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中,不断摸索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具体做法,不仅在村级协商民主层面有所创造,而且在村际之间、乡(镇)村之间,不断尝试分层联动协商新做法,有效推动了乡村治理由行政管治向协商共治转变。
建立村级协商议事机制
为让村民参与乡村日常事务的讨论与协商,全市集中在松木坪、王家畈、聂家河、五眼泉、高坝洲、枝城镇6个乡镇试点,通过建立机制打通了乡村治理的“毛细血管”。
建强村级协商议事队伍。围绕“品德素质好、群众认可高、自愿有激情、议事能力强”4个方面,优中选优,将党员、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乡贤、退休教师、致富带头人等非村“两委”成员的人员吸收到协商议事队伍中来,组建成村级协商议事队伍61个。同时,市里组建了由政协委员、市级部门等各行业专家人才构成的协商民主专家人才库共120名,为协商议事、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制定村级协商议事标准。2020年印发了《宜都市村级协商工作规范》,明确在协商议事方式上不限频次、不设形式,按照就近、就地、就事、就便原则,只要是涉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村务,均可在村党组织安排下随时开展协商,做到应商尽商、随商随决,确保村级协商议事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2020年以来,试点乡镇先后收集各类议题12个,召开屋场会、院坝协商会议850多次,提出可行性建议1000余条,其中987条通过“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程序转化为决策落实。
明确村级协商议事职责。基层以屋场会、院坝协商为主,搭建村级协商议事平台;中层以乡镇协商为主,搭建“热点问题小微协商平台”,做好社会协商对话;上层建立市级协商联席会议,搭建“重大事项协商平台”“重点工作协商平台”,协调和解决难点问题。按照“协商不干预、决策先协商”的原则,协商结果以《协商成果建议书》的形式报村级党组织决策参考,按程序转化为决策执行。同时,探索建立协商成果转化反馈评价工作机制,对转化结果开展综合评价,不断加强会前协商、会中协商、会后协商和会后监督。
丰富村民议事协商渠道
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丰富协商议事渠道。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专业合作组织、村民监事会等,鼓励农村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充分听取村民切身困难,针对不同的主体、事务开辟不同的议事形式,实现矛盾和矛盾主体的精准对接。高坝洲镇针对群众办事难点、痛点进行协商议事,组建了由村干部、驻村干部、网格员为主要成员的村(社区)“代跑团”;选派36名“助企服务员”成立项目专班“代跑团”;组织党员干部结合“双报到、双服务”成立志愿者“代跑团”,真正做到让村民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十三尖村山大人稀、农户分散,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采取“户长会+宣传政策”“户长会+阳光村务”“户长会+集中诉求”“户长会+矛盾化解”等“户长会+”的基层治理模式,累计召开户长会22场次,参与村民1500余人次,推动解决具体问题40余件,调动了群众参与基层社会管理的热情。
搭建协商议事平台。有事好商量,商量成好事。在回应百姓期盼中,灵活搭建平台,协调多方利益,满足大多数人诉求。根据各乡村客观条件搭建多种协商平台,如在村内建立协商议事会议室、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即时协商平台等,把村民议事习惯从“议论纷纷”转变为“纷纷议事”。协商民主议事搭建起了干群“连心桥”。弭水桥村12名协商议事会成员来自于党员、老干部、新乡贤能人、种养殖企业、村组干部等不同领域。通过协商民主议事,有效解决了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环境治理、土地流转、公益事业等大小事务上百件。聂家河镇共有农村房屋4831宗,但办理不动产权证的房屋仅200余宗,占比仅4.2%,群众反响大。去年3月,该镇党委政府组织司法、公安、资源规划等部门巡回到各村、社区开展协商议事后,出台最优的办证流程,主动上门收取资料、参与房屋核实、送证上门。
阳光操作协商议事。民主协商议事开启了村情民意的“直通车”,村级各项事务从结果公开向全过程公开转变,群众足不出户也能及时了解和监督村级事务。陆城尾笔村、松木坪茶元寺村、五眼泉庙岗村以民主协商议事为抓手,对群众普遍反映的共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实施“六步协商议事”工作法(收集议题、确定议题、议前调研、协商议事、公开公示、跟踪反馈),引导群众通过协商议事表达诉求、化解矛盾。
激活村民议事主事动能
创新协商议事成效初显,探索形成了“有事来协商”聚焦“1个目标”、提质“3个平台”、做实“6个微协商”的“136工作法”,开展各类协商活动265次,激活了村民说事、议事和主事动能。
村民自治合规合法。村民自治制度健全、议事形式丰富,村务监督机构普遍建立并依法参与监督,村规民约为广大村民知晓并认同,能有效调动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各村都成立了监事会,设立了民主理财小组,设立村务公开栏,确保村务、集体财务公开情况让村民看得见、看得懂、看得着。2021年累计化解村级债务6562.24万元,化解率54.06%,负债10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零债务村达到55个。处理各种矛盾纠纷2470多起。
文化道德形成新风。以尾笔村、龙王台村、十里铺村等为代表的“家庭文明诚信档案”建设,通过自我管理、自我考核、自我监督,促进了村民道德素质提高,自觉养成文明习惯,培育了文明家风和文明乡风。吕家坳等村建立茶叶生产诚信档案,将家庭文明诚信建设向乡风文明、农业生产全领域延伸。30个农资经营户、428个茶叶种植户严格控制农资使用,实施绿色防控,茶叶农残显著下降,全面达到出口安全标准。
乡村振兴充满活力。实施柑橘“+互联网”“+文化”“+旅游”“+康养”行动,推动业态创新。涌现出“红(红花套)高(高坝洲)”三产融合示范、“宝(宝塔湾)十(十里铺)”城郊都市休闲、“两溪(拖溪、丑溪)两桥(胡敌桥、望佛桥)”乡村旅游、百里生态茶廊、宜红古茶道等多个不同特色的乡村振兴片区,串联起全市120个村,促进城乡融合。建设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1个、整治村43个。共有27个村跻身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行列,5个村相继入选全省典型示范村,枝城镇全心畈村、高坝洲青林寺村、五眼泉镇弭水桥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46元,同比增长11.9%。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农业农村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