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青年科技人才交流现状、问题和建议
时间:2022-08-17 00:24:58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周海川 字号:【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通过科技迅速推广和应用是提升农村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加快科技交流尤其是科技人才交流对于促进乡村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意义重大。

  青年科技人才交流现状

  国际交流合作频繁。近年来,为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国农业“走出去”取得巨大成就,强化了与非洲、南美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农业贸易、投资以及科技、检疫等方面合作交流。举办了一系列农业合作论坛、投资研讨会,与这些国家互派农业专家、技术人员、留学生,通过合作项目计划、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等密切了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数据显示,当前青年科技人才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且交流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参与学术会展、联合研究、专家互访、共建科研基地等。此外,我国青年科技人才到国外攻读学位和参与联合培养的人数也较多。高等科研院所和企业中的青年农业科技人才通过不同形式积极参加国际农业交流合作,促进了东道国农业生产率提升,提高了当地农民收入,为我国赢得了负责任大国的美誉。

  农业基层科协发挥重要作用。农业专业科技协会是由农民自愿联合、自主经营管理的基层科协组织,是我国五大基层科协组织之一,接受各级科学技术协会和民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其重要职能包括传播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生产技术升级换代、推动农户生产向规模化、机械化和信息化转变。农业专业科技协会作为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的重要载体,是培养造就青年三农工作队伍的重要平台,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借助农技协举办的科普讲座和论坛、农业科普宣传基地,加入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队伍,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产学研交流发展潜力巨大。产学研是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间形成的科技和经济融合的协同合作平台,有助于各种力量、各种要素尤其是知识、技术的联动与整合,而在这协同创新中,不乏青年科技人才的身影。近年来出现的科技小院、专家大院、院地共建、实习基地等创新服务模式,有力地加快了乡村人才振兴,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将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与基层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提升了服务基层和乡村振兴的科技力量。在这其中不乏农业青年科技人才交流。例如,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与安徽荃银高科公司成立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搭建了产学研平台,实现了青年农业科技人才的组织化交流。科技小院则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结合,纳入涉农学位授权点学科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推动更多涉农高校开设科技小院,让青年科技人才走进农村,开展科技帮扶。北京从2018年5月开始推广科技小院,目前已建成63家科技小院,辐射带动303个村、1900多户低收入户、解决2000多人就业,开展农民技术培训2万余人次。

  青年科技人才交流存在的问题

  与欧美农业发达国家交流较少。虽然近年来,我国与其他国家开展了广泛的农业科技合作交流,但合作伙伴多数为非洲、中亚、东南亚、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挥了我国自身农业技术优势。但与拥有先进的农业育种、转基因、农业机械技术的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科技交流较少。随着保护主义抬头,中美在科技领域博弈日益强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青年农业科技人才的国际化交流。

  农业基层科技组织建设不断弱化。近年来,农业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组织建设不断弱化,影响了基层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数据显示,2010-2020年,农技协基层组织数量减幅高达76.1%。农技协个人会员数量减幅高达67.7%,但农技协组织机构平均个人会员数量增加幅度为26.3%,说明农技协数量减少速率显著快于个人会员数量,引起农技协基层组织数量供给小于需求,不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和生产率的提升。

  产学研合作发展缓慢。当前农业领域的产学研协同发展较为滞后,农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更注重技术和理论知识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性较低,服务乡村意识不强;而涉农企业资金实力不够、合作创新积极性不高,难以有效和科研机构对接。政府对农业产学研重视程度不足,农业产学研合作的资金支持、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有待加强,缺乏农业产学研合作信息发布平台,不利于农业青年科技人才产学研方面的培养、交流。

  加强青年科技人才交流的建议

  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巩固与非洲、南美、中亚、南亚等国家的农业交流和科技项目,多样化开展项目讨论、专家学者访学、学术论坛、科研项目攻关、创新平台等,促进双方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成长。强化与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间生物农业科技合作,加大青年农业科技人才的留学、访学,学习先进技术,同时引进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到我国留学、访问和工作,建立“海外人口归国直通车”机制,加快引进被美打压的中国籍或华裔科技人员,拼抢体量虽小但科技实力非常强的相关国家科技人才,努力吸引农业青年科技人才来华工作。

  加强农技协基层组织建设。上级科协主管部门强化对基层农技协的指导,规范其组织形态,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促使其健康运营,提高青年农业技术人才参与积极性。县乡两级政府部门要完善农技协组织建设的用地审批、场所建设、设备购置等政策,优化农技协办公环境,开拓农技协服务市场,提升农技协市场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完善产学研合作交流机制。涉农高校应坚持服务社会发展理念,围绕乡村振兴需求,转变教学和科研方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科技人才。涉农企事业单位搭建产学研基地和平台,通过科技推广、决策咨询、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在企事业单位间交流。强化产学研基地建设和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流程,充分保障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核心要素的高效交流互动,真正实现农业科技和经济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