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小学文化,养牛仅有10年,却能为四川省广元市农业系统县乡畜牧管理人员讲授养牛技术。他就是四川省旺苍县普济镇犇羴鸿运家庭农场的场主杨波。
第一次认识杨波,恰逢邻县某镇农业服务中心一行二人驱车两个半小时,赶到犇羴鸿运家庭农场请教人工授精和饲养技术,购买小牛。他们坦言:“我们在市局培训时,杨老师说他人工授精成功率可达90%,一天24小时只喂1次饲料,太不简单了。我们今天专程上门求教。”杨波带着他们到圈舍,现场指导。实操之后,他们基本掌握了母牛人工授精的窍门。
精诚求技返乡创业
杨波的家乡旺苍县普济镇月西村观音洞,坐落在群山褶皱里,南边裂开的窄缝间,浅浅的溪水左躲右闪,迤逦流向山外。溪边崖壁上,贴着一条歪歪扭扭的水泥路,仿佛随时可能被强劲山风扯断的绳子。这是村民出山的唯一通道。当地土地零散瘠薄,种植玉米、土豆和油菜的产量不高,一年收入很少。2009年,杨波毅然外出谋生。他先在广元市皇家肥牛火锅城做传菜员,第一次感受到牛肉深受城里人喜爱,发现了牛肉潜在的巨大价值,便萌生了利用家乡荒山野草养牛的愿望。养牛要有技术,技术哪里来?只有学,他辗转上海、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利用打工间隙,走进养牛场,有啥做啥,苦活累活脏活抢着干,不要分文工钱,只求教他养牛技术。心诚则灵,师傅们见他实诚好学,便毫无保留地向他传授了选牛、养牛、配种、接生、防病治病等技术。同时,他购买人工授精、牛病防治和肉牛育肥等方面书籍,潜心揣摩,刻苦钻研。渐渐地,他基本掌握了全套养牛技术。
2012年,杨波借来1头本地母牛,交给父母养殖,繁殖小牛。
“我是长子,弟弟还小,父母年龄越来越大,我必须撑起这个家。人家靠海吃海,我就靠山吃山。家乡大山养育了我,我要利用学到的养牛技术,振兴家乡,带动村民发家致富。”他动情地说。
家乡有养牛传统,但大都一家养一两头,最多三四头。冬天,大雪封山,交通阻断,牛只能吃干草,掉膘严重,只剩骨架。养牛不仅耽误人,还没多少利润。
2014年,他返回老家,投入70000余元,自己设计,修建圈舍。当时不通电,不通路,只能用锄头挖,用撮箕端,用斗车推。他借来小型碎石机,在河里粉碎石头。石头大了,他抡起二锤,砸成小坨,再放进碎石机里。红砖和水泥买回来,拉不到工地,只有靠人工转运,他一次背200多斤砖。歇气时,屁股挨到沙发,脑袋一沉,就酣然入睡了,但又睡不长,醒来便浑身酸痛。修圈时,考虑到人工、材料、资金,杨波常常彻夜难眠。经过一年努力,好不容易建成圈舍,但掏空了全家积蓄,还拉下了债账。
正当一筹莫展时,县畜牧局闻讯,奔赴月西村,向他提供了专项资金6万余元。他付清材料款,购买了3头西门塔尔母牛和1头西门塔尔公牛。从那以后,市县镇领导和县乡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多次到现场,指导他进行品种改良、草料收贮、粪污资源化利用,先后为杨波提供补助资金27万余元。
受邀讲课技惊四座
杨波养牛,每月给每头牛称1次体重。他每天下午4点左右进牛圈,晚上9时左右出牛圈,一天只忙这5个小时左右。如果父亲帮忙,他还忙不到5个小时。剩下的时间便用来看书,和拿出专用笔记本,详细记录当天喂料数量、牛进食情况、身体状态、防病治病用药,以及人工授精期、发情期、预产期、生产期等情况,思考、总结,记下改进方法。他用温水喂牛,24小时只喂1次饲料。牛从早到晚都悠闲地卧着,即使除粪时,牛都不站起来,但只要饲料搅拌机一响,它们就抢着站起来,等候吃草料。
