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以四川省映秀镇、战旗村、三河村为例
时间:2022-02-17 10:15:29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董进智 字号:【

  四川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和凉山州昭觉县三河村,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2月四川之行视察过的地方。近几年,这三个镇、村通过落实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生了很大变化,展现了美丽乡村新风貌。

  农民持续增收要找好规律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近年来,通过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映秀镇、战旗村、三河村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都大幅增长。2020年,分别达到2.4万元、3.5万元、1.1万元,比2019年增长12%、13%、29%,缩小了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这在四川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进一步看,这三个镇、村的农民增收呈现出新的亮点:一是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吸引着城里人,乡村旅游成为重要增长点,映秀镇部分村民收入的六七成来自旅游业。二是特色产业带动小农户增收致富。三河村户均一二十亩水果、蔬菜,一年就有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现金收入。三是小手艺有大作为。战旗村一双唐昌布鞋,就能卖到两三百元,档次高的要卖上千元。四是电商把小产品带到了大市场。距离战旗村不远的安龙村,一名村干部每晚十点开始直播,把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拳头大的盘景能卖到—两万元。五是艺术正在赋能乡村。唐昌布鞋之所以能卖出好价钱,在于它不仅有实用价值,还有艺术价值,能给人以美的体验。六是集体经济带动共同富裕。战旗村每位村民,每年从集体经济中得到的收入就是一两千元,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还能得到一份特别的福利。

  在这些现象背后,蕴涵着规律性的东西,只要抓住了其中的客观规律,就能建立健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就能缩小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当然,持续增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年年都要有新办法、新起色。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大有可为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实践探索过程,人们对集体经济也有一个认识和再认识的过程。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人们对集体经济的认识正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集体经济发展也呈现出新的良好态势。在映秀镇、战旗村和三河村,村村都有集体经济项目,人人都分享着集体经济收益。

  2020年,战旗村集体资产近亿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00多万元。从战旗村的发展中可以发现农村集体经济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集体经济能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把村民组织起来,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这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关键;二是集体经济能惠及集体经济组织的每一个成员,不管他有没有劳动能力、是不是住在村子里,这样就能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这正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要价值取向。有必要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议事日程,坚定不移地抓下去。

  当然,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绝不是要走回头路,更不是要回到人民公社时代的“一大二公”“一平二调”。今天我们要发展的,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充分应用市场经济规律的、形式多种多样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因此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充分激活农村的各种资源和要素,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保留乡土味道

  干好农村该干的事

  观察映秀镇、战旗村、三河村的乡村振兴,都涉及乡村的特征、功能、价值问题。过去,人们习惯于把城乡对立起来,总觉得城市才有希望,乡村则成为落后的代名词。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对乡村有了新的认识。

  今天,站在生态文明和文化多样性的高度,我们从这三个镇村看到,乡村的确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与城市相比,它具有粮食安全、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特有功能,这些功能都是城市替代不了的。

  新时代的乡村越来越成为人们养生养老、创新创业、生活居住的新空间,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正在逐步变成现实,乡村优美环境、绿水青山、良好生态将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乡村独特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日益凸显。美国城市社会学专家芒福德也曾表示,城与乡同等重要,自然环境比人工环境更重要。这正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乡村由衰落走向复兴的重要原因。

  乡村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因此,乡村振兴要在城乡协调发展中,干好乡村该干的事。以乡村建设为例,绝不能像城市那样修高楼、建大马路、种大草坪。一定要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保留乡土味道、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推进乡村艺术化发展

  把乡村生活过成艺术

  观察分析映秀镇、战旗村和三河村的乡村振兴,可以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有新的感悟。笔者认为,这是要我们把艺术运用到乡村规划建设和生产生活中,推进乡村艺术化发展。

  所谓乡村艺术化,从这三个镇村来看,就是乡村建设要艺术化,用艺术改变乡村生活,建设诗情画意、各美其美的美丽乡村。它涵盖农业农村的各个方面,包括人居环境艺术化、产业体系艺术化、劳动过程艺术化、生活方式艺术化和乡村治理艺术化,主要表现为自然山水、艺术田园、农耕体验和诗意栖居。

  这应该是未来乡村的新境界。进入新时代,日常生活呈现出审美化趋势,人们向往着田园风光、诗意山水、乡土文化,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慢生活成为时尚。同时,城市化发展到今天,乡村内在的田园生态之美、传统故事之美、有机生长之美、家园情感之美逐步彰显,与城市的高科技、高楼大厦交相辉映。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乡村建设蓬勃兴起,这三个镇村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艺术气息。

  推进乡村艺术化,应该做到五个必须:一是必须以发展为前提,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来进行;二是必须重新认识艺术,让艺术回归日常生活;三是必须重新审视乡村,展示乡村内在之美;四是必须彰显独特个性,做到村与村之间各美其美;五是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