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浙江省平湖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全力推进“国之大者”在平湖的落实落细,切实加大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平台创新,主动应用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以产业为支撑,以项目为龙头,大力构建多元投资格局,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来,全市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增速均稳定在2.5%以上,连续9年获得省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优秀县(市)称号,在嘉兴市乡村振兴(统筹城乡)考核中实现“六连冠”。
党建统领、机制保障,
打造合力更强的工作大基座
发挥党建统领优势,以开拓创新之举、硬核攻坚手段持续增强三农工作合力。
增强组织领导力。全面贯彻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成立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市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并层层压实责任,市镇村党组织书记对乡村振兴负总责,担任有效投资总指挥。
把好要素保障关。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资金撬动作用,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靶向发力助推三农领域高质量发展。加大资金保障力度,近三年投入乡村振兴资金75.65亿元,土地出让收入的7.6%用于农业农村建设,申请特别国债、一般债券、专项债16.65亿元用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业园区建设等项目。积极盘活土地资源,新编国土空间规划中,13%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三农工作,每年安排5%以上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
用好考核指挥棒。在镇街道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设置农业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推进等专项指标,全面建立“一个农业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攻坚机制,通过月晒季比、考核倒逼等手段形成“比速度、比质量、比效益”的竞争态势,构建高效协同的组织体系、齐抓共推的工作格局,确保项目全速全力推进、早日落地见效。
抢抓机遇、创新模式,
打造能级更高的产业大平台
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把接轨上海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吸引高端要素集聚的发展胜势,建立浙江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锚定方向,科学规划。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定位“农业硅谷 农创高地”,发挥临沪优势,聚焦种子种源、精品蔬菜等特色主导产业,布局“一核三心五区”产业发展空间,规划总面积55.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8平方公里,已聚集现代化农业企业39家、总投资43亿元,先后列入省部合作乡村振兴示范点、浙江省科技农业示范园等创建名单,成功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创新机制,激发动能。坚持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像重视城市建设一样重视农村,实行区镇合一实体化运作,组建国资公司,分板块负责基建投资、招商引资、经营管理等工作,持续推动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同参与,成立以来已实施园区建设项目32个,总投资10亿元。
接轨上海,协同发展。首创“毗邻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发展模式,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与上海金山区共建的长三角“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先行区入围长三角一体化“最佳实践”,与上海蔬菜集团合作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的农产品流通交易平台——农博汇项目,一期总投资8.7亿元。同时,依托长三角农创大赛、浙沪乡村马拉松、南北山塘论坛等品牌活动,不断推动发展协同与治理协同。
项目为王、科技赋能,
打造活力更足的创业大生态
依托高质量农业项目,以科技创新带动区域产业蝶变跃升,争当产业振兴“排头兵”、数字乡村“先行者”。
项目集聚,握指成拳。强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汇聚新型农业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已成功举办六届农业经济洽谈会,签约农业项目186个、总投资188亿元。建成3平方公里国际科技农业合作示范区,成为首个被纳入G60科创走廊的农业板块。随着国际植物新品种科创中心、亚欧园艺种源中心、长三角草莓种源中心等项目的落地投产,平湖日益成为长三角最具科技感、未来感的现代农业发展高地。
试点创建,示范引领。省级乡村产业数字化绿色发展、稻米全产业链集成示范两项试点将投入4.15亿元实施33个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2.6亿元。2022年以来,全市13个项目列入省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实施计划,到7月底已完成投资4.03亿元、完成率达79.6%,有效稳定农业经济基本盘。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建设的农田数字化管理项目入选省农业“双强”十大试点。
数字赋能,提质增效。创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加快农村网络升级换代普及,推动5G向农村覆盖。建设数字乡村大数据中心和天地空一体观测网络,健全农业农村数据采集体系和基础数据资源体系,率先构建现代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格局。
以人为本、强村富民,
打造品质更优的共富大场景
聚焦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城乡融合聚变共富行动,统筹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生态环境改善,增收渠道拓宽。
大抓基础设施投入。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近三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投资16亿元,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102.13公里。推进农村危旧桥梁改建提升,完成危旧桥梁拆除重建60座、维修加固30座。开展“饮用水提质”行动,实施市域外配水工程,优化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完成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大抓环境治理投入。持续推进“金平湖·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643个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成市级美丽乡村风景线9条、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7个、省级特色精品村22个、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61个,开展精品村、重点村、整治村美丽乡村示范梯度创建,成功创建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
大抓强村富民投入。打造“1+8+
N”共富体模式,开发“抱团富”线上应用,构建产业主体、村集体和农户间的共富利益链接,谋划实施共富码头、草莓共富田等项目。全市已建设“飞地抱团”项目6个,总投资14.3亿元,飞地面积506亩,建设高标准厂房33.66万平方米,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815万元。2021年,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0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914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