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五莲县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
时间:2022-07-14 01:02:00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山东省五莲县着眼建设幸福乐居品质生活新高地,确立“大钱办大事、小钱办好事、没钱办实事,面上抓普及、点上抓提高、全过程抓满意度”的工作思路,以农村幸福院“长者食堂”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低成本、可持续、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锦绣五莲·老有善养”新路子,实现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的升级,让农村老年人深切感受到“生活在五莲就是幸福”。目前,全县农村幸福院“长者食堂”覆盖率已达到96%,服务农村老年人近2万人。

  “三级合力”推动齐抓共管

  县级统筹抓谋划。将“老有善养”工作写入县十五次党代会工作报告,纳入全县总体发展规划,连续三年把老有所养工作纳入全县绩效综合考核,列为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配套出台《五莲县农村互助养老工作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文件。成立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民政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格局。

  一镇一品抓推进。各乡镇(街道)把“老有善养”工作列为“一号民生”工程,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打造了13个“锦绣五莲·老有善养”子品牌,即:善起洪凝、孝在石场、爱在叩官、孝德许孟、情满于里、乐享潮河、颐养高泽、德润户部、幸福汪湖、安享街头、和谐中至、长寿松柏、康养莲山,每个品牌都赋予独特的内涵。比如,洪凝街道打造了“老有善养·善起洪凝”品牌,因该镇红泥崖村是闻名全国的“互助养老”发源地;户部乡打造了“老有善养·德润户部”品牌,源于该镇孝老传统美德有着悠久的历史;松柏镇打造了“老有善养·长寿松柏”品牌,该镇旅游资源丰富,将“老有善养”与旅游品牌相结合,寄望当地居民和游客长寿百岁。通过有故事、有特色、有内涵的品牌建设,“尊老爱老从心开始,敬老助老从我做起”蔚然成风。

  一村一策抓落实。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不求“高大上”,探索实施多种建设模式。一是独立新建型。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依据农村幸福院星级标准独立新建。二是改造建设型。利用闲置学校、厂房、老旧办公用房等场所,进行装修改建,添置各类服务设施,满足老年人日常照料需求。三是租赁建设型。花费2000~4000元对租赁中心主街位置的闲置民房资源,进行装修改建,最大限度降低新建、拆建成本。四是共建共享型。依托村委会大院,在满足办公场所需求的前提下,对闲置房屋进行适老化改造,装修改建为农村幸福院或“长者食堂”,既节约建设资金,又方便日常管理。五是无偿捐建型。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或本村在外能人,捐款建设或无偿捐赠养老服务场所。

  “四种模式”实现精准覆盖

  独立运营式。由村集体独立开办、独立运营,成立管理委员会,支部书记任主任,一名村“两委”干部靠上具体抓,另聘请本村有爱心、有能力的村民负责日常运营服务。石场乡李家山庄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也曾是省定贫困村,党支部领办“长者食堂”后,解除了子女外出打工无力照顾老人的后顾之忧,老人子女主动每天交纳1元餐费。村集体已累计收到捐款7万余元,不仅让“长者食堂”办得红红火火、村容村貌村风也发生积极改变。

  连锁配餐式。依托乡镇敬老院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场所,建立区域性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连锁配餐中心厨房,配备馒头机、包子机、蒸车等餐饮设备。通过公办民营、购买服务等方式,发挥社会组织专业优势、团队力量,对周边村庄按照统一用餐标准、统一人员制作、统一车辆配送要求,实行连锁化、规模化配餐服务。目前,全县建成中央厨房7处,覆盖230个村庄,占比36%。

  企业援助式。利用企业食堂解决老年人就餐问题。比如,许孟镇牛家院西村幸福院由本村爱心企业无私奉献,每天将企业职工食堂做好的饭菜配送到幸福院,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直接送餐到家,且包揽幸福院水电暖等所有日常开支。山东绿之源生态农业公司主动免费为于里镇北营村幸福院供应肉菜、米面等食材,树起企业尚善助老的新风。

  第三方经营式。对人口总数超过2000人,以及75岁以上老年人较多的村,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实行“公建民营”,村党支部负责日常监管,由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高泽街道西楼村75岁以上老人近200人,仅靠村庄自身力量难以有效运营,通过引入乐天年颐养中心来经营,既提升了服务质量,又降低了运行成本。

  “五个一点”保障持续运营

  政府补一点。按每天至少提供一顿5元午餐标准,县乡财政分别补贴每人每天2元、1元。目前,全县75岁以上老年人有就餐需求的约1万人,每年县财政承担700万元,乡镇财政承担350万元。同时,为解决服务人员劳资开支难题,开发“互助养老”公益性岗位,将全县1700个公益性岗位中的748个投放到乡村养老服务岗位,平均每村1~2名,大大减轻村级人员经费支出压力。

  村里出一点。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拓宽养老资金来源渠道。作为“互助养老”源头的洪凝街道红泥崖村,探索采取“党支部+合作社+村民合伙”模式,建起14座双层保温香菇大棚,村集体年增收16万元,为“老有善养”提供坚实资金后盾。于里镇成立23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行土地托管,从土地分红收益中提取“长者食堂”经费。于里镇于家官庄村还发挥位于国道边、镇驻地的区位优势,开办了“于家馍馍”馒头店,用馒头店经营利润补贴“长者食堂”运行费用。

  子女缴一点。注重发挥家庭养老的作用,通过大力宣传“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的孝善思想,让年轻人懂得“今天你敬老、明天子敬你”的道理。倡导子女自觉自愿为老人每餐缴费1~2元,不仅解决了资金困难,也在社会上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的新风尚。

  社会捐一点。发挥爱心企业、慈善组织、爱心人士和公益平台作用,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捐劳。五莲县慈善总会设立专项基金,创新开展“慈善惠老助餐”工程;镇村成立“三春晖”志愿服务队,村“两委”干部轮流上岗服务,志愿者协会、义工联合会、恒德颐养等社团组织也积极参与,主动为“长者食堂”捐资助建、捐赠生活用品。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影响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群众把自家种的菜、产的粮捐送到幸福院,送进“长者食堂”,进一步节省了开支。

  自产助一点。充分利用老年人会种菜、爱种菜的特点,大多数村庄实施“幸福小菜园”工程,村里出地、出种、出苗,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老有所为,种植当季时令瓜果蔬菜,实现菜园自产自助。仅街头镇东洪河村种植的1亩菜园,一个夏季产出大葱、芸豆、茄子、黄瓜等蔬菜近2000斤,节约成本3000多元。

  (山东省五莲县委改革办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