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 “四个工程”打造特色高端“甘味”品牌
时间:2022-08-17 00:24:25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郭万田 字号:【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全国元帅系苹果最佳适宜生长区和中国北方最佳水果蔬菜生产基地,果品、蔬菜、畜牧、中药材产业化程度较高。近年来,天水立足光照充足、气候温润,昼夜温差大的实际,围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持续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推进乡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果菜畜药高品质现代化特色农业先行区。

  实施果品产业迭代升级工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绿色发展、质量强果、品牌为先”方针,加强品种更新和老果园改造,推进果品产业提质增效、迭代升级。全市果品基地面积稳定在230万亩,产量达到245万吨,年产值103亿元,果品面积居甘肃省首位,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元帅系苹果基地。优化区域布局,建成了以麦积区、秦州区为主的78万亩花牛苹果基地,以秦安县为主的40万亩优质富士苹果基地,以麦积区、秦安县为主的5万亩黄色苹果基地;以秦州大樱桃、秦安蜜桃、麦积葡萄、甘谷花椒、清水核桃为主的100万亩特色果品基地,以花牛苹果为主导的麦积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入列国家级,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推进提质增效,实施“百万亩果园提质增效”工程,在全市83个果品重点乡镇推广增施有机肥、高光效树形、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100万亩,创建果品标准化示范园100个30多万亩,年改造老果园和低质低效果园5万亩,果品标准化生产率达到65%、优质商品果率达到80%,建设果园防雹网、三防棚等防灾减灾设施8万亩,年落实果园保险35万亩以上。培育经营主体,扶持发展果品产销加工龙头企业150多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82家,支持企业引进了一批大型光电分级一体化全自动包装生产线,果品贮藏能力达到110万吨以上。加强品牌培育,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到294个,构建起了以“甘味”果品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商标品牌协同发展、互为支撑的品牌体系。发展智慧果业,推动“生态+果业”“文化+果业”“养生+果业”“科普+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了绿色生态、高产高效、链条完整、销售顺畅的现代果业体系,提升果品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施蔬菜产业提质增品工程。坚持川区与山区并进、设施与露地并举、质量与效益并重,突出绿色有机蔬菜生产、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打造甘肃省重要优质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10万亩,居甘肃省第二位,产量270万吨、年产值70多亿元,建成了以武山县、甘谷县渭河川道区为主的10万亩优质高效设施蔬菜示范区;以清水县、张家川县高海拔区域为主的10万亩高原夏菜生产示范区;以秦州区、麦积区远郊为主的10万亩城市“菜篮子”生产示范区;以全市山地旱作区为主的20万亩优质夏秋蔬菜生产示范区。提升产品品质,围绕满足不同层次市场需要,紧盯国内外高端市场对精品蔬菜需求,大力发展精细蔬菜,年引进培育蔬菜新优品种100个以上,年创建蔬菜标准园20个、改造钢架大棚5万亩,建设蔬菜“一村一品”示范村100个,蔬菜商品率达到76%,航天蔬菜品种推广面积达到50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率达到76%,蔬菜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促进产业融合,培育出了天水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水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蔬菜大型骨干龙头企业,扶持蔬菜产加销经营主体建设蔬菜贮藏保鲜、分级包装等产地加工设施设备,开展精深加工,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1.5%,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55%。推进农超对接,培育出了武山洛门、秦州赢池等4家农业农村部定点批发市场,建设农超对接“菜篮子”超市、果蔬线上直销店200多家,营销专业人员达2.4万多人。

  实施畜牧产业扩量增效工程。坚持质量兴牧、绿色兴牧、科技兴牧、品牌强牧,围绕“猪、鸡、牛、羊、蜂、水产”六大畜牧产业,推进畜禽良种繁育、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疫病防控能力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设全省一流的生猪和鸡标准化生产加工示范基地、优质肉牛羊和草牧业生态循环基地。全市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350万头只以上,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0万吨,家禽饲养量均居甘肃省第一。构建现代畜禽养殖体系,加强生猪稳产稳供,建成了武山县、秦州区和麦积区规划实施生猪全产业链示范园区、张家川县肉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全市猪、鸡、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300万头、1100万只、40万头、70万只以上,冷水鱼、大闸蟹等水产养殖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养蜂总量稳定在10万群以上,畜禽规模化养殖率达到7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构建现代动物防疫体系,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强化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动物卫生监督检查,落实养殖场(户)主体责任,重大动物疫病群体免疫密度达到90%以上。构建现代加工流通体系,推进畜禽屠宰标准化建设,鼓励和支持大型畜禽养殖企业、屠宰加工企业开展一体化经营,推行“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产业联盟运行机制,支持养殖、加工企业开展农超对接,推行“旅游+”“生态+”等模式。构建现代循环发展体系,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行动,推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促进种养主体有机对接,因地制宜推进畜禽粪污肥料化、能源化等多元化利用,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利用撂荒地资源,扩大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牧草种植范围,年均种植粮改饲15万亩以上,饲草收贮能力达到50万吨。构建科技应用推广体系,开展种畜禽持续选育,提高种畜禽生产性能,建成了张家川县、清水县、武山县标准化牛改冻配站点,区域性种公猪站10个、生猪扩繁场(基地)20个,标准化牛冻配改良点100个,畜牧业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

  实施道地中药材标准化提升工程。深入挖掘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扩大标准化生产规模,推进中药材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打造集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市场营销为一体的中药材全产业链。全市中药材基地面积分别达到26万亩,产量分别为5.3万吨,产值分别为15.5亿元,建设了渭河以北10万亩道地中药材基地、渭河以南12万亩资源类中药材基地、清水和张家川两县陇山西部4万亩大宗中药材基地、秦州和张家川动物性药源基地,培育壮大了岐黄药业、圣慈药业、轩辕药业等一批创新能力强、生产规模大、加工水平高、市场营销体系健全的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提升优质种苗繁育能力,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与提纯复壮、优质种苗繁育、驯化栽培等技术研究,围绕半夏、万寿菊、柴胡、黄芪、党参、当归等大宗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引进选育了一批道地性强、药效明显、质量稳定的新品种,道地中药材良种普及率达到50%以上。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强中药材标准制(修)订推广,建设了一批中药材标准化提升示范点,制定了一批道地中药材地方标准,高品质道地中药材标准化面积达到18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率达到7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5%以上。提升储藏加工营销能力,培育出了三陇安康、伏羲药业等中药材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了一批产加销一体化道地中药材产业园,支持企业申请GAP、GMP、GSP认证,创建国家中药饮片加工基地。培育发展中药材专业营销队伍,拓宽营销渠道。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