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高素质农民培育 夯实乡村人才支撑
时间:2022-02-16 15:11:06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顾媛 字号:【

  2022年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关键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乡村的全面振兴,意味着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一个都不能少,而这其中人才振兴更是关键,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进一步推动人才振兴就需要更加重视农民教育培训。

  农民教育培训是一个春风化雨、成风化俗、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多年来,我国的农民教育培训在以农广校为主、多种力量共同参与的模式下开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大批高素质农民涌现了出来,一支规模宏大的现代农业土专家、乡村振兴田秀才队伍壮大了起来,一大批强农惠农政策和农业实用技术传播开来。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智慧农业的普及和大数据的应用,农民的需求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农民教育培训要如何进一步提质增效、服务乡村振兴,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农民培育成果丰硕显著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要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2021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培训机构作用,加强对高素质农民、能工巧匠等本土人才培养。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都对农民教育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公益性培训机构为主体,市场力量和多方资源共同参与的教育培训体系,各级农广校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办学链条一直延伸到乡村,把农民教育培训办在乡村、办进产业链、办到田间地头,育人天地间。农民成长成才路径也更加丰富。

  为推动农民技能培训,农业农村部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培训,每年培训农民100万人;为着力构建短期农民培训与中长期农业职业教育相互衔接、互融互促的新型农民教育格局,农业农村部联合教育部推动高职扩招培养高素质农民工作,帮助更多农民圆“大学梦”,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农民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大舞台,唱响“希望的田野”。

  新阶段面临新变化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在新阶段面临着新变化。

  农业科技进步更多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十三五”以来,我国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技术装备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完成8亿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让粮食生产告别“望天收”。无人机、自动化、物联网等农业“黑科技”也在加速进入田间,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更多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为主体,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和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十三五”以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农业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纳入全国农业农村部门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超过100万家,农民合作社达到222.5万家,辐射带动全国近一半农户。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总量超过90万个,生产托管服务超过16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超9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7000多万户。这些主体产业不同、规模不同、需求不同,农民教育培训要主动满足不同生产组织方式的要求,培育高素质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带头人,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新产业新业态更多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养老、农村电商等乡村产业类型不断丰富、新业态大量涌现,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的融合发展,对农业农村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懂田间地头、又懂市场码头的人才成为主要需求。这就要求农民教育培训拓宽覆盖面、加强孵化引领、聚焦复合型人才培养。

  调动各类资源共创未来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整合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资源,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这是中央立足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形势任务作出的部署,指明了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方向。

  要充分发挥农广校体系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主体力量的重要作用。农广校体系要切实发挥农广校体系覆盖全国、影响力大和联合办学的优势,进一步强化资源力量整合和组织服务职能及培训能力建设,健全定期会商、信息共享、资源共惠等机制,开展信息动态交流,推动相关资源力量更多支持农民教育培训。

  要充分利用涉农科研院校的教育资源禀赋。农业科研院所和涉农高校是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摇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通过农科教协同发展(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科学研究、农业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融合发展)的高素质农民培养模式,在热区广泛开展农业人才培养工作;江苏农科院新农学院通过“培训三步曲”(即训前了解需求、组织备课;训中精心服务、规范管理;训后及时总结、跟踪服务),精准开展培训,让新时代的新农人找到更大的舞台;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扎根农村办高职,面向产业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了一大批“乡村振兴引路人”“脱贫攻坚领头雁”“产业技术带头人”,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农业科研院所和涉农高校具有完备的教学条件、丰富的教师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充分调动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农民教育培训的积极性。新希望集团制定了“10万新农民”职业培训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为社会培养10万新型农民。中央农广校也与先正达集团等开展深入合作,实现事企合作共同培育高素质农民。农业龙头企业在技术和资金上都有充足的优势,有了他们的助力,农民教育培训将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农民教育培训的大船要扬帆远航,需要农广校体系、涉农高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等社会力量发挥各自特长,为广大农民提供实习实践、创业孵化、跟踪指导等支持服务,形成各类资源在机构间和区域间协调对接、共建共享、优势互补、高效协作的新常态,为农民教育培训打开新局面,为更多农民创造舞台,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展开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