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农广校是全国农广校四级体制五级办学体系的关键环节,是为农民办学的重要阵地。中央农广校调研组深入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祥符区和商丘市夏邑县、永城市四县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县级农广校发展现状、问题和发展诉求,通过“解剖麻雀”,思考进一步发挥县级农广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作用。
县级农广校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作用成效
围绕产业办学,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夏邑县通过农民教育培训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用农民教育培训的软实力,促进社会经济的硬发展。”商丘市委常委、夏邑县委书记梁万涛说。夏邑县农广校围绕主导产业办班,推动打造“夏邑西瓜”“夏邑白菜”等农产品品牌,促进形成以粮食、蘑菇、西瓜、鸭为支柱的产业发展格局。该校将学员创办的满园红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发成为田间课堂,带动周边500余人从事葡萄种植,面积超7000亩。
培育高素质农民,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夏邑县农广校积极培养青年人才,学员王飞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当选省人大代表;中专班学员、00后青年陈阳在农广校教师帮助下,流转土地种植火龙果等,并建成“陈阳农场”田间学校,不断拓展产业链条,效益在170万元以上。开封市祥符区农广校坚持“应培尽培”“需培就培”原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云上智农APP等教学手段开展培训,建立微信工作群开展跟踪服务。永城市农广校打造“千寻·春风十里”电商实训基地,提供电商直播全程服务,累计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人才260人。
强化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永城市农广校与团市委密切配合,对参加培训创业致富、各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典型学员进行宣传,对党的方针政策、公民家庭美德、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等进行宣讲,促进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兰考县农广校重视田间学校文化建设,指导五农好食品有限公司田间学校学习焦裕禄精神,打造“真诚做人、勤恳做事”的企业文化,深挖产业文化,追溯“酱”的历史,把“五农好酱”打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展绿色理念教育,促进乡村生态振兴。夏邑县农广校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培养学员生态环保意识。该校打造的太平镇百果生态园田间学校采用科学栽培模式,使用喷灌、水肥一体化和先进的病虫害防治设备,实现绿色防控、高产稳产,年销售额200万元;龙港湾田园综合体田间学校采用先进的“鱼菜共生”循环立体种养模式,通过生态设计达到协同共生。该县“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总面积92.5万亩,数量居全省第二。兰考县农广校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乡村大喇叭、知识问答、集中学习等形式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引导农民转变思想,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支持配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培养村级组织带头人,促进乡村组织振兴。“目前夏邑县已培养3200余名高素质农民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800余人,每年被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党员有1300余人,累计有837人担任村干部。”夏邑县农广校校长王留标说。该校实施“四步培养法”,即“把农民培养成高素质农民,把高素质农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党员干部培养成村支部书记”,推荐政治素质高、群众威望高、致富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双高双强”高素质农民加入村“两委”,助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推进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学历层次。夏邑县农广校坚持“弹性学制、农学交替、送教下乡”职教模式,以农村党员干部及高素质农民为对象,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县财政每年提供80余万元经费支持,现有629名中专学历教育在校生。仇庄村农民中职教学班的47名学生全部来自县农广校的优秀学员,体现了高素质农民培训与农民学历教育的有效衔接。近日,该校被推介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永城市农广校建校30年来共培养大中专毕业生15816人,被省农业农村厅和人社厅评为农业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县级农广校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
存在“三个弱化”。近年来,各县级农广校紧紧围绕三农工作中心任务,认真履行职责,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农民。但在发展中,农广校在机构设置、人员力量和发挥作用等方面有所弱化,部分农广校在农民教育培训中的作用有所降低。持续加强县级农广校建设,提升履职能力和办学水平,农广校体系才能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好发展。
