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种地这么多年来效益最好的一年,特别开心!”来自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的种粮大户赵孟辉在发布会上说。
7月14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三夏”生产形势有关情况。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夏粮产量达到2947.8亿斤,比上年增产28.7亿斤。夏粮面积达到3.98亿亩,比上年增加138万亩。夏粮亩产达370.4公斤、比上年提高2.3公斤,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作为受邀请的农户代表,赵孟辉在发布会现场向大家道出了心声,从他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了他在今年种小麦过程中的艰难曲折,更感受到了他丰收的喜悦!
“从忧心到担心到放心,
最后是开心”
去年秋播遭遇了罕见的秋汛,冬小麦播种推迟时间之长、晚播面积比例之大,多年不遇,小麦从种到收的过程也比较曲折。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说:“今年我们克服了罕见秋汛、疫情多点散发、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和国际粮食市场大幅波动等困难,夏粮小麦再获丰收,实属不易。”
相信很多人像赵孟辉一样,今年种小麦的心情就像是坐“过山车”,从忧心到担心到放心,最后终于收获了开心。
赵孟辉经营了820亩土地,种的都是粮食。去年7、8月份,他的田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田间积水一米多深,持续了40多天。
原以为天气逐渐变好就能播种了,可“屋漏偏逢连夜雨”,10月份,当地又连续下了10多天雨,眼看要播种的小麦又播不下去了,赵孟辉此时非常“忧心”。
“我都打算放弃这一季了,后来我们区农技员专门找到我,针对我的地块制定了实施方案。”排水晾晒、拖拉机深翻、旋耕备播,在立冬后,赵孟辉的田块终于完成了播种。
“虽然种下去了,但还是不踏实,仍然很担心”。在当地,种小麦素有“立冬不倒针,不如土里闷”的说法,就是说小麦冬前刚出苗还没有分蘖的话,太弱,很容易被冻死,还不如在土里捂着。赵孟辉的小麦立冬才播种,加之当时气象预测是寒冬,麦苗出来后会不会冻死成了他最担心的事。
后来,当地的农技员送来了“及时雨”,给赵孟辉带来了田间管理的意见与技术指导,春季浇三水、喷洒速效氮肥、实施“一喷三防”,在赵孟辉的努力下,小麦一天一个样,长势越来越好,这个时候他感到松了一口气,“放心”了。
6月19日,赵孟辉的小麦迎来了收获。820亩小麦,平均亩产1180斤,只比去年最高的少了50斤左右。赵孟辉直言:“能有这个产量实在是没有想到。”
据悉,今年小麦的整体价格也向好,赵孟辉种的强筋麦每斤能卖到1.65元,刨去地租、种药肥、用工等成本,一亩地纯收入585元,赵孟辉说:“这是我种地这么多年来效益最好的一年,特别开心!”
天道酬勤
科技护航立大功
从开局不利、一波三折到最后有惊无险、丰收在手,这之中,除了各级农业农村系统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辛勤努力之外,科技的力量越发关键。“关键的是科学抗灾应对晚播、让农民知道怎么种,科学田管精准指导、让农民知道怎么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研究员赵广才说。
“四补一促”保面积。针对去年秋冬种冬小麦大面积晚播的情况,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制定了“四补一促”的技术方案:科学选种,以种补晚;增加播量,以密补晚;提高质量,以好补晚;增施肥料,以肥补晚;加强田管,以促为主。通过“四补一促”,有效促进了小麦长根长叶、分蘖发苗,最大程度弥补了冬前的不足。
为抓好促弱转壮,一开春农业农村系统力量就全部压到一线,农业农村部组织100多名机关干部、派出30多个小分队200多名科技人员下沉一线指导服务,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累计派出62.4万人次进村入户,指导1.1亿亩晚播地块普遍施了一次返青肥,促进苗情快速转化升级。到小麦拔节时苗情长势与常年基本相当了,基本抢回了晚播影响。
抗湿播种保苗全。针对秋汛造成土壤过湿的情况,指导各地因地制宜落实“一条主线、三个服从”的小麦抗湿播种方案。“一条主线”就是以播期为主线,按照播期的早晚,科学确定品种、播量、施肥量等关键指标。“三个服从”就是播期服从墒情、播期服从质量、播量服从播期。首先,做好土壤散墒,当耕层的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70%~80%的时候再进行整地播种。其次,大力推广整地、施肥、播种一体化机械,减少机械进地作业次数,为小麦出苗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最后,适当增加播量。一般过了适宜播种期以后,每迟播1天亩播量增加1斤左右。
“一喷三防”提产量。针对中后期病虫和自然灾害,坚决落实“一喷三防”。在小麦灌浆期将杀虫剂、杀菌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施用,实现一次喷施达到防早衰、防“干热风”、防病虫的目的,促进籽粒灌浆。这关键一招,不但提高了小麦的单产水平,也提高了小麦的质量。
像赵孟辉一样,去年多地冬前小麦没有出苗,“土里捂”。开春后虽然出了,但长势偏弱,最后产量怎么样谁心里也没底。但天道酬勤,从最终各地实割实打的情况看,丰收成绩令人喜悦。
山东聊城市茌平区温陈街道玉范村,1400多亩小麦比常年晚播了两个月,冬前没有出苗,属于“土里捂”。通过播后镇压、施返青肥、浇返青水、“一喷三防”、增施叶面肥,最终实现了平均亩产1266斤。河南滑县的种粮大户王付强,700多亩小麦也是“土里捂”,最终亩产1153斤。此外,今年各地创了不少高产典型、高产纪录。安徽涡阳县,5.52亩小麦高产田块亩产1826.2斤,创安徽小麦高产纪录;河南延津县,5.15亩田块亩产1814.2斤,创河南小麦高产纪录。
颗粒归仓
重在机械化支撑
“今年‘三夏’小麦机收正值国内疫情多点散发,部分群众担心农机跨区转运、进村下田受阻,很可能导致小麦机收缺机少人,错过小麦适收期,造成粮食损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王甲云介绍,为保障“三夏”机收顺利进行,农业农村部会同相关部门,与小麦主产区一起,多措并举坚决打通跨区作业的堵点卡点,为夏粮由丰收在田转化为丰收在手提供了强有力的机械化支撑。
打通堵点,做好服务,解决机收难题。一是逐村逐户逐个地块落实机具。重点指导黄淮海地区八个省份机具缺口较大的20个县和机具供需紧平衡的285个县,提早采取“外引内调”对口支援、先收地区帮后收地区等方式进行托底保障。通过定户定机定人,确保了每一块麦田有机收,收在适收期。二是全方位打通跨区作业的堵点卡点。农业农村部会同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和中石油等部门单位成立工作专班,开设2600多条绿色通道,2500多个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提供优先查验通行、疫情防控、食宿保障、作业信息发布、农机加油优惠等便利。三是全力做好疫情封管控区应急抢收工作。推动麦收各省以县为单位,建立应急抢收抢种服务队,要求服务能力覆盖到每一个乡镇。各地依托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共组建了5485个应急抢收抢种服务队,开展应急作业服务。如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成立小麦抢收指挥部,制定《小麦抢收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抢收服务队,组织机械100余台,做到每乡一队,保障全区小麦抢收工作有序推进,努力实现颗粒归仓。
夏粮小麦增产丰收,为确保全年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打下了扎实基础,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指导各地抗灾夺丰收,有力有序推进夏季田管,分区分类落实防灾减灾、防病治虫措施,全力以赴夺取秋粮丰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