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总书记竟然亲自给我回信了!6月1日发出的信件,6月27日就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写的回信,我真是激动万分。深感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内涵丰富,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字里行间,流露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咱乡村农民的深厚情感。作为新时代的农民感到无比的自豪、荣幸,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回信嘱托,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封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安徽省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大户徐淙祥兴奋不已。
丰收时节,一封特殊而珍贵的来信,激荡着千万农民的心。
习近平总书记写给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的回信,传遍大江南北,在三农战线激发起日益高涨的热情。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蕴含的殷切希望、谆谆嘱托让三农战线广大干部群众深切体会总书记的三农情怀,激荡起端稳中国饭碗的信心和决心。
“科技兴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
2011年4月8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安徽省委政府领导陪同下,来到徐淙祥的千亩农业园,看到绿油油的麦苗一望无际,随手拔出几棵,认真观看,茎秆粗壮,叶色浓绿,根系发达。随行人员介绍,“这是典型的一类麦苗,老徐这块麦田近几年平均亩产超过700公斤”。
习近平怀着喜悦的心情告诉大家,“70年代我插队时,一般小麦亩产不足300公斤,你们能种出亩产超700公斤的小麦,真是不简单。要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抓好科技兴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就有保障”。
十多年来,徐淙祥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嘱咐,主持或参加研制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在推广示范中增产效果显著。徐淙祥总结出主持和参加研制的32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有力推动了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
2021年秋种,安徽省委提出科技强农、农机强农,促农民增收“两强一增”政策,不但提升了种麦的科技含量,增强了小麦管护水平,而且提升了小麦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应对了低温、干旱等自然灾害,使今年的小麦单产、总产、品质大幅度提高。徐淙祥种的“阜航麦1号”平均亩产811.29公斤,“皖垦麦22”平均亩产818.52公斤,获得了历史性的丰产丰收。
为了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千亩农业科技园11年来取得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汇报今年落实“两强一增”政策,小麦取得空前的丰产丰收实情,让国家出台更多的惠农政策,徐淙祥特地给总书记写信,汇报农民丰收的喜悦心情。
这封重要回信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关心关切。简短的回信,情真义切,内涵丰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备受鼓舞!”徐淙祥表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他将带领企业牢记使命和担当,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全面提升育繁推一体化能力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规模经营,带动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就像拉家常一样,‘来信收到了,我记得你这个安徽太和的种粮能手。得知你家种植的小麦喜获丰收,儿孙也跟着你干起了农业,我感到很高兴,请代我向乡亲们问好’,总书记日理万机,还记得我这个老农民,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亲民、爱民、为民情怀。”徐淙祥说。
这位让总书记“记得”的种粮能手,他近四十年如一日地探索良种良法,立志要把粮食种好。1973年,高中毕业后徐淙祥就回到老家,当过生产队长,做过乡农技站站长,一辈子都在与农业、农村、农民打交道。他潜心钻研农业科学技术,2010年牵头成立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当地种粮大户。
在太和县广大农村,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优质高产多打粮,快找劳模徐淙祥。”靠着良技良种,徐淙祥成为远近闻名的“麦王”。在徐淙祥的带动下,儿子徐健、孙子徐旭东更加坚定地投身于种粮事业,祖孙三代在“多种粮、种好粮”的农业发展道路上逐梦前行。
徐淙祥说:“作为农民技术员,最大的责任就是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年前,本村的土地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种植技术落后,科技含量较低,小麦亩产只有三四百斤,最高亩产不过五六百斤。为改变家乡农业生产落后面貌,当时作为村支部书记的徐淙祥,决心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改变村里粮食生产低产低效的状况。他推广“绿色农业科技承包法”,通过提供技术种植管理,承包了村里农户1300多亩耕地,给太和县种子公司繁育小麦良种。由于千亩连片小麦良种繁育田采用了全程机械化耕作,科学种植管理,小麦实现了连年丰产丰收。
为了推广农业新技术,徐淙祥根据自己近四十年的实践经验,将小麦、玉米、大豆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谚语汇编成册,并制成挂图,免费发给村民。
为了种出高产优质粮,徐淙祥与省、市农科院等单位开展技术合作,通过杂交逐年选育,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丰8号”“太丰3号”小麦新品种和“太丰6号”高蛋白大豆新品种,在全省广泛推广应用。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要做好三个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粮食生产我一直很关心,基层调研时也经常到田间地头看一看’。说明习近平总书记不但重视粮食生产,而且了解粮食生产情况。”徐淙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理解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仓库存有了看得见的粮食;二是藏粮于地,肥沃土壤中存有看不见的粮食,把土地培养肥沃,需要时就能种出优质高产的粮食;三是藏粮于技,我们拥有一流的粮食生产技术,如优质高产良种和各种生产粮食的农业机械,随时都能够种出品质优良、节本增收的粮食。手中有粮、粮安天下;人民丰衣足食就会实现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就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徐淙祥说,一定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研发更多、更好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多种粮、种好粮,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强调,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这对我们种粮大户提出殷切希望。”徐淙祥表示,为了不辜负这份殷切希望,太和县财政局等县直涉农部门对农业发展资金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及时发放;县科技局组建了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充分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优势;县农业农村局,对全县种粮大户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了规划,对种粮大户分期分批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完善水泥堆场、农机库房、烘干塔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业生产短板。此外,县里还对徐淙祥的千亩农业园通往乡村的主干道损坏严重路段进行改造升级,对年久失修的高标准农田整修、治理。
“我们一定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把千亩农业园建成我国黄淮地区优质高产粮生产示范基地,充分发挥规模种植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进一步带动广大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助推乡村振兴,把农业打造成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增长极。”徐淙祥说。
“广阔天地,种粮事业也要后继有人”
受徐淙祥的影响,现在儿子徐健与孙子徐旭东都加入了“务农”行业,祖孙三代皆种粮,成为太和远近闻名的一家人。
作为千亩现代农业园的管理员,徐健说,今年低温、干旱等灾害多发,之所以能取得高产,一是政策好,二是科技帮扶政策落实到位。“种粮要赚钱还是向科学要效益,关键在于通过科学种田,实现节本增效。我要把这片实验基地建成名副其实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带动引领黄淮地区的农业发展。”
徐旭东毕业后回到家乡,跟着爷爷和父亲学种粮,成了一名“新农人”,他的主要工作是从事种子和农业科技研究。徐旭东说,家里保存着一张爷爷和袁隆平、李登海的合影,每每看到,总会令他心潮澎湃。如今,守护粮食安全责任传承到新一代农人的肩上,在徐旭东看来,自己要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到了对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坚持种粮感到十分高兴,希望我们继续坚持下去把这个事情做好。总书记回信让我倍感振奋,我觉得农业是一个广阔的舞台,年轻人在农业上可以大有作为,就像我爷爷一样坚持农业几十年,取得了不少成绩,我一定要向他学习,决心投身农业发展,做个新农人。”徐旭东说。
一封回信,是巨大鼓舞,更是沉甸甸的激励和嘱托。“祖孙三代”坚持种粮,一起守护“粮安”的感人故事,为时下广大青年扎根乡村启迪了思路,拓宽了路径。这样一封话语质朴、饱含深情、语重心长的来信,是对徐淙祥等农民群众和乡村振兴一线干部的巨大鼓舞,进一步增强了全国上下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的决心和信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