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化改革为抓手 奋力推进城乡连体共生
时间:2023-01-16 02:07:00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雷明 字号:【

  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会议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城乡连体共生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举措

  乡村如何振兴?这是中央给每个地方出的一道考题,目前许多地方都面临着城镇化之后的农村空虚、村庄分化、收入差距等问题,农村的充实和发展对于整个国家、各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城乡连体共生,其实质就是以共生形态打造城乡共联体。按照功能分区定位,包括产业功能,区位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如城市农业、城市花园定位,通过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城乡融合、城乡共生,突破现有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二元结构再造,进而实现[村(社区)-乡镇]-区[县-省市]连体共生,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

  具体来说,就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切实统筹新型城镇化,以县区为核心,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建设“三生兼顾”,农业、工商业、服务业、旅游/文化、数字/智慧、生态“六产融合”,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全员利益联结机制,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激励约束机制,切实将所有农民均涵盖在内,农村产业生活均牵涉其中,农村三产业/六产发展均有考虑,形成城乡全(多)元主体、全要素参与,开放灵动,相互依存,协作共生生态,促进农业、农民、农村发展“三体共进”,城乡产业发展圈、城乡休闲旅游圈、城乡社区生活圈、城乡社会治理圈“四圈齐驱”。真正做到“城乡连体共生”,乡村振兴也就指日可待。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从以农助工、乡村支持城市,到以工哺农、城市反哺乡村,再到现在农工呈现交叉、城市乡村呈现互容的发展阶段,城乡二元结构的边界特征依然没有完全消除,成为乡村振兴、城乡统筹必须跨过的坎。面对新阶段新任务,如何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城市作用,只就乡村而乡村、就农业而农业是不行的。乡村振兴强大引擎还是要靠城市,要靠二产、三产、新型产业业态,更要靠城市的人财物等各类要素,特别是要靠城市巨大市场的推拉融来实现。要尽快真正形成城乡两体合体,形成双头一体的“双头鹰”模式,要以城乡连体共生为抓手,真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打造“城乡连体共生体”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围绕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总任务,打造城乡连体共生体,可以说是下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可选项上的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路子。具体来说,构建乡村振兴城乡连体共生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关键还是要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治理连体共生入手。

  产业共生:产业共生发展体

  统筹利用好城乡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优势农产品和农业技术装备市场,以产业集群结合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培养农业竞争新优势,打造城乡产业共生发展体。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顶层规划,靶向推进,积极盘活资产,整合项目力量,做活土地流转,探索抱团发展之路,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通过调结构、强产业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集体产业“提质增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依靠科技和改革双驱动。积极推进农业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格局在向标准化、机械化转变。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切实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要继续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农业科技战略力量,支持农业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进一步以科技创新打造智慧农业高地,用数字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智慧农业生态,不断夯实数字农业农村基础支撑,持续推进数字技术与生产经营、行业监管、乡村治理、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农民数字化素养与技能,全面引领三农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实现智慧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以智慧育种筑牢种业“中国芯”,以“智慧生产”包括无土栽培、自动水肥管理、精准环境调控、实时数据监测等,保障城市“菜篮子”。以智慧治理精准呈现乡村治理新场景,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数字动能,为实现乡村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兼顾标准化与特色化,进一步探索“供应链金融”“保险+期货”业务模式转型升级。对于“保险+期货”模式,要充分结合品种特性、期现货市场运行情况,分门别类探索优势特色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保险+期货”价格险向收入险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机制,稳定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提高保险保障水平,助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通过持续创新,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农业农村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业务模式,由点到面织成网,生产由小到大成产业,将保障网越织越密,兜底更牢,保障更优。凝聚合力,提振参保积极性,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

  人才共生:人才共生生长体

  全面推进农业农村职业化建设,真正实现农民职业化,打造包括老农人+农机人员+农技人员+新业态电商互联网大数据人员+职业经理人员+工匠+培训+第三方服务人员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体系。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人才策略,强化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

  治理共生:和美治理共同体

  基于网格化治理,打造社区(村)联体+乡联体+区联体。积极稳妥利用城乡治理资源,深度推进城乡协同治理。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不动摇。健全基层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保障。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完善考核督查机制,健全责任制,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政策落实。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进一步加大对涉农干部的培训力度,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领导农业强国建设能力的三农干部队伍。

  生活共生:和美生活共共体

  乡村要振兴,既要产业兴旺,也要生态宜居。推进混合居住等模式,打造生活区+工作区模式,建构集中居住区+产业园区城乡新型生活共生的格局,全力推进公共交便利通达,打造公共交通共连体。进一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公共服务共连体、医共体、学连体、居连体、康养连体。进一步实施清洁取暖、山区搬迁、基础设施提升等工程,持续打造和美乡村、宜居宜业生活新面貌。

  文化共生:和美文化合璧体

  积极推动乡城文化新风尚,集乡土性+现代性、传统乡村+现代都市文化、老农人+新农人文化为一体,全力打造和美文化合璧体,进一步强化“中国传统村落”挂牌保护,促进城乡文化共生。要以治风为抓手,不断提升乡村文明,多措并举、精准发力,依托本地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等资源,积极创作富有地方特色、形式灵活多样的文艺节目,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良好风气。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丰富乡村生活。

  生态共生:和美生态融合体

  以治垃圾、治水、治厕“三治”为抓手,持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农村地区呈现干净整洁有序的环境新面貌,打造和美生态融合体,实现城乡生态共生。持续开展常态化检查考核,实施有效的奖惩制度,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完成。村庄垃圾治理方面,可以按照户分类、组定点、村收集、乡镇转运、区处理模式,通过户、组、村、乡镇、区五级协同,将生活垃圾按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全面推进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村庄水治理方面,探索走一条行之有效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之路。推行雨污分离,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净化污水,实现达标排放。村庄厕所治理方面,大力推进无害化厕所建设,不断推动农村改厕工作提档升级。探索实施粪污治理,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积极鼓励各个乡村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城乡连体共生需要解决几个重点问题

  建构城乡连体共生,一个关键性问题是要以深化改革为抓手,寻求城乡连体共生建构的突破。土地要素方面,还是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城乡统筹改革,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组织方面,通过引入合伙人制度——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包括农户+出资人+能人+工匠+职业经理人+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党建+基层组织等,重点探索解决“合伙人”如何合伙,如何促进振兴。

  基于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通过创新举措,探索成本较低、效果可期的路径。充分利用合伙人对建设乡村的热心热情以及合伙人自身的专业水平,弥补基层特别是村一级管理者视野见识受限及专业领域水平不足的短板。建构城乡连体共生最终成效如何还在于重视度、各类要素投入度和最终效果。如何提升,一个关键还是要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只要有市场空间必然产生投资动力。大力提升农民参与的意愿,这是建构城乡连体共生最为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步。建立最广泛的群众信任,共生才会变成可能。乡村振兴的主体是村民,不是其他。不管专业力量如何介入,最终还都还必然要落实到村民是否认同,是否愿意参与的关键上。因此,建立最广泛的群众信任,共生才会变成可能。通过提供社区职业培训,培养新农人,通过如何参与村务,如何参与村的建设等专项内容的培训,在潜移默化当中实现对广大村民引导和转化,培育和提升其参与城乡连体共生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将农民的诉求可解决的基本都得以化解,为其参与打下坚固基础。

  人能活起来,乡村自然就有生机活力,自然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与空间。要全面推进职业化建设,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全员利益联结机制,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推进新村民+老村民/老农人+农机人员+农技人员+新业态电商人员+职业经理人员+工匠+培训+第三方服务高素质农民队伍体系的形成。

  (作者系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