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中央决策部署和大力推动下,在各级政府和广大双创人员共同努力下,我国农村创业创新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实践证明,大力推动农村创业创新,有利于应对复杂形势变化,有利于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有利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也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进一步提高农村创业创新工作质量,既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需要,也是其本身的内在要求。从当前情况看,推动农村创业创新需要着力做好六方面工作,即“两区分,四强化”。
区分创业与就业的不同。创业就是“创业者及创业搭档对他们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这里将“创业者”和“创业搭档”作了区分。农村创业创新语境下的“创业”,其内涵应该是各类人员在农村创办并持续运营特定产业主体,并吸纳和带动农民就业的经营性活动,其主要表现是培育新产业、打造新业态和探索新模式。一般而言,创业可以通俗地表达为创产业、创事业和创家业,但很明显的,创家业是不在我们政策意义上的创业范围内的。比如,开个小卖部,自己既是老板又是员工,这对家庭来说当然是创业,但对社会而言,就只是就业。在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中,创业者只是少数,而大部分人是创业创新的追随者、受益者和服务对象,他们是标准的就业者。
截至2020年底,我国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超过1000万,这是个不小的数字。但深入分析,这其中实际包含了创业和就业两个层次的人员。根据选点调查,结合经验分析,在返乡下乡人员中,真正意义的创业者占比不会超过30%,而其余人员则是纯粹的就业者。这个数字很重要,因为全国2000多个县市区、60万个村庄,一共只有300来万农村创业者,这绝对是一个十分稀缺的精英群体,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关键少数”。
科学区分创业与就业,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更具有重大实践价值。它可以使我们避免观察统计时的数据混淆,防止政策制定上的目标失准,减少形势分析上的盲目乐观,使我们以更客观准确的判断、更务实精准的工作,对创业者给予更有力的支持,对就业者给予更有效的帮助,推动农村创业创新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区分城市创业创新与农村创业创新的不同。农村创业创新有许多不同于城市的地方,乡村产业发展也有很多独有的特点。比如招工上,农村产业劳动密集性高、工作居住环境较差、生活服务不方便,即便相对高薪也很难吸引年轻人,高质量的优秀人才更是难找;产业类型上,大多数是种养业以及相关加工业,与城市产业相比,投资周期长、市场风险大、比较效益低;配套服务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交通物流条件也有较大差距,市场拓展和品牌打造都有特殊的困难;考核评价上,由于乡村创业的产业类型(一般为涉农产业)、区域条件、技术人才以及产品结构等特点,衡量企业创新度的研发投入占比以及表征知识产权的专利、商标数量等通用指标对其又不具有直接参考性。诸如此类的差别,要求在推进农村创业创新时,既要借鉴城市创业创新的经验做法,又要尊重农村创业创新的特点要求,要避免评价判断的主观化、工作推进的理想化和政策设计的单一化,防止简单套用城市创业创新思维和策略来对待农村创业创新。
强化人才支持。农村创业创新,人才是关键。目前,我国农村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与城市、工业人才相比,农业农村领域人才获得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偏少,乡村振兴人才优先发展格局尚未形成;组织、教育、科技、农业农村等部门还存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的情况,有时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人才支持的工作合力尚未有效形成;农村人才创业的财税、金融、用地等扶持政策统筹不够,倾斜力度不大,贷款难、用地难、融资难、招人难问题比较突出;现有农村人才专业素质不高,培训提高机会不多,人才评价激励和政策保障还不充分,影响人才自身发展。对此,需要围绕农村创业人才引、育、留、用这一主线,聚焦人才发展关键领域和突出问题,着力在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成长环境、舆论环境和产业生态上下功夫,以更为有利的条件吸引和激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激发和增强农村创业者的奋斗精神、奉献意识和乡土情怀,以实际行动扎根乡村、服务乡产、富裕乡亲,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强化创业辅导。从城市进入乡村,从务工转向务农,返乡下乡创业者常常因为政策不明、技术不熟、水土不服而创业失败,因此,有必要组织一批有经验的管理者、科技人员和成功企业家对他们进行深入的创业辅导与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将农村创业创新的目标与国家战略要求统一起来,将产业选择、业态创新和模式探索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规律结合起来,做到方向准、目标明、重点清、落脚稳。从当前农村发展现状和趋势看,在创业的产业选择上,要重点选择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信息密集型产业,如创意服务业、家政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电商服务业、旅游服务业等。当前,尤其要从国内国际形势出发,从我国发展战略布局出发,指导帮助农村创业人员实现四个转变,即从外部环境倒逼的返乡创业转到积极主动的在乡创业,从临时抱佛脚的过渡性创业转到长期谋划的扎根式创业,从个人打拼的独狼式创业转到优势互补的抱团式创业,从单一的生产型创业转到多元化的融合型创业,提高农村创业创新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
强化环境建设。积极培育有利于农村创业的产业生态、要素生态、市场生态和环境生态。细化实化“人、地、钱”支持政策,构建相互协同的政策支持环境;建设完善返乡入乡创业园和孵化实训基地,开设一站式办事窗口、网站等便捷服务平台,优化创业服务环境;促进政企合作、农企合作、企业间合作以及人才间合作,做强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拓展价值链,促进乡村产业前后贯通、上下联动,探索建立多要素集聚、多产业融合、多主体培育,资源共用、信息互通、市场共建、利益共享的产业生态,打造优良创业环境。
强化宣传推广。统筹各类媒体渠道,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农村创业创新扶持政策、先行区域和优秀典型进行宣传推广,大力推介创新性强、适用面广、示范性好的创业项目和经验做法。开展农村创业之星、优秀带头人评比表彰,挖掘宣传他们坚韧不拔、艰苦奋斗、敢闯敢干的创业精神,心无旁骛、精益求精、不断超越的工匠精神,爱国敬业、立农为农、守正出新的企业家精神,通过典型示范和榜样引领,让今日的旁观者成为明天的参与者,今日的就业者成为明天的创业者。
面对新的百年奋斗目标,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面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的历史任务,面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农村创业创新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要胸怀大势、不舍微末,用系统的工作谋划、务实的工作举措,努力推动农村创业创新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国家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