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积极发挥农技推广系统的“主力军”作用,统筹全省农技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队伍,吸纳在校大学生参与,围绕各地产业发展和技术需求,开展实施“1+20+100+1000”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专项行动,率先组建水稻、荔枝、柑橘、蔬菜等24个产业技术服务“轻骑兵”,有效解决基层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最先一公里”问题,服务乡村产业发展。
聚焦一线需求,建强“轻骑兵”队伍
加强顶层设计,全省一盘棋。一是制定总体工作方案。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工作方案》,明确广东农技轻骑兵乡村行的思路目标、运营机制和工作任务。二是成立广东省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领导小组。由厅长任组长,分管副厅长和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任副组长,厅有关处室主要领导任小组成员。三是建立“轻骑兵”联席会议制度。由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牵头,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组成广东省“轻骑兵”联席会议委员会,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对“轻骑兵”乡村行重大事项负责。
强化数字化管理,提升轻骑兵队伍建设。一是围绕“科研专家+推广系统+乡土专家(社会力量)+大学生”组建轻骑兵队伍。依托“传帮带”,构建人才梯队,广泛动员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专家,积极加入农技推广服务队伍,构建轻骑兵“智库”。激活全省14000多名农技推广人员积极性,发挥农技推广“主人翁”精神,依托农技推广部门构建“1+20+100+1000”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运营主体,统筹谋划农技推广工作。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原则,组织乡土专家为代表的社会化农技服务力量,加入“轻骑兵”,激发乡村行内生动力,目前全省已完成认定农村乡土专家6879名。鼓励在校大学生参加“轻骑兵”乡村行,特别是在“轻骑兵”镇级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实践学习,既为基层补充新鲜血液,增添活力,更为农技推广储备技术人才。二是加强“轻骑兵”队伍能力建设。培育“师傅带徒弟”学习机制,“传帮带”“手把手”,在干事中育人;组织“轻骑兵”培训,加强技术和技能更新,在育人中干事,提升干事能力;加强对镇村本土人才培养,树立“轻骑兵”最基层形象代表。三是夯实轻骑兵条件建设。建设“农技推广机构+农技推广服务驿站”公益性双驱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依托“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共建“轻骑兵”镇级技术示范基地,打造“样板田”;优选镇村农资店、兽(鱼)药饲料店、农机店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打造“农技服务超市”。四是依托“广东农技推广管理平台”对轻骑兵乡村行进行数字化管理,涵盖人才队伍、基地建设、农技服务等量化管理,以及农技服务推广月报、季报、年报等汇总上报。
强化财政投入,成立专项资金。投入省级财政资金3000万元,开展实施“一十百千万”农技服务乡村行专项行动,以项目推动行动。“一”:升级建设1个省级农业技术集成展示推广平台;“十”:以已发布的广东省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为载体,围绕省农业农村厅工作部署,遴选10个农业重点领域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集成试验、示范、推广服务,支撑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百”:重点联系100个驻镇帮镇工作队,建设100家农技服务超市和100个“轻骑兵”技术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农技服务乡村行的桥头堡和样板田;“千”:组织并培训1000名大学生参加“轻骑兵”乡村行;“万”:构建省、市、县、镇四级农技服务梯队,形成10000名农技服务“轻骑兵”,服务南粤大地。
坚持需求导向,快速响应精准施策。一是发挥“互联网+”在需求与服务精准对接的优势。利用大数据,通过广东省农技推广管理平台及时发布优良品种、高优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科技成果,以及人才、市场等方面信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为农民和经济实体提供“菜单式”服务,增强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和精准度。二是就近服务,及时解决。根据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生产实际的技术需求,并根据问题难易、急缓、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事情突发性与常发性,将“轻骑兵”农技服务分为常态化服务、应急性服务、技术攻关性服务,切实做到关键时节及时下乡、抗灾减灾随时下乡、咨询服务主动下乡、联合攻关集体下乡。
坚持线上线下,提升服务质量效率。一是打造数字农技推广平台。建设“粤农技”“田头智慧小站”“农技推广驿站”等重要载体,结合“广东精勤农民网络培训学院”平台,促进数字技术与种植、畜牧、水产和农机等版块的全面深度融合应用,形成完整的智能化数字农技系统,以小屏幕带动大农业,打造数字农技推广平台。目前,“粤农技”小程序已收录农业方面的专家信息7496条,推广品种405个,推广技术331 种、农技视频299个,为农民提供便捷、丰富的在线农技服务。二是开展数字化技术推广。围绕当下农户生产实践的难点痛点问题,拍摄一批农技短视频线上精品课程,利用数字化工具开展技术服务和农民培训,突破地域限制,提升服务质量、范围和效率。三是开展系列农技乡村行。结合重点季节、重点环节、重点品种、重点区域等因素,以绿色增产、节本降耗、提质增效、生态环保和质量安全为导向,组织一系列开展示范推广和宣传培训等乡村行活动。
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形成农业高质量发展合力
农技推广系统新活力激发。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措施,积极盘活农技公共服务资源,充分调动公共服务积极性,多措并举推进农技推广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构建农技服务“轻骑兵”全产业链服务格局,推动产业要素有效嫁接、共生融合,促进技术服务向研发、生产、加工、检测、流通、销售等全产业链条延伸覆盖。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省21个地级市均已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广东农技服务乡村行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一是各地市农技部门牵头,组建21支农技服务支队;二是结合春耕活动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轻骑兵”农技服务下基层活动1000余次,培训人数20万人次。
不同生产主体需求进一步满足。利用农业技术服务平台登记、网络征集等多途径收集需求,满足小农户、大基地等不同生产主体的快捷服务(订单)需求,精准找到农技服务“轻骑兵”,“轻骑兵”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服务需求及位置,精准实施各类服务:解决牛蛙养殖污染和兽药残留超标等典型产业问题,探索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创建一批优秀农技推广服务驿站,并依托驿站、产业技术示范基地集成推广一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进水稻机收减损工作,逐步形成了减少机收损失的技术路线,实实在在减少了水稻收获的田头损失;为当地畜禽种质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出谋献策,成功挖掘收集麒麟鸡、阳春白鹅、五华三黄鸡、中山麻鸭和陆丰黄牛等一批新发现资源。
农业高质量发展合力加快凝聚。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省市县乡农技专家,广泛动员农业服务企业、涉农大学生等社会化力量,深入各特色产业主产区开展工作,服务延伸至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取得不错成效,已在全省打造了15个“水稻机械化种植示范点”;组织创建了8个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5个省级现代化美丽牧场、312个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助力金湾黄立鱼和清新桂花鱼地标保护和品牌提升。
(作者系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