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古称“河东”,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因“盐运之城”得名,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
2020年5月,运城市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布局新的任务书、路线图,协调推进全市13个县(市、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规划全市推进乡村振兴奋斗目标和专项任务,加快构筑上下贯通、部门协同、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返贫预警测起来
“扶上马、送一程”,围绕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运城市牢牢筑起防止返贫致贫预警防线。
2020年以来,运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的要求,印发了《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强化县、乡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压实行业部门责任,坚持动态管理。
在监测队伍上,充实了村级信息采集员、乡级信息录入员和县级信息审核员的三级监测队伍,共确定信息员、录入员、审核员2000余人,确保易返贫致贫人口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录入、第一时间帮扶。
绛县制定“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流程图”,严格“风险预警、入户核查、承诺授权、信息比对、民主评议、村级公示、镇级审核、县级审定、系统标注”九步程序,推进动态监测规范化;平陆县实行防返贫监测数据信息质量周抽查、月审核制度,每月对脱贫户、监测对象各类数据进行统计收集、采集录入、筛查预警、分析研判,对发现的预警信息及时反馈乡镇、村和行业部门进行“双核查”,全力防范脱贫人口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垣曲县规范农户自主申报、部门信息比对、基层跟踪回访、舆情信访预警等监测方式,对发现疑似风险问题信息,通过入户排查、走访核实、综合研判等途径,形成以干部入户摸排为主、信息监测预警为辅的快速响应机制。
产业就业帮起来
运城市强化产业就业扶持,提升群众增收硬支撑,在产业发展、产销衔接、务工就业等方面持续用力,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乡村振兴在产业、就业提档升级中全面推进。
一方面,立足地域优势和资源禀赋,紧紧围绕农业“特”“优”战略,打造“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三大农业品牌,在各县(市、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粮、果、菜、畜四大产业为主导,小杂粮、道地药材等产业多元、产品多样的发展格局。
另一方面,强化产销衔接,在北京、上海、深圳、太原等地设立农业品牌宣介直销网点,并充分借助各类农展会,加大招商引资,促进产品销售。同时,积极组织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加大与农户对接,并充分利用直播带货、线上助销、线下直销等手段,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截至目前,全市驻村工作队助销脱贫地区农产品6814.1万元,带动扶贫产品销售10.8亿元,同比增长9.1%。
运城市通过“春风行动”“就业扶贫行动日”等活动,大力开展技能培训起底、稳岗就业保底和公益岗位托底,支持企业和扶贫车间优先吸纳脱贫劳动力,设立临时性公益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就业。目前,全市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10.6万人,比2020年全年就业人数多4457人。
平陆县作为山西省确定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县西发展苹果、桃和玉露香梨,在县东发展花椒、核桃等干果林,在黄河沿线发展大棚蔬菜、西瓜和热带水果;夏县西村发展花椒2800亩、药材4600亩,“了坡味道”花椒、“南岭小米”登上中国银行“公益中国”网络销售平台;垣曲县通过企业、扶贫车间及各类公益性岗位优先吸纳、安置脱贫劳动力2200余人。
此外,运城市加强资金项目监管,落实金融扶持政策,确保扶贫项目资产长期稳定发挥效益,目前已完成7250个、总投资42.1亿元的扶贫项目确权登记,完成3.7亿元上级资金和8100万元市级资金配套下拨,持续为乡村发展注入“活水”。
村貌乡风靓起来
乡村治理从整治环境入手。2020年以来,运城市以建设沿黄河汾河美丽乡村示范带为抓手,以创建示范市、示范县、示范乡、示范村为引领,坚持“清拆改种建”五治并举,深化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六乱”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从一处美向全域美、沿线美向纵深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
夏县西村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形成“人均500树、家家一片林、织出方田网、处处绿成荫”的生态宜居新格局;万荣县闫景村累计投资1200万元,相继完成垃圾场整治、违建拆除、厕改、生物质炉改造,实现村庄常美常新;河津市龙门村环村,环厂千亩林带全面建成,绿化率达47%,一个园林化的美丽乡村已经初步成型。
截至目前,全市共宣传发动72.3万农户,清理“六乱”12.3万处,清理垃圾121.7万吨,消除交通安全隐患3015处,取缔违法占地581.6亩,复垦农田4328.6亩,在全市打造了12个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
农民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垣曲县峪里村建立“评、管、奖、用”四位一体创评机制,孝道文化传播十里八乡;夏县北大里村积极推行“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有力推动乡村文明建设;河津市伯王村将村规民约融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以道德力量助推乡村善治,培育文明乡风……目前运城市已评选出8万余星级文明户,人人讲文明、户户争五星,在这里已蔚然成风。
驻村队伍强起来
为培育乡村振兴新生力量,营造钻研、精通三农工作的浓厚氛围,让更多资源下沉到乡镇和村,运城市严格落实中央、山西省关于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要求,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制定选派工作方案,明确人选条件、选派程序、派驻范围和驻村要求,对全市脱贫20户以上的339个脱贫村、37个脱贫人口100人以上的易地搬迁安置点、7个脱贫人口5000人以上的重点乡镇和平陆、垣曲、绛县的1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共选派413支工作队、16名示范村第一书记,共计1262人。
为加强日常管理,切实发挥1262名干部的驻村帮扶作用,运城市不仅延续脱贫攻坚时期形成的“红黑名单”通报机制和“双月评议”制度,还多次举办全市乡村振兴干部暨驻村干部培训,并组织县(市、区)开展分类分层专项培训。
截至目前,运城市共开展集中培训、政策宣讲、政策大讲堂等形式的培训68场次,累计培训近5000人次,确保了对乡村振兴系统干部、基层干部、驻村帮扶干部的培训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了他们乡村振兴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夏县北大里村,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充实“党建+”形式和内容,全力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万荣县张李冯村以“五面红旗”示范村创建为契机,有效解决“人、治、物、效”问题,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河津市龙门村,集体资产持续积累、工农业产值持续攀升、村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这些经过“充电”的干部,带着激情、能力、水平,活跃在乡村振兴第一线。
运城市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健步向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