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对农业产业的金融支持,但农村金融长期面临着风险管理难、产品匹配难、经营主体财务信息不完善三大难题,成为影响农村金融供给的重要因素。作为专注支农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全国农担体系专注支农支小,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增信,缓解银行风险管理难题和后顾之忧,积极搭建“政银担”合作机制,构建起信贷资金“下乡入村”的顺畅路径,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目前,全体系累计担保金额超过10000亿元,在保余额超过3800亿元,占全国涉农融资担保在保余额达60%,已成为担保支农行业的主力军。
坚守政策性定位,做到真支农、支真农。全国农担体系专注“支农”“支小”,深耕农村金融市场,集中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体系单笔10万元~300万元的政策性业务占比超过95%。户均在保金额仅31万元左右。支持行业方面,种养殖业在保金额占比70%左右,农产品初加工及流通占比25%左右,贯彻了“专注支持农业”的政策性要求。支持对象中,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保占比超80%,服务对象较为精准。
服务网络下沉至基层,业务覆盖面持续提升。全国农担体系逐步将分支机构及人员下沉至市县、基层,已建成上下联动、紧密可控、完整高效的“国家-省-市(县)”三级服务体系,能够更精准、高效、快捷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服务。全国农担体系自有市县级分支机构超过1100家,共有专职员工超过4000人。随着基层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农担政策覆盖面显著提升,农担体系已成各级地方政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工具,对全国县域范围业务覆盖率达到98%,农担业务规模超过1亿元的县达1764个,超过3亿元的县1009个,超过5亿元的县629个,超过10亿元的县235个。
开发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担保产品,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可获得性。一是结合农业农村“轻资产”特点,创新反担保方式。对10万元~300万元的政策性业务,以信用反担保为主,不断探索农机、养殖圈舍、生产设施、生物资产等非标抵质押物反担保,降低担保准入门槛。二是根据产业生产周期、成本、收入等关键要素,设置适配产业特点的授信额度、担保期限及还款方式。特别是针对林木、水果等生产周期较长的产业,优化还款方式,推出长周期产品。
持续深化银担合作,不断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国家农担公司与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开展“总对总”战略合作,确立了“风险分担、利率优惠、不缴存保证金”三项基本合作原则,各省级农担公司与超过1800家地方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全体系获得银行授信金额1.2万亿元。2022年全体系平均担保费率0.5%,平均贷款利率5.1%,平均综合融资成本5.6%左右,远低于全国农村综合融资成本。“总对总”战略合作银行平均利率低至4.5%。各省级农担公司与合作银行密切协作,不断创新合作模式,优化业务流程,联合开发出一系列符合农业农村特点、易推广、可复制的担保贷款产品。
强化政担合作,成为地方政府推进三农工作的有效抓手。全国农担体系的服务对象、服务领域、目标任务与各级政府农业发展规划高度契合。目前各省级农担公司已与超过1300个市县级地方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末,政担合作县累计担保规模超5000亿元,占全体系累计担保金额一半以上。实践证明,良好的政担合作机制增强了投入三农领域的内生动力,充分体现了政策性导向,是落实国家重点支农政策、放大财政支农效应的机制创新,打造了政担协同支农新局面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创新农村金融供给方式。近年来,全国农担体系按照“业务信息化”“风控数字化”两步走的节奏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国家农担公司研究制定了《国家农担公司数字化转型信息化五年规划》《关于推进全国农担体系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全体系数字化转型的任务目标、实施方式、发展路径。各省级农担公司快速推进,业务处理效率及风控精准度大幅提升,客户融资体验感显著改善。山东、河南、浙江等省级农担公司引入多渠道数据,打造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信息库,实现了大数据筛查、项目实时监控等功能,安徽等省级农担公司已建成数字化自主获客平台,多家省级农担公司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与合作银行的系统对接,打通了业务全流程中的数据信息壁垒。
聚焦国家重点支农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能。一是全力支持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助力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国家农担公司深入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相关要求,组织召开“银担支持大豆和油料作物生产工作推进会”,引导全体系为大豆和油料作物生产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全体系累计支持大豆和油料作物种植项目6.6万个,担保金额超过165亿元。大力支持粮食及生猪等战略农产品生产,粮食种植累计担保金额达1700亿元,相当于支持超过3亿亩的粮食种植,生猪养殖累计担保金额约500亿元,相当于支持了超4000万头生猪养殖。二是充分发挥政策性农担的减贫致富功能,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服务力度。全国农担体系对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现了业务全覆盖,陕西、青海、云南等多家省级农担公司研究制定了重点帮扶县专项支持方案。至2022年末,在重点帮扶县累计担保金额306亿元,县均担保金额1.9亿元。三是配合农业农村部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活动。2021年5月以来,全国农担体系全力配合农业农村部推进“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活动”做深做实,全面推进常态化服务,加快拓展业务。积极参与信贷直通车“乡村行”活动,配合农业农村部及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完成挂图设计,印制及初步分发宣传挂图超过60万份,联合合作银行多渠道开展宣传,着力提升直通车活动的惠及面及影响力。四是大力支持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建设的1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累计支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担保项目超过19万个,担保金额超1300亿元。
严守风险防控底线,确保长久发挥政策效能。不断完善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看人、看事”风险评价模式,开发产业风控模型,强化全体系风险评估评价及预警机制,做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2022年,全国农担体系代偿率仅为1%左右,成立以来累计代偿率1.3%,均呈下降趋势,远低于行业平均代偿率水平。33家省级农担公司平均拨备覆盖率超过200%,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构建起稳固的风险防控屏障。
(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