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护航助丰产 示范引领促农收——2022年农垦夏粮生产综述
时间:2022-07-14 01:20:03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杨钰 字号:【

  6月初,在河南黄泛区农场,麦田满目金黄,麦香四溢。在收割机的轰鸣声中,全场10万亩小麦陆续颗粒归仓,平均亩产达到1300斤,部分高产田突破1400斤。

  黄泛区农场丰收现场只是全国农垦夏粮丰收全景的一个缩影。今年,农垦迎来了夏粮丰收,与往年相比这丰收尤其不易。受去年洪涝、秋汛等多种因素影响,夏粮生产的艰难程度超乎想象。在各省党委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农垦局指导下,农垦河南、江苏、陕西、安徽等夏粮主产区,压实党政同责,运用科学技术,强化田间管理、科学防灾减灾,夺得了夏粮丰产丰收,涌现出一批高产示范典型。据调度统计,全国农垦冬小麦、冬油菜单产和总产同比均增长,农垦带头扩种大豆油料行动取得了开门红。

  科学种田,树标杆夺丰产

  “848.92公斤!”在陕西农垦华阴农场“吨半田”创建区,测产专家组现场见证了这一个奇迹般的数字。这是“郑麦1860”优质小麦品种千亩方绿色优质高产高效示范田的亩产,刷新了陕西省单产纪录,成为当之无愧的陕西小麦“状元”!然而,“状元”之路并不平坦。因受去年强秋淋天气的影响,“吨半田”创建区小麦晚播了一个多月。那么晚播的冬小麦,为何产量还是如此之高?

  “首先是高产品种。”据陕西华阴农场党委书记秦向阳介绍,“郑麦1860”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小麦良种专家许为钢团队育成的中强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不仅高产稳产,还具有节肥、抗病、抗逆等优良品质。“除了良种,主要得益于节水滴灌、水肥一体化、测墒灌溉等一系列配套技术。”在受天气影响晚播时,华阴农场加大小麦种子播量,春季积极组织弱苗转壮、控制肥水及病虫防控,科学实施“一喷多防”,为高产提供了科技支撑。

  运用良种良法,安徽农垦集团旗下皖垦种业繁育的新品种“皖垦麦22”也摘取了安徽省小麦单产水平的“桂冠”,平均单产913.18公斤,比去年大幅提升52.58公斤,也是安徽省小麦单产水平首次突破900公斤。

  不仅仅是这些耀眼的“标杆”,农垦各夏粮主产垦区充分发挥科技在粮食生产中的支撑作用,让科技成为种田夺丰收的“金钥匙”。河南农垦采取合理“促弱转壮”有效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在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落实“一喷三防”措施,实现亩产554公斤,创历史新高。江苏农垦应对疫情管控,利用无人机巡田系统开展巡田指导,分片召开越冬期、春耕备种、植保专项等线上管理推进会,抓好田间管理,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河北农垦坚持“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工作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好小麦重大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与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实现了粮食丰产。

  辅之“义”“利”,稳政策稳面积

  “去年种植了130亩冬小麦,在连队‘两委’成员的指导服务下,产量很不错。今年我积极响应连队号召,又种植了160余亩冬小麦和80亩春小麦。”新疆兵团二师二十四团十一连职工杨文虎表示粮食种植政策好、补贴高,职工群众种粮积极性也高。

  职工种粮的积极性,来自于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自去年12月以来,兵团落实各类粮食奖补资金超过6亿元,其中兵团本级拿出2.77亿元用于小麦等粮食生产补贴。全面推广小麦等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让职工吃上“定心丸”。

  为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重农抓粮积极性,稳定粮食面积,今年兵团高位推动,落实党政同责,多措并举压实责任。兵团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现场会进行具体安排部署,推动春季农业生产落实落细;制定印发《兵团全力以赴保夏粮丰收工作方案》,明确夺夏粮丰收各项举措,奠定夏粮乃至全年粮食丰收基础;将粮食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到师、团、连,落实到条田,细化到作物,确保粮食生产面积只增不减。运用考核“指挥棒”,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今年新疆兵团冬小麦和春小麦总和,比上年增加了20多万亩。截至5月底,全兵团粮食播种面积487万亩,超额完成450万亩粮食目标任务,创近6年新高。

  饭碗一起端,才能端得稳。放眼农垦其他夏粮主产区,湖北垦区农业农村部门上下联动,深入农场开展粮食生产督导,要求农场播种面积一天不落地、生产督促一天不放松,稳住了粮食面积,单产总产均稳中有增,冬油菜面积、单产、总产呈现“三增”趋势;江苏农垦加强谋划部署,在夏收开镰之际,先后召开“三夏”工作动员大会、现场推进会,制定印发《2022年“三夏”工作意见》,明确目标、压实责任、细化措施,让今年面积稳中有增的夏收粮油作物实现颗粒归仓。

  垦地合作,作引领助农收

  在江苏淮安金湖县银涂镇五星村,种植大户张涛的承包田今年小麦亩产高达1260斤,夺得了周边乡镇小麦亩产的“冠军”。这个“冠军”的诞生,不仅有种植户的功劳,更有江苏农垦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简称“苏垦农服”)的助力。去年,张涛在小麦播种时与苏垦农服宝应湖分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公司全程一体化提供农技、农资、农机服务。即使今年出苗迟、基本苗不足,但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小麦单产依然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张涛只是苏垦农服众多的服务对象之一。“苏垦农服面向全省农村市场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形成了‘农技+农资+农机+农产品+农业金融’五项服务为核心的全农服务体系。”据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种植业管理中心副总经理王虓介绍,今年依托苏垦农服社会化服务平台,江苏农垦协调组织线上答疑、线下田间技术指导服务,在省内多地积极开展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等培训课题,显著提升了当地种植大户、百姓种植技术水平。此外,垦区还通过合作经营、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苏垦模式”,增加种植面积。

  多种形式的垦地合作已经成为农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地方农户增产增收的重要方式。河南农垦通过社会化服务、托管等方式,为周边农户提供农资、农技服务,锐垦公司在兰考土地托管3000亩,全程由公司进行管理,扣除成本后,利润由农户、村委、公司按比例分配。安徽农垦、内蒙古农垦等垦区也纷纷“走出去”,开展农机、农业和生产资料等社会化服务,对外进行流转及全托管经营,带动地方粮食生产,展现农垦“国家队”的担当作为。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