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河道是区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黑臭水体的整治,不仅是从流域全局对水环境系统治理的内容之一,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山东省临沂市聚焦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难点,创新BOO(建设-拥有-运营)模式,通过租赁运维、分散治污,变难点为污染防治攻坚的突破点,打造水清岸绿生态亮点,促进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共同发展。
凝聚政企合力,破除资金短缺问题。以往黑臭水体治理主要依赖财政支付,资金缺口大。以临沂市兰山区柳青河流域治理为例,需建设2万吨/日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不包括每年的运维服务费,仅前期静态投资就高达2亿元。通过BOO模式,兰山区主管部门与地方水务公司签约,采用租赁治污设备、运维服务的方式,每季度按吨支付污水处理费用,同等规模的污水处置量,每年约支出2000万。按20年服务周期来算,整体投资费用可节约40%左右,既减轻了政府一次性大额采购带来的财政支出负担,又避免“建管分离”,有利于控制项目全周期成本。
完善运管机制,补齐协同治理短板。农村黑臭水体污染源复杂,涉及县区、乡镇政府及生态环境、住建、水利、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开展源头管控工作对地方和部门间的沟通要求较高,治理结果易出现反复。在BOO模式中,按照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制定的地方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处置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主管部门作为监管者,每月按标准要求随机检测设备的出水质量,对水务公司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向水务公司支付运营费用。责任主体的明晰避免了基层环保力量不足、执法能力分散的矛盾。同时,通过政府监管,企业的收益与治理效果挂钩,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实现治污效率最大化。
前移治污关口,适应农村污水特性。农村黑臭水体分布面广、人均排污量少,如果照搬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的集中处理方式,多需对村居路面进行破拆,每公里管网建设费用高达100万元,管网进水量也长期不足。临沂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开展全方位倒查倒排污染源头工作,摸清分布在村居沟渠、细小支流中黑臭水体来源。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装配分散式治污设备,占地面积小、建设周期短。通过灵活布置、就地处理,将治污关口前移。截至目前,全市共采用BOO模式装配各类不同处理规模的一体化设备共计402台,兰山区基本实现区域内点源生活污水零直排。
四年来,BOO模式在临沂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中得到广泛运用,成效显著。
持续改善了生态环境。2020年底临沂市已经累计完成149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内污水横流、乱排乱放的情况基本消除。2021年提前完成年度省定黑臭水体治理任务,23处老百姓身边的水污染问题已转变成秀丽的清水绿岸。曾经黑臭度为重度的柳青河西支现在更是成为老百姓平时休闲垂钓,闲暇遛弯的好去处,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水务公司通过BOO模式参与公共产品黑臭水体治理项目,进一步催生企业精进环保技术,扩大市场份额。企业自主研发的净水系统获得了14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4项国际PCT专利进入美国、日本、加拿大等53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经在山东、黑龙江、云南、福建、陕西、浙江、重庆、湖北等8省市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下一步企业积极建设智能加工厂,利税额将由现在的3500万提升至2.3亿。
积极推动了乡村振兴。临沂市将黑臭水体治理项目与关联项目相结合,在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明确提出两年内要完成55%以上治理任务,联动开发乡村产业,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有力推动了乡村生态振兴。
(作者系生态环境部挂职干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罗庄街道小山后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