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农民教育 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时间:2023-01-16 01:43:26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孙静茹 字号:【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进一步凸显了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推动农民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应当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农民教育摆在乡村人才振兴的突出位置,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凝聚人心、提升素养、开发人力、造福农民为目标,努力办好农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为推动农民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议加强四方面工作。

  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准确把握农民培育重点内容

  围绕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任务,准确把握农民培育重点内容。

  服务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广应用好品种,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种植能手培训,引导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推广应用主导品种,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加强农机农艺装备使用,加大农机装备使用、维修和机收减损技能培训力度,教会农民科学使用先进适用的农机农艺装备。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以专业服务公司和服务型农民合作社为重点开展培训,提高社会化服务的标准化、集约化水平。

  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培育特色种养能手,聚焦脱贫主导产业,加强特色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引导脱贫群众深度参与全产业链建设,培养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农村青年主播”,继续面向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农村青年主播”培育工作,培育一批有文化、会直播、能带动的高素质农民,让好产品卖出好价格,让脱贫群众更多分享增值收益。

  服务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先进技术应用,通过农技推广队伍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简称农广校)队伍协同,将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落实到田间地头。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探索利用可开发的空闲地、废弃地发展设施农业。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培育农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普及绿色种养、科学施肥用药等知识,引导发展种养循环经济。

  服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聚焦产业链条延伸,开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仓储保鲜实用技术和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等课程,壮大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引导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提升农民参与意识和参与技能,教育引导农民深入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分类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参与设施运行管护和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注重对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提高农民思想品德、养成文明行为,以良好家风涵养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坚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分类设置农民教育培养目标

  坚持选育用一体化的育人导向,兼顾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和农民学习需求,精准把握培育重点方向,规划设计高素质农民培育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布局。

  分对象设置目标。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专题研修、沙盘推演等方法,重点提高把握市场、组织生产、合作社建设、企业经营管理等能力。对于小农户,重点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和生产技术技能,通过冬春农民科技大培训、技术示范展示、数字化线上教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等方式开展培训。

  分层级设置目标。对于省级学员,应侧重态度的培育,提升政治信念、思想观念和经营理念;对于市级学员,应侧重知识的培养,强化政策理论知识、市场信息知识、产业发展知识的学习掌握;对于县级学员,应侧重技能的培训,加强生产技能、营销技能、管理技能的实操训练。

  分阶段设置目标。短期培训以事为重,比如,传统种养技术类可将短期培训与跟踪服务相结合,注重解决产业发展的某一类具体问题。长期培育以人为重,比如,经营管理类应将短期培训与职教高教相衔接,让农民在参训后有途径进入院校系统学习,注重提升综合素质和学识层次。

  遵循成人教育规律

  创新完善农民教育方式方法

  农民教育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将成人教育理论作为基础理论支撑,结合农民群体特点和学习规律,完善教育方式方法,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突出教学模式的革新性。改革“知识中心、课堂中心、教师权威”的模式,使之转变为“以农民学员为中心”的新模式,由“知识中心”向“问题中心”转变,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转变,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实现农民学员自主参与、自我管理。

  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要与农民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相整合,突出学习内容的即学即用,使学习内容能够快速帮助农民解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师将农民的经验贯穿到案例教学中,既能加深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度,又能将农民的自身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验证原有经验的有效性。

  突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一项对华东地区1100多名参训农民的调研显示,过半数受访者希望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教师应灵活运用头脑风暴法、讨论法、小组工作法、绘制鱼骨图、班级成果树、词云图等教学方法和工具,丰富教学设计,增强课堂效果。

  注重学习成果输出的及时性。培训结束后,一方面要提醒学员尽快把最有价值的内容讲给村干部、合作社成员和身边的村民,及时分享收获。另一方面要指导农民制订可行性计划书,比如设计一个品牌商标,试种一块新品种试验田,通过若干小目标实现大愿景。

  着眼强化支撑保障条件

  不断健全农民教育工作体系

  农民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要着力强化各方面各环节衔接配套,提升支撑保障能力,构建农民教育良好生态。

  健全组织体系。教育具有极强的公益属性,应继续大力支持公益性培育机构发挥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实施农广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争取经费改善教学设施,稳定高质提供公共服务。同时,加强对市场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依托培育质量效果评价,引导规范市场培训机构发展。

  健全师资体系。实施新时代农民教育强师计划,组建全国农民教育共享师资队伍,推动优秀教师在全国范围内共建共享,建立省、市级农广校教师向县级农广校交流轮岗的激励机制。打造“名师名课”系列,建设专业精品课程群、在线教学资源库和案例库,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争取经费用于公益机构基层教师培训进修,搭建“农师工作坊”,带动培养农村“土专家”。

  健全平台体系。实施农民教育数字化行动,将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和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分别打造成农民教育和农民教师进修领域重要的公共服务产品,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推进机制。加强田间学校建设,围绕产业发展优化田间学校布局,分级分类制定建设标准,完善实习实训设备条件,规范培训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推进田间学校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