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摘萃
时间:2023-04-28 02:27:38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推进创新链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

  涂圣伟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建设农业强国,科技创新依然是根本动力。必须加快培育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增强重要种源、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和产品自主可控能力,加快推动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同时,加强创新链与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优化科技与劳动力等要素的组合配置,推动农业科技从点式创新向链式创新转变,即从生产环节技术创新转向种养加销、资源环境等全过程全要素全链条技术创新耦合,从聚焦量的增长向重视质的提升转变,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增长、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的统一。

  来源:《经济日报》

  完善仓储、物流和应急等设施,健全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张应良 徐亚东 西南大学农村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首先,完善仓储体系建设。根据形势变化,科学把握轮换时机和节奏,确定粮食储备的目标、功能和规模,必要时及时调整轮换数量和品种结构。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质检体系建设,夯实粮食储备基础。其次,完善物流体系建设。规范粮食流通秩序,着力健全国家物资储备标准化体系,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依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人口数量、结构等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粮食应急保供网络。最后,完善应急设施建设。建立粮食安全预警体系,完善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加强粮食储备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提升储粮药剂科技水平、粮食库存质量在线监测技术水平和粮食物流减损技术水平,推动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建设“智慧粮库”。

  来源:《中州学刊》

  民间组织要在传承创新传统文化上下功夫

  王文强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对于农村的传统风俗习惯不能一味地用“禁”“破”来限制,破了旧的,未创立新的,就会让农民群众处于文化真空之中。民间组织更为重要的职能应该是“立”,即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比如婚丧节庆,是普通农民生活的头等大事,每个农民家庭都希望尽可能办得有尊严,作为农民自己的理事会,要做的不仅仅是劝导攀比之风,更应该与农民共同创造性继承传统文化,帮助农民家庭在仪式、程序、内容上进行创新,支持农民把活动办得庄重、简朴而有气氛。为了更好地发挥红白理事会的职能,需要政府联合地方文化组织加强对乡村红白理事会的引导,对理事会的带头人进行适当的文化培训。同时,当前部分乡村民俗活动在形式、内容上已经有了新的创造,政府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乡村文化组织、礼仪主持人、文化带头人跨区域参与新风尚的民俗活动,进行交流学习,将农民优秀的文化创新成果推广开来。

  来源:《新湘评论》

  树立大国土观,不断拓展食物安全空间

  罗必良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禀赋异质性也决定了农业发展模式的多样化。传统种植业经济产出价值高,但发展空间受地形、气候等因素所限。大农业不仅涵盖传统的作物种植业,也包括以水域为载体的渔业、依托草原的畜牧业以及技术密集型的智慧农业等。基于大国土观建设农业强国,必须转变“重粮轻经”“重平原轻山区”的农业发展思路,引导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充分发挥不同地区自然资源比较优势。同时,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做到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针对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要利用先进技术突破资源约束,将区位劣势转化为资源优势。此外,统筹农业生产布局由陆域向海域拓展,由平原向山地延伸,提升农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最大限度挖掘国土资源潜力,培育农业增长后发优势。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加强行业规范化管理,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跨区域整合

  高强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全面推动服务行业管理制度建设,建立服务组织信用评价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强化服务品牌引领。统筹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产业集聚空间载体建设与优化,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承载力。强化县域联动,盘活存量,引导社会化服务主体充分参与到区域分工中,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跨区域整合,利用地域间的比较优势,推动优势服务资源互补,打破区域限制,提升区域优势的外溢效应。以县为中心,面向乡村,搭建“中心—外围”状辐射型农业技术、人才培训、创新创业、产品营销等服务网络,促进以县城为核心的城乡间服务资源整合,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

  提高县域治理水平,强化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权利保障

  叶裕民 马国栋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市民化包含市民意识的普及以及居民成为城市权利主体的过程。县级政府要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居住权利、就业权利、享受基本服务的权利、参加社区政治生活的权利等。因此,要着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参与率,规范劳动力市场管理,通过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文体活动和以参与、合作、互助为重点的居民活动,培育非户籍居民的现代文明观念、社区互助意识和居民自治精神,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我并获得社会认可,逐步建构社会网络、积累社会资本、实现身份认同。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