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幸福到万家》暑期热播,引起了热议。电视剧开头还原朴实无华的农村面貌、“闹婚”恶习。“何幸福嫁到万庄村,妹妹何幸运却在婚礼上遭到了村支书万善堂的儿子以婚闹之名非礼,幸福一路‘较真’要为妹妹讨个说法,仅想要一句道歉却得不到亲友和乡亲的支持理解。”
众所周知,“闹婚”是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之一。这些年随着时代进步,不少地方已经将该陋习抛弃,但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山村里,依旧存在,一则因“闹婚”酿成悲剧的事件,曾上过热搜。近年来,我国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因长期以来,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倾向,一些地方村落共同体逐渐解体,德孝文化和诚信文化削弱,邻里互助传统消失。乡村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了阻碍。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乡村不仅要塑形,也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
抓乡风文明建设,应做到“破”“立”统一。乡风是农村地区传统文化的外显,是农民长期共同遵从的习惯与传统。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既有传承古朴民风的一面,也有创建现代文明风尚的一面,乡风文明建设绝不是空中楼阁,而应有深厚文化积淀。乡风文明建设并不是一味地破除农村地区长期延续的传统民俗,而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遏制并破除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俗,倡导并建立爱党爱国、遵纪守法、文明娱乐、奉献社会等良好风气,让乡风文明建设做到有的放矢、有样可学。乡风文明建设的“立”不是“立教条”,而是树立正确导向、提供建设方向,乡风文明建设应在“立好”的基础上“立新”。要以挖掘开发农村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为前提,在继承中创新,避免乡风文明建设失去地方特色,变得千篇一律。
抓乡风文明建设,应做到“人”“物”并重。人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物是其重要的载体,文明乡风既在“人”之间传递,也在“物”上传承,二者缺一不可。建设乡风文明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视典型农民的引领作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并加强宣传报道,引导广大农民学习先进、争当先进,促进文明乡风在家庭内、村庄内甚至是区域内传播,营造乡风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要重视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采用村民大会、播放广播、张贴标语、艺术下乡等形式,引导农民积极出谋划策,参与乡风文明建设,让农民在思考与实践中提升自身素养,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的群众基础。同时,合理规划、保障投入,加强对传统物质文化的保护,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重视发挥文化基础设施的拓展、实践功能,以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中心等一系列文化设施为阵地,开展系列文化活动,让乡风文明能落地、易传承,在身边、“可触摸”,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提升老百姓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抓乡风文明建设,应做到“疏”“堵”结合。乡风的形成是以乡村历史文化传统为基础的,其长期存在且得到大多村民承认,断然改变可能会遭到抵触。因而乡风文明建设应“软硬兼施”“疏堵结合”,求稳不求快,避免乡村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激烈的“新旧乡风冲突”。可发动村民自行组织红白理事会,成立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组织村民民主制定村规民约形成共识,用道德的力量、村民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村内舆论等相互约束,强化相互监督和村民内部的自我教育作用。常态化开展乡风文明评议评选工作,利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制,对实践积分较高的农户给予公开表扬与物质奖励。进一步加强日常巡查,对于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炫富攀比等不良风气要见之就堵,及时制止。坚决依法遏制邪教、非法宗教在乡村的传播,坚决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犯罪行为。
万民乡风,旦暮利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乡风文明建设的作用突出而重要,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要立足乡村发展实际,鼓荡文明之风,发扬传统、荡涤陋习,让农村焕发出蓬勃向上、积极向善的文明新气象,用文明乡风留住乡情乡韵。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