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科深度融合 提升种业企业创新能力
时间:2023-04-28 02:43:04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李进伟 李军民 宋维平 字号:【

  在国家许多重大种业政策推动下,种业领军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兼并重组,创新型企业开始增多,企业创新体系、创新资源、创新成果快速提升。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阵型企业,成为我国种业“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的重要力量。但总体上看,我国种业企业的重大创新成果产出还不多,企业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企业创新战略还不清晰;二是创新管理组织还不健全;三是创新投入和创新资源还不足,缺人才、缺技术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善;四是创新动力不足、激励机制不够灵活。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企科融合。科研院所拥有优异种质资源、前沿技术和高水平人才,如果种业企业能够与这些创新资源充分融合,创新能力将快速提升。最初企科融合,是品种权转让;进一步,是联合品种测试;更进一步,是由企业出题的联合研发,如委托研发、揭榜挂帅;再就是企科融合,人融、心融、事业融。

  跨国种业企业通过企科融合收益甚多,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合作协议超过3500份。我国种业企科融合存在三方面障碍:一是企业自身创新链条、创新体系、创新资源太短、太小、太弱,很难持续性承载大规模、高投入、高风险的研发活动;二是科研院所评价体系、评价机制、评价指标对研发人员长期稳定潜心基础性、原创性研究支撑不足;三是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竞争,当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还不健全时,难以充分实现信息、数据共享。

  大北农集团种业业务开始于与中国农业大学许启凤教授合作推广农大108玉米品种。与江苏省农科院邹江石研究员合作推广两优培九水稻品种;与中国农科院作科所黄长玲老师合作推广的中单808玉米品种,连续16年在西南地区占据主导;与中国水稻所合作推广的一系列水稻品种,均大面积推广种植。随着大面积不断推广科研院所的好品种,育种研发能力也得到提升,与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研发平台,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玉米大豆生物育种方向,产出了一批具有重大产业价值的高水平创新成果。

  为深入推进企科融合,大北农将进一步完善自身研发体系和集成测试体系。在大北农凤凰国际创新园,建立国际水准的企业商业化种质资源库,围绕智能设计育种建设生物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中心,建立更大规模的玉米、水稻、大豆等植物品种测试网络,深耕基础研究,布局全球研发,构建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三亚设立研发服务平台,三亚创种基因公司、崖州湾国际农业科技孵化器、崖州湾南繁国际科技创新基金,支撑与科研院所研发团队开展各种方式的合作研究。

  大北农还将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计划把种业科研团队研发人员从现在的300多人扩大到1000人以上,其中领军科学家10名、主要研究人员40名、研发骨干300名。通过全职聘用、柔性引进与联合培养,让更多科研院所老师参与并分享大北农种业发展。将与优势科研院所合作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科研团队,共同承担国家和自主重大种业研发任务。向科研单位老师开放使用转化体性状、商业化的种质资源。吸纳更多的科研院所和种业企业加入生物工程育种创新联合体。深入探索和推进企科融合机制,建立更为紧密的共创共享、利益财富分享机制。

  (作者单位: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