体,打造移风易俗共同体。以人才振兴协会为载体,打造捐资助学共同体。壮大志愿者队伍。组建“文明莲花堰”巾帼志愿服务总队,下设3支志愿服务分队,注册志愿者85人,常态化开展“学习强国来比拼”“垃圾分类我先行”“疫情防控当尖兵”等6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

  凸显群众“主力军”。坚持群事群议,在农村治理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表达,在各村组设置村民议事点,让“村民大事村民定、村民琐事村民议”,以群众智慧、群众力量解决群众问题。各议事点定期组织村民开展民主议事,由发起人提出议事事项,全组村民共同协商解决。坚持乡贤赋能,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推选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办事公道的人员任协会会长和理事,画出推动乡风文明创建最大“同心圆”。

  夯基础、强保障,构建新机制

  建规立约,把住“硬杠杠”。近年来,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以及乱砍滥伐、焚烧秸秆等不文明行为,莲花堰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确立村规民约,将党和政府提出的限桌令、限鞭令等人情新风及脱贫攻坚、和美乡村建设等要求与移风易俗结合起来,转化为村规民约的内容。经常性召开村民代表会、屋场院子会等,广泛动员。采取“广播喇叭天天讲、村民微信群实时发、宣传公示栏定期发”的宣传模式,积极向群众宣传文明乡风建设规定,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新事新办。发挥“三会”作用,一旦有事发生,涉事人员须向包片理事反映告知,包片理事在登记后及时报知相关协会共同研究,依照章程规定解决问题。

  量化积分,算清“贡献账”。莲花堰村以积分奖励为切入点,设立“积分超市”,通过“表现换积分,积分兑奖励”的方式,让良俗善行“有分值”、让村规民约“有价值”、让乡风文明“可增值”。建立8大类35小项评价标准,形成一套完整的乡风文明评价体系。以户为单位,对本村居民免费发放积分卡,实行一户一卡,每卡基础分为100分,每分价值1元,以积分量化的形式将积分奖励与村民的日常表现联系起来,通过记录村民的孝行善举等行为,实行随时申报、加减结合原则,给予不同的积分奖励。所得积分可在“积分超市”兑换毛巾、香皂、蚊香、洗衣液等20余种日用品。此外,积分评定还与阶段工作相结合,为主动参与疫情防控、环境整治、义务劳动、禁捕退捕等工作的村民单独加分,以此推动阶段性工作落实。

  评星挂牌,激发“荣誉感”。结合农村“地缘近、人缘熟”的特点,坚持不光要奖“票子”,还要给“面子”,以荣誉评比的形式,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养。近年来,莲花堰村深入开展“星级家庭”评选活动,把村规民约、移风易俗、人居环境等内容融入评比标准中,由高到低评出五星至一星家庭,全部挂牌上墙,形成互相竞争、比拼赶超的浓厚氛围。目前,全村“五星家庭”占比已达98%以上。

  转思维、突亮点,彰显新内涵

  关注母亲,让家风“树起来”。在一个家庭中,母亲的作用非常关键。莲花堰支村“两委”打造了母亲素质提升工程。工程践行“以德育人、以才新村”的理念,为每一位母亲建立“母亲档案”,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教”。举办“母亲课堂”,在女性保健、饮食健康、形体训练、礼仪培训、传统手工制作等方面设立专业课程,注重采用生动活泼、紧贴实际的方式开展教学,优化人文素养;成立文体队伍,先后成立活力广场舞队、秀美旗袍队、同心合唱队等民间文艺团队,并特地聘请了相关老师辅导教艺。实施“母亲陪奖”计划,家中子女如有升学、参军、立功授奖等情况,在村里按规定对子女进行奖励的基础上,再对其母亲进行专项奖励,鼓励母亲为国家社会多培养优秀栋梁。形成了《女人家的厅堂与厨房》《妈妈如何培育好家风?》等一批广受喜爱的精品课程,兴办了莲花堰村首届“三八妇女节”,特别是和岳阳市旗袍协会共同举办的“旗袍秀乡村,醉美莲花堰”旗袍秀活动,影响范围很大,受到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讲好故事,让社风“清起来”。莲花堰村创新工作方法,搭建畅通民意的新平台,独具特色地建立了“文明故事会”机制。故事会就是在优秀党员、和美家庭、爱卫先进、优秀志愿者等方面评选的时候,召开群众大会,让大家上台来讲故事,通过“讲自己、讲他人、投票选”,公开摆出参评依据,最后投票决定。实施以来,真正做到了身边人说身边事,群众模范群众推,不仅评选结果能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还挖掘出不少打动人心的好故事,“民事民评,民事民议、民事民定”的格局已然成型。

  传承乡愁,让民风“和起来”。莲花堰村抓住“共同的乡愁”这一文化连接点,让村民们思想上亲热、情感上亲密、行为上亲近。追忆乡愁,邀请县里文史功底深厚的老专家来村里考察历史名胜、人文传说,形成生动翔实的整理材料。勾起乡愁,联系摄影家协会在全村范围内采点拍摄,将秀美的风光、红色的遗址、独特的乡俗、靓丽的屋场定格下来,并制成宣传册页,广为散发。抒发乡愁,发动乡友乡贤开展文学创作,展现拳拳赤子心、殷殷桑梓情。《莲花堰在哪里》《七女峰:带你走近70年前的血战》等作品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现在,提起莲花堰,在家群众洋溢自豪之情,在外游子泛起思乡之意,人心慢慢归拢到了一起。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