他做过统计和核算,一头牛从小到大,冬天平均每天吃10.25元草料,热天吃9元左右草料。他主要选用成都正大饲料育肥牛,平均每天长3斤多,最高一天长6.2斤。母牛不考虑一天长多少斤,只要营养跟得上。他卖过最大的牛重2366斤,喂了20个月,一直是一天只喂1次,每斤卖18.2元,去掉零头,当场到手43000元。
去年12月,他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我是广元分管农业副市长,姓李。我市即将召开全市农业系统县乡畜牧管理人员培训会,请你讲课。”他吓了一跳,县乡畜牧管理人员大多科班出身,都有技术职称,有的年龄超过了他父亲。咋敢给他们上课?他赶忙推脱:“领导,我这几天忙,没时间。全市比我养牛养得好的人很多,麻烦你找他们讲课嘛。”李副市长说你尽量安排,我能给你打这个电话,就证明你比全市哪个都养得好,后面市农业农村局张副局长跟你联系。
杨波推脱不掉,诚惶诚恐地走上讲台,起初两腿打颤,语无伦次,讲着讲着就轻松自如了,因为都是自己做过的事,信手拈来,侃侃而谈。由于说话接地气,“懒”养技术独到,尤其是人工授精成功率可达90%,24小时只喂料1次,令学员耳目一新,啧啧称奇。课后,学员们簇拥着他提问,索要电话号码加微信。这次,他授课三期,全市四县三区280余位县乡畜牧工作人员听了他的讲课。授课归来,县内外许多畜牧工作人员和养殖户慕名赶往犇羴鸿运家庭农场考察学习,或者聘请他赶赴本地传授“懒”养技术。
传授技术产业带动
“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才是富。”杨波说,我们山区老百姓要致富,过上好日子,必须要有自家的产业。在他的带动下,月西村20多户村民搞起了养殖,肉牛存栏400余头,肉羊存栏600余只。养殖户有啥问题,他都尽其所能地提供帮助。他还受邀到苍溪、剑阁等地传授养殖技术,规划设计圈舍,既保障质量,又想方设法降低成本。
养殖户们请教“懒”养诀窍,他和盘托出:“我养牛,一天24小时,为啥只喂1顿饲料?牛喝温水,温水比冷水暖胃快,降低了饲料转化的热量,也就降低了饲料喂入量。我把精饲料、酒糟和草料拌和,让酒糟的汁水充分软化草料,牛吃起来口感好,也容易消化吸收,粪便中就难得找到过料了。”
有人问:“一天只喂1次,啥时候喂最好?”他作出解答:“冬天,我下午6点后喂。冬天晚上比白天冷多了,牛吃了饲料就会产生热量,它就不觉得冷了。第二天白天,牛虽然有点饿,但气温升高了,需要饲料转化的热量减少了。夏天下午5点左右就喂了。”
今年二月,晚上11点,杨波手机突然响起:本村李勇家的母牛难产,危在旦夕。他带上药品、呼吸器和助产器,开车就跑。赶到李勇家,他迅速消毒,戴上手套,注射止血、缩宫等针药,右手伸进母牛子宫,把小牛交叉的双脚理顺,把小牛弯曲的脑袋扳正,套上助产绳和助产器,慢慢拉出小牛,再给母牛注射抗菌消炎和快速补充营养等针剂。他熟练地紧急处置时,还向李勇传授处置方法。肉牛母子平安,李勇和家人赞不绝口,感激不已。
还有一次,县内一家养殖场小牛拉稀,带血。场主就当痢疾治,不仅不见好转,病情反而加重了。电话请教杨波,他当即纠正:“拉稀带血,是由大肠杆菌引起,必须按治疗大肠杆菌方法治疗;如果按照普通痢疾治疗,容易脱水死亡。”对方恍然大悟,立即改变治疗方法,没过多久,小牛转危为安。
今年年初,普济镇贯彻落实市县党委政府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号召,决定立足月西村自然禀赋,把月西村逐步建成畜牧养殖村,给予圈舍、种牛补助,规划发展养殖户400户,养殖肉牛4000余头。杨波作为全村最大养殖户,担子更重了。风华正茂的他,将不负众望,负重前行,真正起到“头牛”作用。
(四川省旺苍县农业农村局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