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带打造蔬菜保供增效新格局——重庆市蔬菜产业发展调研
时间:2022-02-16 15:20:13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马平 谢宇 周敏 字号:【

  近年来,重庆市蔬菜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全市蔬菜基地常年稳定在225万亩左右,生产量2000万吨左右,已基本形成“保供增效三产业带”布局。主城都市区蔬菜基地生产供应量占到60%以上,形成“自给有余,有进有出”的紧平衡状态。此外,已形成“渝遂高速公路沿线时令蔬菜产业带”“高山蔬菜产业带”和以涪陵为重点的榨菜、以石柱为重点的辣椒“加工蔬菜产业带”。

  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保供能力显著增强。通过近年来的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和良种良法,重庆市蔬菜“春淡”缺口已下降到10万吨以下,“秋淡”已基本解决,全市常住人口人均蔬菜生产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保供能力显著增强。

  带动就业效果明显。蔬菜作为重庆市种植业第一大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农民就业效果明显。

  助农增收成效显著。蔬菜对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贡献15%以上,蔬菜专业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市7个百分点。2020年年底,重庆市贫困地区蔬菜年产值达180亿元左右,带动450万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呈现新特点

  品种结构日益优化。按照“调减大宗菜,增种错季菜,补充特色菜”的调整思路,重庆已经形成城郊地区种鲜销蔬菜、中高山地区种错季蔬菜、沿江地区种加工蔬菜的生产格局,榨菜(青菜头)、食用菌、高山蔬菜、调味品的比例得到较大幅度提升,目前占蔬菜比重接近30%,全市种植面积达到334.8万亩。

  蔬菜生产工厂化、现代化。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非粮化”“非农化”政策,近两年来,坚持内涵式发展的蔬菜现代化之路,在重庆主城都市区大力引导新(改)建蔬菜工厂,逐渐挑起全市蔬菜生产供应、提质增效的担子。重庆渝北区兴隆镇、木耳镇分别新(改)建智慧菜苗工厂和食用菌工厂,智慧菜苗工厂每年可生产白菜、莴苣、菠菜、萝卜等种苗5000万株,通过机器手育苗、手机远程控制、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可将速生菜采收周期缩短20天左右,可产出相当于10万亩生产基地的蔬菜,产能提高15%~20%;食用菌工厂日出菇量达到2吨,工厂同时包括仓储物流,既大大降低产销成本,又保障市场供菜。

  生产全程标准化、绿色化。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和新“三品一标”的要求,大力推进蔬菜绿色标准化发展。通过加强市县乡三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严管生产投入品,杜绝高毒禁用农药、肥料、农膜、添加剂等投向生产环节。强化产销过程监管,增加农药残留抽检频次,严把安全间隔期、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等关口。“十三五”期间,重庆市蔬菜产品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品牌蔬菜比重增加1成左右,国家例行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

  科技支撑有力有效。依托重庆市农科院、重庆市级大专院校等平台、学科、人才优势,自主育成“艳椒”辣椒、“渝茄”茄子、“涪杂”榨菜等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优品种30余个,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加工型辣椒、茎瘤芥、华南型黄瓜、单性结实茄子等育种研究水平全国领先。主要蔬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增产贡献率43%以上。如酉阳县首创农业发展当地农户种植加工辣椒,只接受选育的“艳椒”系列品种。“水旱轮种”“菜稻轮作”“菜果套作”等多种生产模式和精量播种、嫁接育苗、间套轮作、避雨栽培、肥水一体化、智能化高效生产、节能机播机采等一批适用技术在潼南、铜梁、璧山、合川、武隆、酉阳等区县得到广泛推广,为蔬菜生产提供强大推力。

  经营主体年轻化、高素质化。目前,重庆市有县级以上蔬菜龙头企业447家、专业合作组织2148家,蔬菜新兴经营主体年轻化趋势明显,50岁以下占比超70%,一批有文化、有胆识、专技术、懂市场的80后青年成长为主力军,为蔬菜生产、储运、销售等环节贡献智慧和力量。调研发现,璧山、铜梁等区县的规模化育苗及种植业主,大多为专科以上文凭的80后。

  多种经营模式日渐成熟。专一品种经营、抱团发展、订单生产等以市场为主导的多种经营模式日渐成熟,助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如重庆曼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点占领苕尖市场,年苕尖供应量约占全市的60%~70%;重庆永川秀珍菇种植企业运用抱团发展模式,年秀珍菇供应量占全市市场份额90%以上;重庆酉阳县恒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与上海、深圳等客户签订蔬菜保底收购价,实现订单生产。

  面临的新问题

  基地产能保障不足。重庆市标准蔬菜基地和设施蔬菜基地仅占总基地面积的14.12%(绝大部分是小拱棚),并且基础设施设计水平落后,排灌设施配套不够,路、沟、渠等基础设施严重老化,不能保障蔬菜的标准化生产。

  蔬菜产值较高但收益不稳,业主经营积极性不高。蔬菜生产亩均纯收入达3509元,但种植盈利存在明显的周期性,且收益不稳定。蔬菜种植一般以五年为一个周期,五年中两年亏损两年持平一年盈利。特别是从事蔬菜生产的业主,超过一半长期亏本、30%业主收益持平,仅有20%业主能够盈利。

  蔬菜价格波动较大。受“买全国、卖全国”的大流通环境影响,蔬菜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且剧烈,某个单品的较大幅度波动就可能导致整个蔬菜行业效益不稳定,加之务工、投入品、农资等成本跟随物价持续上涨,造成蔬菜种植效益上下起落。

  自主品牌影响力不足。重庆市现有蔬菜地理标志产品39个、有机产品74个、绿色产品109个。但自主品牌多而杂、小而弱,普遍被山东、江浙等发达地区贴牌。

  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综合考虑“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用地、财政、绿色发展等政策的新变化,建议重庆市蔬菜产业在工业化、智能化、市场化、链条化、品牌化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逐步扩大绿色蔬菜工厂占比。建议下一步以工业化的思路、智能化的手段,大力推行工厂化育苗和出菜。将财政资金投向工厂化菜场创建,结合农业农村部下一步支持绿色蔬菜基地创建的契机,创建一批重庆市级绿色蔬菜工厂。

  进一步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建议构建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蔬菜产业多元投入保障制度。探索设立市场化运作的乡村振兴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向蔬菜产业转型发展倾斜,支持有潜力、有实力的蔬菜企业做大做强。

  大力推行“一产接二连三”的发展模式。建议立足于产加销全产业链,促进蔬菜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贮藏保鲜及品牌化销售。同时,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化联合体。

  整合资源,整合品牌,着力提升产业效益。优化利用清理整治的复垦耕地、中高山及平坝冬闲田、烟田等,引导村集体经济的建设用地和废旧厂房、校舍、荒地等,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芽苗菜、速生菜、高山蔬菜等产业。按照全市经作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总体要求,按区域整合品种和资源,全力打造“涪陵榨菜”和“重庆智菜”蔬菜区域公用品牌。

  (作者单位: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