需要“三个转型”。一是教育培训理念转型。农民教育培训理念应转到培育适应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的现代高素质农民轨道上,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帮助广大农民同步进入现代化。二是教育培训方式转型。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培树一名乡村振兴带头人仅靠7天或15天的短期培训是无法完成的,需要3~5年进行持续进阶式培养,需推动培训与教育的有效衔接。三是教育培训组织管理方法转型。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的组织管理已从粗放管理向规范运行转变,需要加快精细化、标准化发展,突出与其他培训机构的竞争优势。
有待“三个提升”。一是校长管理能力有待提升。作为引领农广校事业发展的领头雁,需要有深厚的农广情怀、先进的育人理念、明确的发展思路、科学的管理能力,才能推动农广校不断改革创新。调研发现,一些县级农广校校长在培育理念、培育方式等方面存在与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二是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升。部分县级农广校教师不再承担授课任务,单纯成为培训组织服务人员;部分授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需要学习更新,提高专业教育水平。三是培训管理者的组织策划能力有待提升。农广校要在与市场培训机构的竞争中不落下风,培训管理者就必须全方位提升需求调研、课程设计、培训评估、跟踪服务等能力,努力成为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培训师。
面临“三个难题”。一是资金支持难题。兰考县、夏邑县农广校反映,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至今,虽然有国家、省、市、县级挂牌或表彰的荣誉,但始终没有专项资金支持,存在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培训实训功能不完备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二是师资队伍建设难题。田间学校普遍存在农业工作者年龄偏大、专业技术师资欠缺等困难。兰考县五农好食品有限公司田间学校反映,公司由于远离城镇,对高校毕业生吸引力不足,很难引进留住优秀年轻人才。三是规范管理难题。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田间学校建设管理标准,不同地区、不同县域的田间学校在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培训组织管理等方面差别很大,田间学校建设质量参差不齐。
进一步发挥县级农广校作用的思考
加强体系建设,保障体系办学基础性地位不动摇。争取各级政府重视和支持,保障农广校办学体系的完整性。将发挥农广校作用,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纳入乡村人才振兴有关文件中,统筹推进;健全四级农广校联动、区域抱团的发展机制。鼓励支持区域农民教育培训联盟的创建和发展,实现师资、基地、课程等方面共建共享,推广经验;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职能作用,增强农广校履职能力。引导加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牌子的农广校充分发挥中心职能作用,配合农业农村科教部门开展摸底调查、培训组织、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提升农广校地位作用。
创新教育培训理念模式,增强县级农广校核心业务能力。教育培训内容从单一的产业发展向全面的乡村振兴转变,着力培养“五有一加入”的乡村振兴带头人,即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发展产业的本领,有协调资源的能力,有忠诚善战的队伍,有诚信厚道的口碑,加入村“两委”。依靠“五有一加入”的带头人带动普通农户发展;农民培训组织方式从每年一次性培训向进阶式研习转变,遵循农民学习急学现用的特点,针对他们在不同生产经营环节的需求适时组织培训,利用3~5年时间,通过中央、省、市、县四级农广校进阶式培养,定向为每村培树一定数量的高素质农民带头人;培训管理从粗放管理向规范运行转变,推进培训标准化建设,以农业经理人、家庭农场主培养为突破点,持续推进知识能力标准化建设,实现培训目标、内容、课程衔接配套;工作深度从短期培训向长期培养转变,坚持学以致用和用以促学一体设计,培养人与培育产业同步推进,帮助农民解决缺资金、融资贵、用地难等问题,帮助提升产品加工、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等薄弱环节。
建强体系工作队伍,夯实县级农广事业人才支撑。培养一支“热爱事业、理念先进、本领过硬、开拓奋进”的校长队伍,培养其爱农为农情怀,增强研究政策、谋划发展、开拓事业的能力;培养一支“专业精、教法优、爱农民”的专职教师队伍,定期组织教师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分享课程设计和教学经验做法,协同互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养一支“懂教育、能策划、善管理”的管理者队伍。围绕教育培训管理者工作职责,以提高综合素养、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增强组织管理能力为目标导向,通过举办培训班、会议研讨等形式提高其在需求调研、培训设计、教学组织、跟踪服务等方面能力水平。
加大田间学校建设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五级办学体系优势。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加强基础条件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校企联合、毕业生就业引导、大学生创业扶持等形式,引进优秀人才。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职业教育等农广校现有人才培养平台,就地培养提升田间学校技术、管理师资素质能力;建立相关标准规范。分层分类建立田间学校建设标准和培训项目实施过程管理规范,引导各地区加强田间学校标准化建设,并进行分层分类管理、推广,形成办好、用好、发展好田间学校的良好氛围。
(调研组成员:胡永万、王桂林、赵娉、张会全、孙静茹、都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