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特色甘味”——甘肃兰州市探索落地气象指数保险
时间:2022-02-17 10:10:25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龙文军 刘颖 字号:【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险业主动创新推出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将保险与数字科技和气象信息有机结合,通过保险手段来减缓和分散极端天气带来的风险,既提高了农户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又能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气象指数保险的概念虽然提出较长时间,但是落实落地的项目并不多见。甘肃省兰州市积极探索气象指数保险的落地,为气象指数保险进一步推广奠定了重要基础。

  兰州市地处黄河上游,冷凉性气候特征明显,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候冷凉少雨,为优质蔬菜瓜果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素有“蔬菜瓜果城”之称。近年来,兰州市逐步形成了以兰州高原夏菜、兰州百合、兰州白兰瓜、永登苦水玫瑰、榆中北山道地中药材、牛羊肉等为主的特色产业,打造出了一批“独一份”“特别特”“错峰头”“好中优”的“甘味”农产品。

  明确支持产业,精心设计气象保险产品。为了进一步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按照《甘肃省2021-2023年农业保险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稳步推进指数类新型保险,鼓励各地创新农业保险产品,推进扩大价格、气象指数类保险的试点范围与规模”的要求,2021年,兰州市农业农村局选择在永登县开展豌豆气象指数保险,在皋兰县开展软儿梨气象指数保险。

  由于开办气象指数保险需要有大量有效的气象信息和种植数据积累,因此,兰州市农业农村局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会同兰州市气象局、永登县农业农村局、皋兰县农业农村局以及保险承办机构对作物种植区域分布、基层气象站点数据以及农户意愿等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同时,邀请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华风象辑气象科技有限公司为产品的设计出谋划策。多次组织专家对工作方案和保险条款进行研究论证,于2021年3月印发了《皋兰县软儿梨气象指数保险方案》《永登县豌豆气象指数保险方案》。2021年,软儿梨气象指数保险任务计划为1万棵,每棵保费64元,市、县财政和农户保费分摊比例为6:2:2;豌豆气象指数保险任务计划为1.5万亩,每亩保费27元,市、县财政和农户保费分摊比例为6:2:2。

  积极争取补贴,让气象保险落地。皋兰县软儿梨气象指数保险和永登县豌豆气象指数保险作为新开办的“一县一品”险种,没有中央财政的农业保险补贴资金支持,仅有省级财政提供一定的奖补资金,其余都是靠市县两级财政给予补贴。对农户来说,兰州市执行对已脱贫建档立卡户只缴10%的保费的优惠政策,其余农户缴纳20%的保费。在市县财力保障相对薄弱的情况下,为鼓励保险机构创新气象指数农业保险产品,兰州市农业农村局积极争取市县两级财政资金对气象指数保险项目补贴支持。2021年,市级财政按照60%的比例向区县下达软儿梨和豌豆气象指数保险奖补资金58万元;皋兰县、永登县财政为软儿梨和豌豆气象指数保险配套补贴资金31万元。

  做好宣传服务,让气象保险更有效率。兰州市、永登县、皋兰县农业农村局和承保机构充分利用电视、报纸、集镇广播、网站、短信、微信等宣传媒介,对气象指数保险理赔程序、赔付标准以及相关理赔政策进行了宣传,基层干部、保险机构人员深入实地,向投保农户详细讲解了气象指数保险的保险责任以及“触发理赔”机制。2021年3月31日,锦泰保险甘肃分公司在皋兰县什川镇成功开出“软儿梨气象指数保险”首单,承保百年以上软儿梨树1万棵,实现签单保费64万元,为931户软儿梨种植主体提供了800万元的风险保障。2021年6月4日,人保财险兰州市分公司永登支公司在永登县武胜驿镇成功开出“豌豆气象指数保险”首单,承保豌豆1.5万亩,实现签单保费40.5万元,为永登县3个乡镇、10个合作社(合作社流转土地共涉及农户922户)提供了900万元的风险保障。

  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作为一种创新产品,将气象数据、农业种植数据与信贷征信数据相结合,建立“触发即赔”机制,省去了灾后查勘定损,简化了理赔流程,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农业保险成本高、效率低、道德风险高的难题。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不需要等到最终收获季进行理赔,而是在损失发生后就进行实时理赔,截至2021年11月底,软儿梨气象指数保险累计赔款36.2万元,赔付率为56.6%;豌豆气象指数保险累计赔款113.49万元,赔付率为280.22%。简洁、快速、公开的理赔机制得到了种植户们的一致认可。在获得正常保险赔付以后,地方政府和农户主动防灾、减灾以及进行抗灾救灾所得到的收益都归农户自己,大大规避了道德风险。

  作为一种新型农业保险产品,气象指数保险不仅需要基层气象站点的不断建设完善和农业种植面积等数据来支撑,更需要各级财政的大力投入才能持续有效开展。兰州市农业农村局要做好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工作,还需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的支持,不断完善工作流程,继续加强基础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在全社会的认可度,有效促进农户持续稳定增收和特色产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龙文军,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刘颖,甘肃省兰州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